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一看三国的电视剧,或者一读三国评论,在出现司马懿的时候,便是一堆的恶名恶迹,面相都成了所谓鹰视狼顾,十足的坏种,心怀叵测的小人一个。而后一看,魏国发生了高平陵之变,曹魏国祚转手到了司马氏。大家看吧,这个司马懿肚子里一直憋着坏,很可怕的一个人。 司马懿,从此成为了隐忍长达数十年的大阴谋家,从此在忍者神龟供奉的牌匾上被大书特书。 可是这个曾忠心侍奉魏国三代君主,战功赫赫的高级谋士,真的就襁褓中开始有野心,从小起就有谋朝篡位之念,一直等到老才实施,算计半个世纪那么久,最终得逞?那司马懿这个人也太坏太恐怖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青年时期的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非常懂得谦退自守之道。 身处乱世之中,他深知权力场上的艰险,为了保身立命而韬光养晦,其智有余。 首先,魏国连续出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明主,容不得司马懿有任何杂念。曹操这个人,本身就拥有谋士级别的超强智力,而且为人多疑好杀,司马懿为此曾经想着装样躲开,结果躲过了第一次后,曹操生气了,来了招狠的。
就是说,司马懿你小子,要么听话过来,给你官做。要么,就去抓起来坐牢。司马懿一看,再躲起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只能乖乖应征,担任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 接下来,魏文帝机心之重,任城王曹彰被杀,陈留王曹植只在生死边缘,在战战兢兢中做出了七步诗,而且诗中之意点明“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义,曹丕既震撼其才,也确实因为感受诗的含义有了点惭愧,才允准卞太后的求情,留下曹植一命,任何人,敢冒出任何不臣之心,那就是找死。 但是难得的是曹丕非常看重司马懿,司马懿堪称是曹丕推心置腹的最信任的谋士,可是魏文帝曹丕也命不长,早死了。而后魏明帝即位,据史书记载,他非常聪慧果断,即位不久就亲政,辅政大臣们随后就靠边站,他最后被谥烈祖,史称魏明帝,谥号里面有个明字,绝不是白得来的,长点心的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有手段,不能随意诓骗,但神奇的是曹叡对待司马懿也是十分信任,但是他也早死,只活了36岁。 如此看来,能得曹魏三代明主的信任,司马懿绝对有才,也绝对有一定的个性魅力。 而且,司马懿真的命长,一个魏武帝曹操时期的主要谋士,居然接连熬死了三代帝王,此时此刻,开国的元勋都死得差不多了。曹叡,其实是有点提防司马懿的,很简单司马懿太通晓人心,威望又高,封建王朝时代出现一个太过聪明的人,谁都会有点害怕,可是曹叡也走得仓促,留下的遗诏就没有考虑周到,因此也就埋下了爆雷。 第一,托孤的人员太少,构成太单一: 托孤大臣就两个,不像曹丕托孤的时候,托孤给四个人,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两个本家,两个外姓,三个人分掌军权。相互之间一通乱战,一家独大,不大现实。如今曹叡托孤,就曹爽和司马懿。 其实托孤就怕这种,朝臣们一旦选边站,就是非此即彼。你看昭烈皇帝刘备,就是这样子的,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李严,一个诸葛亮,其中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最后结局呢,排次位的李严一直就以托孤大臣自居,不服诸葛亮,最后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坏他的事,还诬陷诸葛亮,就想着抹黑老丞相,只要诸葛亮倒台,李严就可以凭借着自己也是昭烈皇帝遗诏上的托孤大臣,上位扛把子。 跷跷板式的权力架构,是绝对不稳固的。 而且,曹叡也不是完全没有选择,譬如燕王曹宇,就是个人选。外姓的大臣也有合适的,像蒋济,就是既忠贞又有威望的人。你多搞几个来个制衡,不行排个等级也行,终究多几个比较好。 第二,司马懿和曹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这两大巨头,一个是曹爽,来自于宗室,是大将军曹真之子,曹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自命风流,自以为聪明,而且既然皇帝曹叡都属于自己的堂兄弟,那咱曹家自家人肯定要当家做主。富贵公子哥气息浓厚,但是他手下网罗了不少各类人才,也不能说他是纨绔子弟,但是还是年轻气盛,心浮气躁,抬抬杠还可以。只是曹爽一方面为政不曾担当过重任,另一方面从军而言,曹爽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打过什么胜仗。 司马懿呢,智计深沉的一代名将,大军事家,是三朝元老重臣,曹叡死后,司马懿其实应该叫作四朝元老重臣。而且这个四朝重臣不全是靠着活得久,混出来的那种,司马懿是真正的四朝元老重臣,他担当主帅的就有数次,远征辽东擒公孙渊,急进新城斩孟达, 然后再在陇西一带与蜀国相持,最终熬死了诸葛亮。智计百出,眼光十分准辣。最有名一次是在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当时魏国大震,群臣纷纷提出迁都避开关羽兵锋,司马懿则力劝曹操不要迁都,建议联合吴国偷袭蜀国,最终计策成功,蜀国大败,襄阳樊城得到保全。 这样就看明白了,曹爽,要能力只能算是很一般,跟司马懿那就差老远。资历,那就差得更远了。也就是,两个人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第三,曹爽不是个好玩意,也不聪明,还非常怕死 很多人都有第一印象,那就是曹爽是曹家自己人,既然是至亲,肯定会向着自家人。可是,真还不是那样。富贵家庭多败儿,这是古今不变的。 曹爽也是一派豪门公子哥的调门,他不是一般的骄横跋扈,仗着自己的亲贵身份将同为托孤辅政大臣的司马懿明升暗降,间接从权力中枢挤走,从而方便自己专擅朝政,然后又大搞宗派主义,打压异己,听话的,即算是庸才,照样上位,不听话的,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吧。 搞到后面,都已经忘记自己是谁,吃穿用度都跟皇帝一个样子,狂悖混乱,郭太后唠叨几句表示不满,曹爽一声令下,被软禁起来。 而且,关键的事,曹爽不听人劝,刚愎自用。曹爽手下是有真人才的,“智囊”桓范可不是傻瓜。高平陵事故发生后,桓范居然在戒备森严的许都逃了出来,还成功地带出来一个大司农印。而且他给曹爽提出来让其带着天子避险,然后发魏国勤王之兵对抗司马懿,以大司农印征调粮草确保军需,这本身是非常可行的正确军事方案。可是曹爽不听,此时此刻愚昧幼稚病犯了,富家公子哥惜命的心理暴露无遗,是个贪恋富贵的怕死鬼,如司马懿所说“驽马恋栈豆”,最终受了诓骗,被夷灭三族。 写了这么些字,其实笔者也并不是要替司马懿正名,因为司马懿他肯定不是可以青史标榜的纯臣,忠臣,而且司马懿即使真有心要谋朝篡位,首先也必须有隙可乘,曹魏自身不乱,司马懿肯定也没有机会。曹叡必须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继承人曹芳此时仅仅八岁,还压根没有成年,那么托孤大臣的人选和操守就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了。 曹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留下的遗诏中辅政大臣的人事结构的不平衡,也就为日后高平陵之变埋下了雷,间接造成了曹魏的灭亡,可叹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