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一桩奇案,劝诫世人:做人要有良知,对恩人行丑事,下场很惨

 数字人生6688 2021-09-29

明末清初,今日山东省诸城县有个年轻商人,名叫张有德。此人忠厚、善良、性情豪爽,最喜欢结交朋友。有个叫王恩义的青年跟张有德的关系最为亲密,曾与他在神像前结为金兰之好,因自己年幼便为弟,二人情同手足,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王恩义家在洛阳,尚未娶妻,张有德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十分感激。这一年春暖花开时节,张有德娶妻,王恩义听说,特意准备了一份厚礼,千里迢迢,亲自登门祝贺,还在张有德家住了三天,才回到洛阳老家。

半年后的一天,有个算命先生突然来到张有德家,说是路过此地,想讨口水喝。张有德二话没说,热情地把先生让进屋里坐下,并唤出妻子玉娘给客人上茶。玉娘是个很有姿色的女人,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算命先生一见,不时地用眼睛察看,还不住地唉声叹气:“可惜呀,太可惜!”

见此情景,张有德心生疑窦,找了个借口让玉娘回避,忙问道:“先生有何见教?请直说无妨!”算命先生开门见山地说:“我观少夫人的面相,本是大富大贵之人。可惜她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叹息。”

听了这话,张有德大惊失色,急切地说:“先生若有破解办法,事后必当重报!”算命先生问了玉娘的生辰八字之后,便套蒙着眼睛掐指算了一阵,然后说:“少夫人要想躲过此劫,必须离家到西南方向的千里之外找个地方,躲避一百天,方可消灾免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送走算命先生,张有德将算卦一事对玉娘如实相告。夫妻二人为此着实犯了愁:到千里之外躲避,人地两生,举目无亲,如何是好?况且,玉娘身怀有孕,再过一百天也该生了,身在异乡,会有诸多不便。

这时,张有德忽然眼睛一亮,说:“有了,我咋把义弟王恩义给忘了。他家住洛阳城,离咱这里足有千里,正是在西南方向,到他那里躲住一百天,是再合适不过了。”玉娘听了,觉得有理,点头同意。说走就走,夫妻二人打点行装,带足银两,告别父母亲人,立即动身起程。

来到洛阳,经人指点,张有德终于找到王恩义家,当他把算卦的事说明后,王恩义喜出望外,高兴地说道:“我正想念兄嫂哩,你们就来了,真好。兄嫂待我恩重如山,别说住一百天,就是住上一千天一万天,也不在话下!”

为照顾好兄嫂的饮食起居,王恩义专门安排家中的女佣人王妈精心服侍。自己每天都过去向兄嫂问安,还经常陪兄嫂到郊外散心、游玩,生怕兄嫂寂寞、苦闷。对王恩义的热情举动,张有德夫妇打心眼里感激不尽。他们说:“有这样的好兄弟,真是难得!”

光阴似箭,转眼过了一个多月时间。一天下午,张有德吃过晚饭,独自一人到街上散步。眼见天色已晚,就转身往回走可是,走到大门口时,忽然碰见一人正急匆匆向外走。张有德猛抬头看了一眼,觉得这人很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在何处见过。再回头看时,那人已走得无影无踪了。夜里,跟妻子说起这事,玉娘说:“世上长相一样的人多了,不必介意!”但他们哪里想到,那人就是给玉娘算过卦的先生。

这事过去不久,一天,王恩义突然对张有德说:“哥哥,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咱到后花园再说吧!”商量什么,张有德不便多问,遂给妻子打了个招呼,就跟随王恩义向后花园走去。

他们来到后花园的一个土丘旁,见有个地窖,窖口还盖一个铁盖板。张有德问:“兄弟,这窖里装的是啥?”王恩义回答:“前几天,家里的仆人逮住一个怪物,似驴非驴,似狗非狗,无人能识别,只得暂且把它装进这地窖里。我想哥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定能识得此物,今日特请你前来鉴赏一下!”说着,弯下腰移开铁盖,对张有德说:“哥哥,请往下看。”

借着阳光,张有德向下瞧,此地窖约有丈把深,下面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地方。可是,他向下看了又看,却什么东西也没看见,便问:“兄弟,你说的怪物,我咋看不见?”王恩义没有回答。

然而,当张有德扭转身时,却见王恩义一反常态,黑着脸,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正指向他的心窝,并“嘿嘿”冷笑着说:“张兄,请记住,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

目睹眼前面目狰狞的王恩义,张有德怎么也想不通,昔日有情有义的好兄弟,今日为啥要杀他,便问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王恩义便说道:“那好吧,我让你死个明白!”于是,就一字一板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半年前,我去参加你的婚礼时,就一眼看中了你的妻子玉娘。她人才出众,长得漂亮,我做梦都想得到她。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下决心要将你除掉。后来,我曾派人化装成算卦先生到你家给玉娘算命。你们果然上当,来到洛阳。但我心里清楚,你是我的恩人,我这样设圈套霸占你妻子,是忘恩负义不道德。因此,这些日子,我好生照看你们,以此减轻我的负疚之心。我本想等到一百天你们走的时候,再下手。可是,前几日那个算命先生说,他曾被你撞见。我怕夜长梦多,事情败露,就不得不对你提前下手了。”说着,挥动匕首就要刺杀张有德。

有道是“日久见人心”。直到今天,张有德才算看清了王恩义是个狼心狗肺、丧尽天良之人。但一想到妻子有孕在身,将被这个禽兽霸占,心里真像刀绞一样难受,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哀求道:“王兄弟,看在往日的情分,你就饶了我吧!”王恩义一听,又是冷冰冰地说:“饶你不死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个条件:从今天起,你就主动住进这个地窖里,省得我动手。以后,每日三餐,我会派人给你送饭。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听王恩义的口气,张有德知道已无商量的余地,就将眼睛一闭,纵身跳进地窖里。从此,他就在黑暗的地窖里苦度岁月。接着,王恩义遂用地窖的铁盖盖住窖口,扬长而去。回到家里,一进门,玉娘问道:“你哥哥呢?他咋没回来?”王恩义谎称:“哥哥和我在朋友家饮酒,多喝了几杯,醉了。今夜就住在那里,不回来了!”

一听这话,玉娘感到十分奇怪,心想:丈夫虽然好喝酒,但从未喝醉过,今日咋会醉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生人家里呢?这时,她已从王恩义吞吞吐吐的言语表情中看出问题,顿时,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便用眼睛紧紧盯住王恩义,厉声说道:“老实说吧,你哥哥到底是出了啥事?你把他弄到哪里去了?”

狡猾的王恩义,虽然机关算尽,但他毕竟做贼心虚,经不住玉娘再三追问,已无法再编瞎话。只得把心一横,对玉娘说严嫂子,实话给你说吧,我对你仰慕已久。这次,把你们骗来,我就是为了得到你。只要你答应跟我过,我不会加害哥哥。今天,我已把他安排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了,你尽管放心。但你想见他,那可不行!”

玉娘听到这里,气愤地指着王恩义骂道:“你这个小人,没有良心。我们把你当作亲人,你却设计陷害我们,真可恶。快把我丈夫交出来,不然,我和你拼了!”说着,冲上去要和王恩义厮打。但终因是妇道人家,有孕在身,又急又气,刚抬起脚步,眼前一黑,当即昏倒在地。

待玉娘苏醒过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床上,王恩义坐在身旁,还握着她的手。目睹王恩义那副丑恶的嘴脸,顿感一阵恶心。她猛地抽出手来,扇了王恩义一个耳光,怒斥道:“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竟干伤天害理之事,天理难容。不让见我丈夫一面,我就死给你看!”

王恩义没想到,玉娘的性格如此刚烈。无奈,只得带着玉娘来到后花园的地窖前。挪开铁盖,玉娘向下一看,见丈夫蜷缩在地窖里,瑟瑟发抖。夫妻相见,泪眼相望,近在咫尺,却难近前。但玉娘见丈夫还活着,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仍存有一线希望。

回到家里,王恩义为防备玉娘逃跑,便把她软禁起来,还派专人看管。从此,玉娘也失去了自由。但她心想:要想搭救丈夫,先得稳住王恩义,然后,再寻找机会。

一天夜里,王恩义闯进玉娘房里,欲行不轨。玉娘义正词严地对他说:“事情到了这斗步,我也只好认命了。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两个要求:一是不得伤害我丈夫,否则,我宁死不从;二是我怀孕在身,你现在不能动我,等我把孩子生下满月后再与你同房。”王恩义听了,很高兴,他以为玉娘回心转意了,因此,对玉娘的要求满口答应下来了。

两个月后,玉娘产下一子,白白胖胖,一脸富贵相。王恩义意识到,留下此子,是个祸害。就吩咐接生婆王妈,将此子扔进河里淹死算了。玉娘得知,跪在王恩义面前苦苦哀求:“我真心跟你过日子,你就放孩子一条生路吧!”

王恩义心想:反正张有德在我手里,你玉娘也跑不了,我怕什么!于是,就答应了玉娘的要求:把孩子装在一个木盆里,放进河里漂走。为防不测,玉娘跟随王恩义和王妈一同来到河边。眼见亲生儿子将被河水冲走,玉娘心如刀割,泪如泉涌,紧紧抱住木盆,大放悲声:“我的小娇儿呀,你的命好苦啊!”

话分两头。再说张有德夫妻自从离家走后,家中父母每天掐着指头算日子,眼看一百天已过,儿媳妇该生产了,却不见有何动静。家里人放心不下,父亲就和二儿子张有才一起来洛阳打探情况。

这天,父子二人来到洛阳河边,正卷起裤腿准备过河,忽然听到阵阵哭泣声。循声望去,却见一少妇跪在河边恸哭。父子二人慌忙过河上前一看,少妇不是别人,正是玉娘。张有才脱口喊道:“嫂嫂,你咋在这里,为何事伤心?”

玉娘抬头一看,见是公爹和弟弟,禁不住惊喜交加,立即挣脱身旁的王恩义和王妈,抱起儿子跑到公爹和弟弟跟前,哭喊道:“爹爹呀,快救救我们!”

此时此刻,王恩义见事情不妙,转身想跑,被张家父子紧紧抓住,当下把他和王妈扭送到洛阳知府衙门。公堂之上,玉娘向府官哭诉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指着王恩义痛斥道:“他是个人面兽心的坏蛋,恳请大老爷为民作主,严加惩办。”

知府姓王,是个为官正直、疾恶如仇的清官。当他听了玉娘的一番哭诉,怒发冲冠,将惊堂木一拍,对王恩义厉声喝道:“王恩义,你这个欺男霸女、恩将仇报的家伙,还有何话可说?”

面对气氛森严的公堂,王恩义被吓得面如死灰,浑身筛糠,瘫倒地上,磕头如同捣蒜,嘴里哆嗦着说:“我认罪,我该死,任凭大老爷发落!”人证物证俱在,王恩义供认不讳。

知府当即传令:将王恩义这个死有余辜的恶棍拉出去杖毙;王妈和那个算命先生,为贪图钱财,充当帮凶,罪不可恕,但念其态度老实,退出赃银,各打四十大板,赶出公堂;对张有德所受的磨难,用没收的赃银给予补偿,立即从地窖中放出,与家人团聚,火速返回山东老家,以防不测。

审案到此,以理公断,大快人心。张有德夫妻跪在大堂磕头作揖,对王知府感恩不尽。但知府却将官帽一卸,说道:“按照大清律条,对王恩义这样的恶徒,只能杀头,不得杖毙。但我今天来了个先斩后奏,为的是平息民愤。即使丢了这顶乌纱帽,我也决不后悔!”

听了这话,人们拍手叫好,都说:“知府惩办恶徒,为民做主,不愧是个青天。”

结语

这件事使我们不禁联想到《唐知县审诰命》这出戏里唐成的一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来,凡是正直无私的清官,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丢乌纱,不忘百姓。

对于王恩义的行为,我们明白,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一个人不顾人伦,忘恩负义,没有基本的道德良知,那一定会自食恶果。相反,善人有善报,希望各位看官朋友,能够可以但行好事,这样必有福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