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龙骨是什么 中药龙骨有哪些功效

 建明的中医馆 2021-10-02

  对于中药龙骨,很多人应该都不是很了解。那么中药龙骨究竟是什么呢?中药龙骨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呢?中药龙骨的治病偏方是什么呢?中药龙骨的食用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中药龙骨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吧!

  中药龙骨是什么

  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龙骨又称白龙骨, 陆虎遗生, 那伽骨, 生龙骨, 煅龙骨, 五花龙骨, 青化龙骨, 花龙骨 (《别录》)。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

  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

  吸湿力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五花龙骨又称五色龙骨(《广利方》)。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

  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红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

  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

  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以体 较轻、质酥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味甘、涩,性平。具有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症;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

  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少量铁、镁、铝、钾、钠、氯、硫酸根等。

  血钙占人体钙的0.1%弱,但对神经、心肌、骨骼及其它组织的影响很大。血钙含量下降时会导致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引起手足搐搦、惊厥、谵妄等;血钙过高则引起神经症状或肌无力。钙进入血液后,能促进血液凝固,并增加血管壁的致密性,以阻止白细胞及血清渗出血管外,同时又有减轻骨骼肌兴奋性的作用。因此龙骨有镇静、收敛、固涩、止泻之效。此外,缺钙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严重缺钙不仅对骨骼钙化有影响,还可发生出血和瘫痪,先是下肢瘫痪。

  中药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论》记载:龙骨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全幼心鉴》记载:龙骨治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

  《本草求真》记载: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

  《方脉正宗》记载:龙骨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

  《中医杂志》记载:龙骨治汤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敷患处,敷后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每隔一日换药一次。

  《肘后方》记载:龙骨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饮。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九。

  《本草汇言》记载:龙骨治两耳湿烂,久不收敛:龙骨、亦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过)各三钱。共研细末。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吹末药。

  《梅师集验方》记载:龙骨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

  《本草经读》记载:龙骨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10、《日华子本草》记载:龙骨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1《梅师集验方》记载:龙骨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

  1《别录》记载:龙骨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1《梅师集验方》记载:龙骨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上件为散子。空心,酒调方寸匕服。

  1姚和众 记载:龙骨治小儿因痢脱肛:白龙骨粉扑之。

  1《景岳全书》龙骨散 记载:龙骨治血崩不止:龙骨(煅)、当归、香附(炒)各一两,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饮调下。忌油腻、鸡、鱼、炙博物。

  1《圣惠方》记载:龙骨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1《本经》记载:龙骨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1《魏氏家藏方》龙骨丸 记载:龙骨治白浊:糯米饭(晒干)四两,赤石脂(炒令焦黄)、龙骨(煅,别研)、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儿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

  1《普济方》神仙止血散 记载:龙骨治金疮出血:龙骨一两(五色紧者),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苧麻叶半两(系五月采来阴干者)。上为细末。水调服之。

  20、《本草述》记载: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

  2《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2《纲目》记载:龙骨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2《医宗三法》记载:龙骨治阴囊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

  2《活人心统》记载:龙骨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

  2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龙骨治淋巴结结核(适应于干酪化者,或结核破溃者):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共研末。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投入药末,搅拌成糊状,贮存备用。先将病灶清除干净,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每日换药一次。开始时脓汁增多,一般3~4天后创面干净。连续应用1~2周。

  2《千金方》记载:龙骨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2《金匮要略》记载:龙骨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方脉正宗》记载:龙骨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2《圣惠方》记载:龙骨治小儿脐疮久不差:龙骨煅。细研为末,敷之。

  30、《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记载:龙骨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千金方》记载:龙骨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治下筛。酒e方寸匕,空腹服,日三。

  3《本草经疏》记载: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中药龙骨的药用价值

  性味

  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

  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亦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药理作用

  1. 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实验表明: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能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率;对回苏灵所致惊厥亦有对抗作用.

  2. 其他作用

  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 有缩短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尿崩症

  生龙骨、生牡蛎、枸杞、菟丝饼、川黄柏各9g,砂仁、炙甘草各3g,北沙参15g,炒杜仲12g.水煎服.一般10~20剂均告痊愈, 经1~4年随访,无1例复发.〖江苏中医杂志 1964;(11):19〗

  2. 治疗烫伤

  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份, 共研极细末,用冷茶水调成稀糊状, 敷患处,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 隔日换药1次.治疗烫伤,疗效较好.〖中医杂志 1957;(4): 212〗

  3. 治疗化脓性疾病

  冰片、生龙骨、当归各20g,朱砂25g,煅石膏40g,煅炉甘石200g,共研细末, 涂薄层于创面,胶布固定, 2~3天换1次,治疗疮疡20例, 全部治愈.疗程7~20天.〖辽宁中医杂志 1987;(10):47〗

  中药龙骨的药典记载

  1.《注解伤寒论》

  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

  2.《纲目》

  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3.《本草经疏》

  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

  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

  5.《本经逢原》

  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

  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

  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

  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6.《本草经百种录》

  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

  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