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卖新宠儿:崛起的漆器

 新用户99079681 2021-09-25

  永乐宫廷漆作产品以雕漆为主,数量最多的是剔红。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剔红漆器“漆朱三十六遍为足”,制作工艺精湛。剔红凤穿花纹盏托,色彩绚丽,图案明朗清晰,生动活泼,是典型的明早期的雕漆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此形制的永乐盏托,艺术风格相同。明代宣德漆器制作工艺精良,用漆由厚而渐薄,花纹由密而渐疏。剔红龙凤纹圆盒,为宣德时期典型器物,图案龙凤呈祥,富丽堂皇,为御用之器。

  

  秦朝时期漆器制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也更为丰富。秦代漆器的纹饰多红黑辉映、飞扬流动,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秦代,人们对漆器更加重视,漆园的产出要进行评比,如果不幸被评定为下等,所有负责人都要受罚,要是连续三年为下等,漆园管理者就可以直接下课永不录用(睡虎地秦简之《秦律杂抄》)。到了汉代,漆器的分工日益精细,制作督造严格,产品责任制“物勒工名”更是落到了实处(循秦律,漆器上一般要标注年号,产地,工匠名)。精美的漆器成为王公贵 族,豪门富户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他们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地制作漆器,如《盐铁论》记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由于瓷器的发展和墓葬风俗的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逐渐减少,奢华的漆器成本较高,因此只为贵 族所使用。三国时期的漆器以东吴最 具有代表性。装饰工艺有描漆、犀皮漆等。漆绘内容丰富多彩,技法娴熟。

  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汉代的漆器中,龙、凤、麒麟、白虎、鹤、猫、鹿、青鸟等祥禽瑞兽图案,还有以云为题材的自然景观装饰,成为了漆器装饰的主要题材,寄托了人们希望羽化登仙、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清代制作的漆器中以雕漆最多,雕漆又以乾隆时期制作的最多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种雕漆作品的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典章礼仪品有宝座,屏风,如意等家具类有桌椅绣墩柜,几等;陈设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炉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笔筒,成套文房用具,笔管,笔匣等,还有大量制作精美的珍玩。

  乾隆一朝,各式雕漆之作严谨工巧、富丽繁缛,开创出华丽精巧的典型风格。由于国力强盛和乾隆帝的积极推动,清代漆器制作到达一个鼎盛时期,史载乾隆年间,宫廷密集制作了各式雕漆器物,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开创出华丽精巧的典型风格,影响深远,其中剔彩属雕漆内工艺最繁复,且最少见者,此件剔彩夔凤兽面纹双鹿耳大壶即为其中珍贵隽永之表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