分享

被班主任“翻牌子”,可我真的不想再当家委:家委究竟有多难?

 愫说育儿 2021-09-24

“我们班的班主任怀孕了!

唉!在小升初的重要关口上,新的班主任和孩子都需要重新认识、磨合!

前几天,新的班主任私信我,问我今年是否有空继续担任家委。

其实,我真的很想推辞,但犹豫再三,还是咬牙应承下来了。怎么办?我现在内心好矛盾。”

这是闺蜜给我发的信息,她同时“飞”了一张截图给我——

为什么她当了两年家委,却突然如此抗拒?

为什么她推辞的话到嘴边,却化成:“非常高兴能为班级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谈谈关于家委会的那些事——

家委会成员有什么要求?班主任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家长进家委会?

教育部于2012年11月22日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指出: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

家委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是班级发展的助手。

那么,家委会成员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些是家长自荐,有些是班主任通过观察,主动向一些家长抛出橄榄枝,也有些通过选举产生。

我本人也曾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担任过家委,依据个人经验,我认为家委会成员大概要求以下几点:

1.首要条件,时间相对充裕的家长,最好能随传随到;

2.有自主意愿为班级服务的家长;

3.最好是有一定“才艺”的家长,比如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能剪纸、审美好……

4.人缘好,组织能力强,有公信力的家长

当家委需要理由吗?当然!

1、热心班集体,乐于付出,有奉献心态

有些全职妈妈时间相对充裕自由,个性开朗,乐善好施,是积极的奉献者。

我有位邻居,多年全职在家,公婆靠谱,将家里大小琐碎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每天只管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学习。

有一次我在小区门口遇到她闲庭信步,一问才知是去接孩子放学。

“学校就在小区门口,都五年级了你还亲自接送呢?”

“这会儿我公公在家里做饭,我在家里闲着啥都不干多尴尬,不如提前出来散散步,接了孩子一块儿回去。”

瞧,这就是我们这些劳碌的人们眼中的神仙日子。

正巧,她又是个具备居委会大妈特质的人,小区里同一年段的孩子和家长,她竟然大多认识,哪家孩子学习好,哪家孩子画画有天赋,这次单元考哪个孩子是年级第一名,她全知道!

要问哪些课外习题、模拟试卷最好,她自然也是如数家珍,我们笑称她为“包打听”。

为了发挥“余热”,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她就主动自荐做了家委,几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她说:“我们班家长都很忙,我这么闲,就多做一些呗,毕竟我儿子也是班级的一份子,集体好了个人脸上才有光嘛。”

2、不乏有人抱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态

曾在网上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争夺”家委的殊荣,以自身的高学历、职业优势等作背书毛遂自荐,分明就是拼爹拼妈竞赛啊!

没有优秀履历背景的家长们表示:求放过!

这不禁让人想起《三十而已》中的家委会,这种现象在各地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还是普遍现象,我不知道,但是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家委会成员仍然是以全职妈妈为主。

3、被班主任“翻牌子”,不好推辞

我有位朋友是省台主播,在当地也是小有知名度,当他的孩子进入幼儿园那天起,他就摘不掉“家委”的帽子了。

他说:“孩子的事最大,班主任甚至是校长钦点,我敢拒绝吗?这也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存’啊!不就是要让我承担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嘛!哥就是吃这碗饭的,还不是信手拈来的事儿。”

回到开头,闺蜜最近因为母亲生病,不得不三天两头跑医院,已是心力交瘁,她担心分身乏术,因此本想推辞,但话到嘴边,又忧虑新的班主任不理解,误会她不愿意支持。

其实所有的欲拒还迎,都是怕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

不当家委,需要理由吗?自然!

在我文章下的留言中,节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一起看看——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撇开工作忙,无暇顾及的情况,一些家长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当。

“有那时间多陪伴孩子,它不香吗?”

2、担心被误解,或者本身就带有偏见,不愿淌浑水

这位因为《三十而已》而不想当家委的朋友,你是不是入戏太深了?哈!也是位嫉恶如仇的妈妈吧,放心吧!其实家委会没有那么黑暗,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3、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很多当过家委的,都表示心中委屈,吃力不讨好,感觉太难了!

闺蜜此番本想推辞,除了时间和精力因素外,也是因为被寒了心!

闺蜜的女儿学习成绩稳定班级前三,个性开朗,乐于帮助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被评为“三好生”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因为妈妈是家委,却受到某些“竞争者”的攻击、被一部分同学孤立。

当你全心全意为班集体付出,不但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还牵连到孩子受伤,如何意能平?

4、自己不付出,却要恶意揣度

那些当不上家委,或是明明不愿意付出,却又恶意揣度的人们,难道你和你的孩子,没有享受到家委提供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吗?

家委们都为班级做了哪些工作?

各地的情况恐怕有所不同,看看评论区的家委们怎么说吧——

写在最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孩子的教育,父母无法一力承担,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好的家校配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委会是家校配合的重要纽带,但愿更多的人舍得付出,更希望少一些恶意揣度和攻击的人,别让那些劳心劳力的家长们寒了心。


感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