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瓷枕。 中秋夜是一年中最温柔的夜,月亮是这个节日的主角,古人在月海中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留下了很多与之有关的精美文物。福州市博物馆里也有四件这样的文物,我们就来听听这四件宝贝如何“诉说”古人眼中的温柔月色。 “风花雪月”瓷枕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这是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周邦彦笔下描述的瓷枕清凉。在中国古代,瓷枕不仅是夏季纳凉的实用工具,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集实用与美于一身的古代陶瓷艺术品。市博的闽都华章厅里,也有这样一抹浪漫的清凉——宋“风花雪月”瓷枕。 瓷枕长17.5厘米,宽14厘米,高8厘米,呈腰形,枕面施白釉,枕壁施褐釉,刻有“风花雪月”四字草书。 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瓷枕上的“风花雪月”不仅起到简单装饰作用,还巧妙又贴切地将四季串联起来,以四季为枕,以美景入梦,就着月色沉沉睡去,古人真是浪漫而又有诗意啊! 海天初月砚。 海天初月砚 这是一块收藏在福州市博物馆的清朝赵国麟题铭的海天初月砚,长18厘米,宽15.8厘米,厚4厘米,上小下大,呈不规则椭圆形。石纹呈绀紫间杂丁香绿斑,正面周缘上部粗勾勒祥云纹,下部精雕海水纹,砚面云水之间平整面辟圆为月。 以月为砚堂,圆月与云朵间下凹部分恰为砚池,好似深邃的夜空云雾袅绕,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一轮明月正从海面上冉冉升起,寓意“海天之初月”。砚台构思别致,雕工精湛,刀法传神,堪称清代上佳之砚雕艺术作品。 海天初月砚最出名的莫过于乾隆御制的仿汉未央甎海天初月砚,为乾隆御制仿古砚六方一套之首,《西清砚谱》上曾有记载。 据专家介绍,从乾隆一直到嘉庆、道光、咸丰都可见到皇帝将御砚赏赐给公卿大臣的记载,而这当中常有海天初月砚的身影,不过这些砚台大都没有刻御题诗,通常用于赏赐。那收藏在福州市博物馆的海天初月砚的题铭者赵国麟又是何许人也? 赵国麟,山东泰安人,世称“赵阁老”,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乾隆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赵国麟一生学识渊博,喜欢藏砚,著有《云月砚轩藏稿》。古砚中经过赵国麟题铭收藏的,大多为佳品。这位三迁福建布政使,后又任福建巡抚的清朝重臣所题铭的这一方海天初月砚是否也来自于皇帝的赏赐? 月光梅雀铜镜。 月光梅雀铜镜 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圆形铜镜,在我国古代是花好月圆的象征。作为青铜艺术中的瑰宝,铜镜千古以来与明月相耀生辉,承载着我国深厚的月亮文化意蕴。 市博馆藏的宋月光梅雀铜镜为直径13厘米、缘厚1厘米、窄素镜缘青铜制圆镜。铜镜画面以梅枝、雀鸟、水中月色为主题,梅枝横斜于水上方,弯月浮动于水面,水波涟漪,暗香浮动引来雀鸟留枝梢,趣意盎然。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寓意喜上眉梢,好运连连,也是文人墨客常用的艺术题材,留下了许许多多流芳百世的画作。 田黄石“洞庭秋色”章。 田黄石“洞庭秋色”章 在福州市博物馆的闽都华章厅里,有一枚寿山石的顶级印章,它就是清林清卿薄意田黄石章——“洞庭秋色”章。 这枚方章色泽橙黄,犹如“天将金阙真黄色,借与洞庭霜后橙”般摄人心魄。经过林清卿的刻刀,秋色以极浓的、极具生命力的方式得以表达。他在田黄石上雕刻出披覆交错的枝叶,缠绵而静的江水,冉冉上升的圆月,画面尤为清新雅致,幽韵冷香,暖黄的月色更是将潇湘八景之一的洞庭秋色描绘得无比鲜活。整件作品清新恬淡,又极富画面感,是田黄石薄意雕刻里的经典作品。 现代薄意艺术的“开山鼻祖”福州人林清卿曾这样描述薄意创作:“刻当相石,凡石色巧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则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福州市博物馆、福建博物院逛逛,看看这位薄意巨擘的深厚功力,以及他雕刀下的如水秋色。(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福州市博物馆供图) 来源: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福州工作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