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龙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举隅

 张书陆 2021-09-29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本方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诸药相伍,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临证多治疗因痰气凝结咽中之梅核气。

图片

合四逆散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案

患者熊某某,男,37岁。2013 年 4 月 2 日初诊:咽部异物感1 个月,夜晚咳嗽明显,无痰,胃纳尚可,大便调。本院电子鼻咽镜示慢性咽炎。舌淡苔黄,脉细滑。诊断:梅核气(慢性咽炎)。

处方:法半夏 15 g,厚朴 15 g,紫苏叶 15 g,茯苓 15 g,生姜 8 g,柴胡15 g,炙甘草 5 g,枳壳 12 g,白芍 10 g,桔梗 12 g,杏仁 10 g。7 剂,水煎服,1 剂/d。2013年 4月 9日 复诊: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舌脉同前。处方:42日方加千层纸 10g,北沙参 15 g,肉桂 6 g,浙贝母 15 g,蝉衣 12 g。7 剂,水煎服,1 剂/d。服药后患者咽喉异物感症状基本消失,嘱其调畅情志,合理起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按:本案患者之梅核气多由情志不遂,气结日久,气痰互结胶着,喉部所致治疗关键在于疏肝解郁,豁痰散结,遂予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以化痰散结,行气开郁。方中加桔梗引药上行,杏仁以宣肺,诸药合用,患者咽部异物感减轻明显,二诊继予半夏厚朴汤加味巩固疗效,并加千层纸、北沙参、浙贝母、蝉衣以疏肝润肺,利咽化痰;肉桂以引火下行,遂获良效。

图片

合小柴胡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唐某某,男,37岁。2015年 8月 7日初诊:2015年 6月于当地医院行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2)。现症见咽部异物感,平素性情较急躁,食纳欠佳,时有嗳气,大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处方: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15 g,党参 10 g,大枣 15 g,生姜 6 g,炙甘草 5 g,厚朴 10 g,紫苏叶 10 g,茯苓15 g,枳壳 15 g。7剂,水煎服,1剂/d。2015 年 8 月 14 日 2 诊:胃纳较前好转,咽部异物感,大便仍溏,偶打嗝。舌红、苔薄黄,脉弦。处方:柴胡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5 g,党参 10 g,大枣20 g,生姜 6 g,炙甘草 5 g,厚朴 15 g,紫苏叶 10 g,茯苓 15 g,枳壳 15 g,黄连5 g, 海 螵 蛸 ( 先 煎)15 g。7 剂 ,水煎服,1 剂/d。后以上方为基础,反酸加海螵蛸、黄连,腹痛作泻合痛泻要方,便溏加干姜、山药、炒白术,凡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

按:本案患者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平素性情较急躁,兼有舌红、苔薄黄,脉弦的表现,考虑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犯及脾土,故而出现反酸、腹胀、纳少等症状。治疗上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疏肝和胃降逆。刘志龙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胃动力不足,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厚朴、枳实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