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碳中和城市探讨

 蕺山居民 2021-09-27

“零碳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实现零碳城市的途径,通常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碳信用等形式抵消城市碳排放来实现零碳;另一种更为严格的定义,要求城市运行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等城市功能系统的“零碳”,独立、真正实现零碳排放。

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期间,全球25个城市市长承诺,2050年之前将使各自城市碳排放量净值降为“零”。这些城市分布于各大洲,共覆盖1.5亿人口。很多城市也提出并积极探索建设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碳中和城市,一些带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百分百可再生能源城市(镇)开始出现。

例如,西班牙耶罗岛是全球首个100%可再生能源岛屿;瑞典马尔默市、丹麦提斯特德市、德国小镇达尔德斯海姆均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热力及电力;瑞典耶姆特兰省可再生能源实现100%电力、90%热力的供应;丹麦洛兰岛和萨姆索岛的可再生能源能满足100%电力、70%热能的需求;德国阿尔蔡市201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热取暖;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是第一个向居民提供100%绿色电力的美国主要城市;美国密苏里州岩石港是第一个100%风力发电的美国城市;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12年1月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如果从碳中和的角度来看,在上述这些多种类型的100%可再生能源城市中,有一部分已经可以被看作为零碳城市。

众多零碳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不断出现,例如,英国的西格马零碳排放住宅与“自维持”住宅、德国巴斯夫“三升房”等各种类型的零碳建筑,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使得零碳城市建设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当众多城市的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并积极采取其他碳中和举措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接近或实现零碳城市目标。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国外在建设零碳城市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甚至受到挫折。阿联酋马斯达城于2008年初开始兴建,总投资高达220亿美元,目标是建成“沙漠里的零碳城市”。按照计划,第一阶段于2015年完成,整个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建成后的城市将完全依赖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座城市将实现零废物、零碳排放,预计将可以容纳5万名居住人口及4万名就业人口。但目前生活在马斯达当地的人口只有300名,主要都是马斯达科技学院的毕业生。马斯达城的建造者们承认,马斯达城距其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相去很远,即使完全建成,也不可能达成“零碳”目标,只能实现50%的“零碳”目标。

又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经过10年的居住验证之后,这个21世纪的“零碳乌托邦”正陷入“崩溃”的困顿和尴尬之中。贝丁顿的核心技术--热电联产设施麻烦不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也已经失灵了。目前,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80%锐减到目前的11%,与伦敦的其他住宅区一样也需要依赖国家电网的供电。供水的情况也一样,在降水稀少季节,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可再利用的冲厕用水,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

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与2060年“碳中和”的愿景,明确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从西方“零碳城市”建设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及产业不同,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模仿。但当人类出现困难时,总可以从自然界学习到好的方法,我们可以从生物体复杂高效的生命过程学习,其实我们在许多时候,都在想方设法模仿生物生存技能。

这次我们学习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具体体现在城市城镇化,城镇细胞化,细胞智能化,国家生物化。就是根据产业链的相关性把城市分解成许多城镇细胞体,每个城镇细胞体具有生物细胞的众多生命特性,把城镇细胞体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

城镇细胞体集生产和住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体,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场所。每个城镇细胞体包含以下几个功能单元:

一是大数据信息单元:是城胞体最重要的功能单元,城胞体数据信息单元由几个部分组成:工业软件集成系统、控制软件集成系统、管理软件集成系统。工业软件集成系统主要是生产端的全过程软件,如产品的需求、设计、生产、分配等;控制软件集成系统主要是城胞体的每个系统的配合控制,还包含政府对城胞体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会根据民族特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管理软件集成系统主要是对城镇细胞体内的人和AI的管理,每个人和AI 的生老病死及学习、工作、生活,当这三个系统不断成熟,相互关联。

二是动力供应单元:相当于细胞的线粒体的功能,生命体需要有持续的能量来源以提供各种生命活动,城胞体也一样,能量来源可以是外部供应,也可以城胞体内部产生,外部从电网提取电能。

三是废物处理单元:相当于细胞的溶酶体,处理工业和生活废物、废水、废气等。

四是管网单元:包含水、气、电、信号线等管网,为城胞体供应清洁的水和清新的空气等。也包含物资的运输通道,相当于细胞的内质网,主管运输。

五是生产单元:相当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等,主要生产产业产品,在大数据信息单元的控制下,按需智能制造高质量产品。

六是生活单元:包括餐饮娱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寓住宅等人的生活需求。

七是有类似于细胞壁或细胞膜功能单元,进行空间隔离,如城市建筑物的外墙,把城胞体内和外环境隔离开,可以优化内部环境,通过智能调节,保证室内恒温恒湿,提高含氧量,能让人精神舒畅,活力四射。

城镇细胞体结构的特点:一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法和技术,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交通碳排放,解决每天"候鸟式"上班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生存压力。二是紧凑的产业链集群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做好生产端节能减排。三是及时完善的废物处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四是更加专业化的学产研一体化,推动产业的快速提升。五是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能力。

根据科技的发展水平,要建成城镇细胞体需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建立城镇细胞体大数据信息单元:大数据信息单元是城胞体最重要的功能单元,现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技术蓬勃发展,数据信息在爆炸式增长,建立城市细胞体大数据信息单元,可以建立数据链的分层管理,加快区块链的形成,提高数据网的安全性,城镇细胞体内的数据共享,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二是城镇细胞体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研发,在建筑换气和建筑结构方面可以吸取蚁穴和蜂巢的智慧,建筑材料具备质轻、防水、防火、抗震、耐用、保温、环保、隔音等功能,运用新技术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流失。三是能源供给的稳定性,高密度核能的小型化和安全性突破,减少能源供应的碳排放。四是智慧制造,根据需要快速制造出产品,能减少产品制造时的能源消耗。

城镇细胞体周围与另一个城镇细胞体之间有比较大的空域,可以形成充分绿化的公园网,为城胞体提供良好的清洁空气,也为市民提供健身场所。城镇细胞体的大小根据不同产业的需要建造,不同产业的细胞体合理搭配组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如此生态智慧城市或城市群组成有机复杂的国家生物体,国家具备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如新陈代谢作用、生长现象、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适应影响环境、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可塑性、能呼吸等特性。

城镇细胞体比新型城镇化更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生活方式,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