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里,着力挖掘瓷茶文化

 zzm1008图书馆 2021-09-28
王喜根
09-23
阅读 1801
关注
来自话题
#探访千年古镇
3047篇

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生产陶瓷,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更名为瑶里。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直到现在瑶里依然向景德镇瓷厂源源不断提供原料,尤其釉料深受制瓷厂家好评。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2001年4月被列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瑶里镇一举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六张国家级名片。

高岭土矿场遗址

瑶里古镇,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古镇于西汉末年建村,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抱之中,瑶河水清澈见底,“瑶河观鱼”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由于年代久远,镇上保留着不少古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居多,民宅、祠堂、店铺等古建筑以徽派特色为主。这里曾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基地,1938年初,为推动皖赣边区各界人民参加抗日,陈毅领导下的三支红军游击队,遵循党中央指示,汇集到瑶里进行部队改编和整训,华仁寺、程家祠堂、敬义堂三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瑶里改编”旧址。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

除古镇外,瑶里的自然风光也是很迷人,原始森林、天河谷,气候湿润,植被完整,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斓,层次分明,这里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俨然一座天然动植物园。“古镇得道,峡谷成仙”是瑶里最大的诱惑。走进梅岭大峡谷,宛如走进了一座生态迷宫,这里山高林密、峰奇石怪、猿啼两岸、鸟鸣不绝,纤尘不染的溪流在崖间跳窜,仿佛从人的心田里冲洗而过,尤其令人气爽神怡。汪湖生态区集山岳、林海、瀑布等自然风光和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南山瀑布群尤为壮观,南山瀑、石花瀑、飞龙瀑、飘锦瀑全长400多米,落差达220米,主瀑宽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从大到小,先急后缓,若断若续,时隐时现,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几人合围的香榧、楠木、鹅掌楸把整个森林遮掩得不见天日,就像走进了神话世界。

东埠古镇。

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按照以旧修旧的原则复建了釉果手工作坊、陶瓷手工作坊、龙窑遗址、水碓小世界等陶瓷文化遗址,让人们可觅远古瓷韵,感悟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古代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绕南村古瓷窑遗址是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窑址,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在村子附近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据专家考古发现,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说明了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这里保存着完好的龙窑,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到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放置烘烤的胚件,其热量利用较为充分。考古发现,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自龙窑发明后,它历经了2000多年,不断完善被广泛应用,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著名产品。龙窑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人们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创造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镇窑(柴窑),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

长期以来,瑶里镇致力于传统古镇古村落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近十年也面临当时诸多的共性问题: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贫穷,业态萎缩;农业劳动人口流失,空心化趋势严重;民宅多数年久失修,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为解决这些矛盾,2005年,瑶里镇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瑶里古镇保护传统村落规划》。瑶里人从开始单纯强调“物”的保护,演变成既保护“物”又关心“人”,同时重视村社根脉保护与发展的规划。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保护传统村落,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传统业态,并为其注入活力。从土地看,瑶里属于山地丘陵碎片型,无法开展平原农耕土地的规模经营,更适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从传统看,上溯到中晚唐,瑶里的浮梁茶已为人所称道,宋代时奉为贡茶。因此,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保护策略出发,将粗放型的茶叶生产改造成精细化品牌化茶叶生产,从重视产量转变为保持传统和提高质量,以继承传统业态,促进古村落保护。

经过十年的实践,瑶里特色化保护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当地农户积极发展特色茶叶生产、适度发展观光农业,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外出打工的人明显减少。2017年7月,住建部公示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瑶里镇成为景德镇市唯一一个进入榜单的特色小镇。眼下,瑶里镇积极依托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优势,将深厚的瓷茶文化作为引领小镇建设发展动力和源泉,全力将瑶里打造成一座个性独特、布局优良、功能齐全、机制灵活的瓷茶特色小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