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佃贵:化浊排毒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

 陈XUEBIN 2021-09-2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之一。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西医目前对此无特效疗法,且认为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患者往往只能被动地坐等癌变,一旦癌变,则将承受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家庭也将遭受巨大的变故。

国医大师李佃贵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针对这样的疾病,首创“浊毒理论”指导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能逆转的理论束缚,每天都有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患者慕名来诊。

一 浊毒理论的由来

浊毒理论的提出最初缘于40年前的一件生活小事。上世纪70年代初,李佃贵在医院工作时,同屋的老花工行动不便又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常咳嗽、咳痰。咳出的痰就吐在床前的垃圾桶里,有时剩菜剩饭也往里倒。一到夏天,屋里蚊蝇臭虫丛生。喷了杀虫药,蚊蝇就见少,没两天,又满屋乱飞。后来趁老花工休假回家,李老将垃圾桶放到院子里,结果屋内的蚊蝇明显少见。

这一生活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从垃圾桶与蚊蝇的关系,由此联想到疾病与环境的关系:人体内应该也有一些秽浊之物,我把它称之为浊毒,就像屋子里的那个垃圾桶,它是人体患病的内因;蚊蝇臭虫如细菌病毒,是外因。是垃圾(浊毒)产生了苍蝇(细菌、病毒),而不是苍蝇(细菌、病毒)制造了垃圾(浊毒)。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治病的根本是去除浊毒,而不是消灭细菌病毒。

带着思考做临床。经过40余年的探索,李老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使浊毒理论一点点完善。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等中医新概念,摸索总结出了治疗浊毒的六大原则、18种治法、几十个方子。

二 什么是浊毒?

浊毒,是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而浊毒证,就是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症候群。

基于“化浊解毒”的路径,李佃贵摸索出了“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法,使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大增。

“浊毒理论”始于内科脾胃病,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化浊解毒”疗法,也扩展到18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和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李佃贵著述的《中医浊毒论》等10余部学术专著已经出版。他还发表、指导撰写论文400余篇,获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数万名患者,也因浊毒疗法而深深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