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知识点

 茕龙 2021-09-30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如何认识民主?

①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②要求: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

③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④决定因素: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如何理解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民主的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近代以来,中国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艰辛的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民主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探索。

⑦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①②③⑦

.中国追求民主价值历程的教训是什么?

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4.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久治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一、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三、真谛、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表现及意义是什么?
最广泛:(1)主体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史以来的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2)内容广泛: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最真实: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应,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最管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7.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8.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9.怎样利用网络渠道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

(1)利用留言板通过网络进行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

(2) 通过网上投诉“市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

(3) 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参与问题讨论。
10.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①拨打市长热线电话;           ②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

③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及要求;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⑤给国家机关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

11. 如何正确认识公民参与?

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求: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建设。

1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监督
13. 对民主选举的认识?

一、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三、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四、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4. 对民主决策的认识

一、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二、要求: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名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三、方式(保障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5.对民主监督的认识?

一、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二、方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三、意义①对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对个人: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四、注意事项①法律范围内公民行使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注意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与各种证明材料;②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要以事实为依据。

16.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②向有关部门投诉;      ③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④通过官方微博、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反映问题。

1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对社会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对公民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对国家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8.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要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9.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①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