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服治疗肛瘘的中药.pdf

 刘雁辉 2021-09-24
本发明属于内服治疗肛瘘地中成药。

    对于肛瘘的治疗,国内外的现有技术均采用手术切除和手术挂线两种方法,即肛瘘“唯一手术疗法”的学术观点,这种疗法患者痛苦大,术后复发率高,后遗症多。

    本发明的目的是突破俗成的学术观点,提出一种治疗肛瘘的新药-内服中药,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和后遗症,填补肛瘘可内服药品治愈的空白。

    本发明所述中药,其组分包括:

    穿山甲        0.3-0.5g;

    刺猬皮        0.5g;

    全虫        0.3-0.5g;

    皂刺        0.5g;

    黄连        0.5g;

    黄芪        1.0-2.0g;

    以上为一日的剂量,分二次服完,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中医学认为肛瘘不外乎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或饮食原味,或久病失养,以至阴阳不和、气血运行不畅,使邪得以乘虚流注于大肠,集聚成毒邪久郁,郁而化热,热腐成脓,穿肠穿臀,于是涓涓而成瘘也。本发明采用威能软坚的穿山甲;采用辛温、活血排脓的皂刺,二药性善走串,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以消坚散结;采用苦平、收敛止血生肌的刺猬皮,善治五痔;采用清热解毒的黄连和黄芪,托里排脓;采用治恶疮肿毒的全虫,解毒散结。经检索,尚未发现治疗肛瘘的内服药物,尤其是中药。其疗效十分明显,现举一例:葛国成,男,45岁,安徽省五河县沫河口镇派出所干部,1989年3月患肛周脓肿,在当地医院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外口流脓液三个月不收口,经诊断为肛瘘,因患者畏惧手术,于1989年5月改服本发明所述中药二个月,外口消失,至今未复发,服药期间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下表为几年来的临床效果统计:

    分型例数%痊愈(%)好转(%)无效(%)单纯性肛痿底位复杂性肛痿高位复杂性肛痿结核性肛痿681810465(95.5)11(60.1)4(40)02(2.9)5(27.7)3(30)01(1.60)2(12.20)3(30.01)4(100)合计10080(90)10(10)10(1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称取穿山甲0.3g;刺猬皮0.5g;全虫0.3g;皂刺0.5g;黄连0.5g;黄芪1.0g,诸药混合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分二次服完。

    实施例二:称取穿山甲0.4g;刺猬皮0.5g;全虫0.4g;皂刺0.5g;黄连0.5g;黄芪1.5g,诸药混合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分二次服完。

    实施例三:称取穿山甲0.5g;刺猬皮0.5g;全虫0.5g;皂刺0.5g;黄连0.5g;黄芪2.0g,诸药混合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分二次服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