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资源枯竭了吗?

 新用户91581529 2021-09-26

和田玉枯竭了吗?大概率会出现。

这些年大家一直讨论河沙这种资源越来越少,也快濒临于枯竭了,和田玉也是构成河沙的一成员,这种玉也象河沙一样越来越少了。

也许和田玉的痴迷狂说,河沙是什么东东,怎能与价值连城的和田玉相比呢,无论多么贵重,与河沙形成是一个道理,只是和田玉具备非常好的观赏价值,因为生成难、罕见、稀缺,才享有更高的溢价,地理学称之为风化物经河流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和田玉体如凝脂,温润细腻,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这样不俗的质地已经是惊艳于世。

这么一个高贵的身世,其矿物成份却主要是透闪石,约占95%,是含水的钙铁镁质硅酸盐,其中SiO2 53.34%—57.60%,MgO21.30%—24.99%,CaO11.33%—17.41%。如果仅看其成份,有一半是河漫滩、海边上的鹅卵石,并没有什么高贵的成份,但这些成份有合适的比例及形成环境就难了,不是所有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透闪石都成为和田玉,这要有特殊的地质环境,还要经过河流千淘万蚀,才能形成上等的和田玉。

和田玉可分为山料、水料、籽料,籽料最为稀缺。如果看上图,三种料位于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中下游的不同河段,一条河流会把上游风化的砂石带到中下游沉积,在此过程中,千淘万蚀,把上游带有棱角的岩石磨平,搬运过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撞击,形成粒度不等的砂石,有的砂石经受住了撞击,保留下来,形成粒径较大的砂石料,保留下来的是精品,才有可能形成和田玉。

我们在河流下游往往还能看到大小参差不齐的河孵石,在这里我们才能找到籽料的和田玉。

对于和田玉形成位于不同的河段,那么质地相差甚远,越往下游形成和田玉质地越好,也不容易采到。所以籽料是最好的玉,形成时间大约得有上百万年,而山料没有经过自然界风化,千淘万蚀,人工开采完后,有一定的瑕疵,所以山料价值远远比不上籽粒。

和田玉形成于高山之巅,经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两条河流的搬运作用,把山料带到下游,才形成了较好的籽料。既然河流能搬运,风力也有搬运作用,也会随着风力与砂石之间发生撞击、摩擦、磨圆,最后沉积下来,所以我们在戈壁滩上也能找到品质较高的和田玉,我们称之为戈壁玉。但戈壁玉质地远不如河流形成的和田玉,因为风力作用远不如河流的搬运能力强。

上图中是风蚀后的戈壁滩,你要有一双慧眼吧,来这里淘金吧,你能找到上等的和田玉,全凭的是运气。

疯狂的采玉者,河谷中利用大型机械采挖,会破坏河流两岸周边环境,国家从2007年已经明令禁止采挖,这种大规模开挖早就成为过往云烟。十多年前网友这样描述采挖规模的:

从2005年起开始,历时三年,从玉龙河开挖和田玉籽料.,几千台挖掘机同时作业,一台挖机一个月挖三亩地,一个月几千台挖机要挖一万多亩,一年要挖去十多万亩,光这三年就要挖三十六万多亩,同志们三十六万多亩,那几年还没算,和田那里还能挖出玉,从07年10月和田地区下达禁挖令,到现在有十五,六年了,年年说和田还在挖玉,有多少地方还可以挖,动动脑子吧!

一台挖掘机一、二个月挖不出玉很正常,挖玉和买彩票中奖一样,大海里找针难,不要在让人忽悠了,存量大,多少万吨都知道,10个挖玉的9个赔本,有的媒体报道还存几十万吨,猪脑子进水了吧?那么好挖存量大,我不多留下几块大的,没有资本你真的买不着真籽料。

通过网友的描述,可能感觉到当年采玉者多么疯狂,目前还有多少籽玉存量让人怀疑了。

一条河的下游并不是太长,这里不是长江、黄河,下游蜿蜒上千里,和田河只是昆仑山下的一条山前小河,河水主要是夏季雪融之后,流量才会变大,它的搬运能力也是有限。所以下游沉积量也不会太多,为此和田玉存量也是为多的,经过十几年的疯狂开采,这种资源也会慢慢枯竭的,市场上质地较好的和田玉价格一路飙升。

给后代人留下一些资源吧,和田河下游河段也就是上百公里,这需要成千上百年才形成,昆仑山也就是第四纪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后才形成的,至今也就200多万年历史,经过地壳的挤压岩石变质,才形成了如此珍贵的和田玉,国家明令禁止下游河道采挖,非常及时,有效地控制乱采乱之风,还能保护好一息倘存的和田玉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