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雕精华 之 怪杰之首潘秉衡

 娄旭在玩儿 2021-09-29


北京玉器厂有一个大师群体
玉器行称他们为<四怪一杰>
也作<四怪一魔> 一共是五个人
四怪 潘秉衡 王树森 刘德瀛 何荣
另一位魔杰是<鸟儿张>张云和
其中 潘秉衡大师堪为怪杰之首

潘秉衡

生于1912年,十四岁起学习琢玉。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薄胎玉器,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又成功恢复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后致力于人物创作。1954年后,历任北京第一玉器社艺术指导,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获北京市老艺人称号。1962年中国美协举办“潘秉衡琢玉展览”,这是中国特种工艺史上第一次为艺人举办个人展览。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画稿》。


白玉<毛泽东十三陵水库劳动>
北京工美馆藏有多件潘大师作品
几乎每一件都是一级文物的国宝
结合大师的成就去一一品赏它们
更能体会到他的匠心和精绝技艺

珊瑚<六臂佛锁蛟龙>

原料是一枝带杈的珊瑚,作者将上方截下一段设计成双手被拢锁住的蛟龙,分开的枝杈琢成富有动态的龙腿,通过主体琢出一条环环相扣的长链,一头牵着蛟龙,另一头握在佛手中。整件作品由一块完整材料雕琢而成,没有拼接解放初期,全国经常闹水灾,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治理水害。潘秉衡大师据此背景设计了这件作品。六臂佛代表当时全国的六亿人民,蛟龙代表自然灾害—水患,佛用锁链把蛟龙紧紧锁住,蛟龙服服帖贴的样子表示被制服,寓意六亿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珊瑚是一种非常受限制的材料
绝大多数作品都难脱形状之囿
而此作品的形状毫无造作迁就
从任何角度都是那么完整完美
整体取材活环活链且毫无拼插
真是把材料使用到登峰造极了


主干上起出细链条连接佛与龙
既主次分明又放大了作品体量
玉中取链本就难 珊瑚上更高难
在琢制链子的时候还碰到绺裂
如果处理不好 就可能前功尽弃
大师巧妙地结了一个8字形扣
完美地避开绺裂 还不影响效果
不知者根本不见 真神工鬼斧也


白玉<花好月圆压金丝嵌宝盒>

玉盒白玉质地,膛光素一花瓣形,一圆月形,寓意"花好月圆"以压金丝形成花纹图案,花朵由祖母绿和红宝石镶嵌而成。宝石镶嵌、压金银丝工艺在盒上施用、布置精当,充盈着典雅的韵味。

碧玉<压银丝方杯>

碧玉料,色深有墨斑点。方杯成对,壁薄,内膛光素;杯把饰龙首纹,外壁用压银丝工艺饰以连续六瓣莲锦纹。


潘秉衡大师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是制作薄胎器并发明了套料取材
还恢复了失传的压金银丝嵌宝石
关于它们还有些非常传奇的故事

潘秉衡曾受托加工一块高档碧玉
此玉料约40公分见方 重100公斤
对方要求从这块料中做出九件活
一件方垒 四件茶叶罐 四件花觚
潘秉衡历经一年 运用套料绝技
不仅做出了玉商点名所要的九件
而且 还多套出来了一件小花瓶
<一套十>一时轰动整个玉器行

解放前 潘秉衡偶然买到一块残玉
发现上面花纹处镶嵌着小段银丝
这是乾隆造办处所造痕都斯坦玉
嘉庆之后 这种工艺就已经失传了
大师经过整整八年 无数次的试验
终于恢复了这种<金镶玉>工艺

黄玉<提梁卣>

造型借鉴古代彝器,采用栗子色质地纯正的黄玉制成。提梁为透雕双夔龙造型;下墜三串链环,左右与活环耳、中间与上盖相连,系用一整块玉料制出。上盖浮雕凤头纹;卣腹身上浮雕龙凤戏珠纹饰;两侧出戟,左右对称各镂雕连续的凤头。

碧玉<待月西厢><雀屏选婿>

作品所用材料为取过大件所剩的下脚料。大师将材料一分为二,做成两件作品:<待月西厢>和<雀屏选婿><待月西厢>取材于<西厢记>故事。<雀屏选婿>取材唐高祖李渊雀屏中选的故事。史书记载,窦毅女儿才貌双全,到了婚嫁年龄,要寻一个德才兼备的男人出嫁。于是在屏风上画了孔雀,声言若有求婚者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儿许配给他,李渊成功射中孔雀眼睛,终获小姐芳心,她就是后来的窦皇后。


以边角余料成就如此精彩的作品

真可谓

弃物且完璞 匠氏运心灵

义重无弃物 赢他泣楚廷

潘秉衡因为七十年代初就去世了

所以没能赶上评定工艺美术大师

以大师的成就 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松石<嫦娥奔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