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里混日子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昵称46638367 2021-09-27

图片

作者丨栩先生    来源丨栩先生

大家好,我是黛西。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似乎大部分身边人都是在混日子——愧疚——发愤图强——松懈——混日子的循环往复中度过。

大学的我们,虽然各种沉迷于追剧、打游戏以及聊天的混日子氛围中,但也同样充满了对未来的各种焦虑和不安。

不过,混日子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对于混日子,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偏见”,觉得那就是不作为的表现,那些混日子的人,以后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并不是。

今天分享的文章,就想带你看看,当年那些混日子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图片

01.
混日子一号:

有目标没恒心的朋友A

作为一个小地方逆袭考进大学的人,朋友A一开始并不想混日子。

为了不让自己的大学虚度,他曾经花了好几晚的时间,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极其详细的计划表。

在这份工整详细的表格里,不仅有每天应该学习多少小时,看哪些方面的书;
还有周末应该做什么样的锻炼,用多少时间搞兼职;
甚至连休息的时候怎么放松,打多久的牌、玩多久的游戏都做了精确安排。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更为了防止自己做不到时,把这个计划表撕了。

他用了整整一卷的透明胶带,把这张表牢牢地贴在了,床铺边的写字台上。

这张如此牛逼的计划表,最终对他的人生,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计划表的安排,他虽然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但在其后好几年的大学时光里,一旦谈起他,大家都会调侃一下这张计划表。

那张“撕不掉”的计划表,成了他大学混日子最为清醒的见证。

整整大学四年,他都沉迷于游戏和看小说,一直快到毕业才匆忙开始找工作。

后来换了好几份工作,最后终于回了老家,考进了一家基层事业单位。

比想象中的事多,更难过的是,比想象中的钱少。

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离家近。

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有一次半夜他突然在微信上问我:大城市工作好么?

我愣了一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来跟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才知道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突然感觉压力非常大,想要试试跳出来,去北上广再闯一闯。

但又有很多担心疑虑,更没有那个心气了。

他长期习惯性地挣扎、放弃、挣扎、放弃后,会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陷阱。

再难以鼓起勇气和斗志,去尝试新的生活了。

图片

02.

混日子二号:

高考失利,丧失斗志的朋友B

另外一个朋友B,有点小才华。

踢足球,会弹钢琴,会写诗、会搞点小浪漫;

高考前一直是他所在市的前几名,也很有机会进入中国最顶级的大学。

但因为一些稀里糊涂的原因,考砸了。

最初的一年,他还保持着奋进之心。

旁听别的院系的课、每天练球,是班里的干部,同样也是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的干部。

但一年后,目标的虚无消磨了所有斗志。

他开始不上课、通宵玩游戏……过上了所有大学男生都会过的颓废生活,但却更加深入肺腑。

最后因为挂科太多,让他不得不延毕。

这种失败几乎彻底断送了他,暑假的时候他脸色苍白地告诉我,他准备退学回家,他已经无法再继续学业。

6月,毕业季迅速来临。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没有工作、没有考上研究生、甚至还没有毕业证。

他挥霍了整个大学四年,几乎一无所有。

图片

但他给自己重新定了目标:考研。

因为他的尝试和为了考研所付出的努力,他终于再次拥有了一样东西:决心。

最后以专业第二名,如愿以偿考上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他完全恢复了当年的意气风发,两年后毕业,他应聘到了一家南方非常著名的垄断性国企。

他家庭条件不好,毕业那年,助学贷款还在继续还。

国企的工作虽然舒适、轻松,但收入待遇仍无法满足他的预期。

大概两年多后,他和在大城市认识的朋友一起出来创业,成为了合伙人。

因为不懂技术,他负责了公司除了产品研发以外的所有事情。

行政,人事,后勤,财务,公关,拉投资……

用他的话说,有时候看他们在那憋半天弄出一堆BUG,都恨不得自己学写代码自己上。

他的公司现在已经有了大几十号人,过了天使轮、A轮。

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很难再将他,和多年前那个混到差点毕不了业的人,联系起来了。

他之前的混日子,最大原因在于大学里缺乏能实现的、可以激励自己的目标。

但他本质里,其实拥有一种难得的品质:决心和斗志。

所以,一旦他定下了目标,比如考研,哪怕最后的结果还是失败了,他都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图片

03.
混日子三号:

痴迷游戏的朋友C

最后一个朋友,也最有意思,朋友C。

他有意思就在于,从进大学开始,他就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混日子的态度。

除了个别点名非常狠,实在混不过去的课,其他的课几乎全部翘掉,甚至连自己班主任导师的课,都不去上。

剩下的时间,朋友C只干三件大事:玩游戏、看东西、写东西。

之所以能如此放飞自我,是因为他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太痴迷,而对不喜欢的东西又太不屑一顾。

说白了,性情中人,爱憎分明。

他喜欢游戏,不是浅显的喜欢玩游戏时的砍杀、升级之类的虚拟快感,更在于他把游戏看成是另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

他会去认真阅读游戏的剧情,背景设定;
研究不同游戏公司的偏好、特点;
去尝试游戏里的各种BUG,去钻研游戏里的细节、彩蛋……
他不仅看,还愿意写。
写游戏体验,游戏测评,到各大论坛去写游戏同人;
如果觉得哪款游戏的剧情,和设定不合自己口味,一言不合就开个帖子,写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剧情和角色。
混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他需要找工作了。
他的大学成绩一塌糊涂,简历里也一片空白,没有学生干部,没有社会实践,也没有各种奖励。

唯一的,只有他对各种游戏的认识点评,和他在各大游戏社区的“精华帖子”。

就拿着这一份当年所有人里,最奇葩的定制简历,他参加了好几个游戏大厂的校招。

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大厂基本都给了他面试机会。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进入,某游戏大厂的游戏部门,成了一名策划师。

图片

在一次群面中,面试官问:如何看待现在的大学生沉迷游戏?

有人从游戏的成瘾性去分析,有些从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压力等去分析,只有他语惊四座:

“因为游戏好玩,学习很枯燥啊。

一款好游戏,是多少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绞尽脑汁才做出来的,但多少老师的PPT是一晚上复制粘贴出来的?

你让大学老师们用做游戏的方法,和心态去准备课件,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讨厌上课了。”

听得下面一群做游戏的人程序员、策划师泪流满面。

其实可以看出,他从来就没有混日子。

我们看他在大学玩游戏,混论坛,写些无关紧要莫名其妙的东西。

只是因为,我们看不到他的追求而已。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因为痴迷所以纯粹。

这样的人,有追求,有特长,有毅力,很多时候看起来无所事事,只是他们缺乏机会而已。

一旦给了他一次展示的机会,他将比很多人都要表现的亮眼。

图片

05.
混日子只是一种状态

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三个故事,为了保护当事人,我修饰了一些背景,但事都是真的。

他们给我最大启发是:

混日子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时候我们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到了周末也会懒得什么也不想动;
就躺在床上抱着零食、电脑、手机过一天,看起来也挺丧、也挺混的。
但这只是生活里偶然的一种状态。

过了周末,我们又会元气满满地投入到,新一周的战斗中。

真正最可怕的是,完全没有改变的意愿和动力,在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变得日渐麻木。

对外在的很多信息和刺激,都没什么反应。

图片

所以我想给两类人,提出一点建议。

1)现在还在大学里混日子的人。

反正混着也是混着,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又具有长时间收益的事情。

比如看书,学一门手艺,钻研某个门类。

当有一天要奋起的时候,至少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底气。

你可以混日子,但一定不要麻木。

2)对于已经荒废了大学时光,甚至工作后都还在混日子,现在却想要做出改变的人。

那就是把这种改变的冲动,变成深思熟虑后的行动。

每一次看完一篇好的文章,学到什么独特的“法则”和“技巧”,被什么经历所深深打动,都不足以一下子就让你真正改变。

你可以用他们来获得初始的力量,但你将要面对的却是,艰辛的付出和漫长的岁月。

相信我,再激动的念头,也管不了你一个月的行动。

去找一件自己愿意投入的事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和时间。

不管成败,干到底。

希望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努力去做好它,重新定义混日子的自己,点个「在看人生看淡,不服就干。

作者:栩先生(ID:superMr_xu),职场成长领域十大最具价值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