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聊天终结者”到“爆场王”,一个表达技巧就够了

 微小7安 2021-10-03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搜话题:和一个人聊天很舒服是什么感觉?
有这样一个回答引发无数网友的点赞:
与对方交谈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他懂!);认同——包括对他的欣赏(他说的全都对!);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我说的全都对!);聊天结束后余味悠长,并期待下一次对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让小编想起前段时间看得日本即兴力养成大师渡边龙太的《即兴表达:轻松掌握关键时刻》一书,里面的一个观点让小编印象深刻:真正会表达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听的人觉得有趣才是真正的有趣。
这也是即兴表达的最高准则。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图片
一味地彰显自我、不断地输出自己想说的话,并非真正会表达的人,关注面前的人以及在意听众的感觉,让人感觉和你聊天就特别投机,才是人们心中会表达的人。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间有一种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令人喜悦的讲话能力。
能说话是本能,会说话是本事。表达从来不需靠天赋,只要你掌握了表达技巧,就能轻松开口,成为一名受欢迎的表达达人!
图片


01 一个不等式展开话题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儿子:妈妈,我摔了一跤,受了重伤!
妈妈:啊?不严重吧?别说这个了,你做作业了吗?
儿子:做了,可是现在说什么作业呀。我的脚好疼……
妈妈:别担心啦!作业都做完了吗?给我看看。
类似这样的对话,乍一看很好笑,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将对方想说的话题掐灭,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
记住,跳入别人的话题>守住自己的话题
图片
不会表达的人,在聊天时,只顾推进自己的话题,不仅让场面一度变得尴尬,甚至会让对方不再愿意与你交流下去。
会表达的人,一开始就会肯定对方的话题,并且能够巧妙地捕捉住对方的想法。
上述的母子之间的即兴聊天,如果换成带入对方话题来推进,则会变成:
儿子:妈妈,我摔了一跤,受了重伤!
妈妈:我的天哪!怎么流血了?快用这个手绢止血!
儿子:疼死啦!不要碰我!
妈妈:必须马上止血啊!不碰你的话,你的小命就保不住了!(笑)
像这样,在对方给出的想法上,添加自己的想法,如果以这种方式展开话题,双方相互之间都是无法预测接下来的内容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会越发想说,越发想听后面会怎样,这样的聊天自然会产生不少话题点。



02 两个思维模式直抵人心

思维模式1: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世界TV特搜部”中,彼得武扮演成一个“卖假货”的推销员,在摄影棚里进行了一次现场直播。
为了向观众介绍他卖的剪刀有多么锋利,他走进了鱼叔的休息室,然后,他“咔擦”几下就把鱼叔的羽绒服袖子和裤脚都剪掉了。
看直播的观众一头雾水,被整的鱼叔也很无语,就这样,这个推销员还没有善罢甘休,用订书机把剪掉的裤脚和袖子订上,搞得现场一片乌烟瘴气,导致直播都无法进行下去。
就在这时,坐在鱼叔旁边的一位艺人说话了:“鱼叔,你看这个剪刀这么好用,要不要也来一把呀?”
出其不意的一句话引得全场爆笑,也将混乱的场面瞬间拉了回来。
而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用逆向思维制造幽默,把话题往极端方向拉。
例如,“开心的事→悲伤的事”,“有趣的事→无聊的事”,等等,大胆说出与人们预期相反的话。
就像刚才那件事,如果将“悲惨的事→幸运的事”,也可以想到:“原来最近很流行半袖的羽绒服呀”,或者“用订书机订起来的衣服看起来很时尚哦”这样的表达,同样能够拯救混乱或者尴尬的场面,甚至变得有趣起来。
图片
思维模式2:学会反思
如果要问会表达的人和不会表达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不是能力或天赋,而是学习的欲望。
学习的关键,就在于表达失败之后的分析和再次挑战。
也就是说,会表达的人将PDCA(Plan=计划、Do=行动、Check=确认、Action=处理)模式落到了实处,真正达到了将即兴表达所需要的PDCA循环往复的效果。
渡边龙太策划过一个体验活动,让小学生当儿童记者去现场采访,然后将报道发表在当地报纸上,他负责指导几个孩子完成任务。
最开始,他仅凭自己的感觉,制定了一个“计划”(Plan),想了解现在的孩子是否对YouTube上的网红博主的话题感兴趣。
他将那些话题交给了孩子们,完成了“行动”(Do)的环节。
但是当时孩子们的反响不大。
于是他赶紧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谁最有人气呢?”
这时一个孩子回答:“TrendyAngel组合的斋藤司!”一瞬间,其他几人也表示知道斋藤司这个人。
“确认”(Check)了这一点后,渡边龙太立即问道:“是吗?听说斋藤司很幽默哦!”
后来,当他发现孩子们看资料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没有太大的兴趣时,就灵机一动,指着资料上出现的“斋藤”姓氏的人,模仿斋藤司的语气说:“啊!快看这个人!是姓斋藤的哦!大家查过没有?他是何许人呀?”(处理=Action)
几个孩子一边大笑一边说:“真的呢!但是脸一点都不像!”然后他们便开始认真地看资料,之后的采访也进行得很顺利。
显然,在即兴表达中进行这样的循环是很有必要的。面对表达对象,积极地寻找话题,确认对方不感兴趣的原因,并以此为参考进行下一次的行动,这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 



03 三个应变小秘诀掌控全场

无论表达技能多么高超的人,有时候也会遭遇“滑铁卢”事件,在冷场的一刹那,无论是谁,在精神上都会受到严重打击,弄不好一整天都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
事实上,如果遭遇了冷场,并学会以此为契机,让它引爆新一轮场子,那么之前的失败就会一笔勾销,而且如果你能及时救场,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爆场王”。
将冷场变成爆场有3个秘诀。
第一,当你感到自己“好冷”的瞬间,要打破僵局,主动出击。
当别人用眼神告诉你,好像冷场了,或者在你对着众人讲话,场下却毫无反应的时候,就可以在中途停止讲话,语气坦率、表情疑惑地说:“咦?难不成刚才有点冷场了?”
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引起笑声,貌似快要凝固的空气也会慢慢融化。
这个方法的适用性很强,无论是“1对1”的对话,还是朋友间的聊天,或者是“1对多”的演讲,不论地点,任何场合都适用。
第二,当你感到别人“好冷”的瞬间
如果某人讲了一个笑话,却让人觉得很冷,而谁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可以想象,尴尬的沉默会在瞬间笼罩全场。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说一些与当场发生的事情有关的话,比如“刚才那件事挺有意思的。”
当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和发言的时机,只要你与听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鸣,轻松的气氛便会重现。
第三,有时也可以“炒冷饭”
这个方法适用于听者知道你曾经那次冷场经历的情况。
你可以尝试这样说:“当时太可怕了,我真是脸面全无、遍体鳞伤。”
你可以趁机简单回顾当时冷场的全过程,然后以“都冷成这样了,你要我怎么办”作为总结。回顾自己的失败经历,听着便自然会吐槽:“你当时咋想的呀。”于是,在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中,就会产生很好的现场效果。
实际上,现在人气很高的脱口秀演员也常把他们刚入行的冷场经历当成笑话来讲,这也属于“自黑段子”的一种,可以给对人带来亲近感,如果运用的好是很有效果的。
因此,在即兴表达中,即使遭遇失败和冷场也不要当这个场子的逃兵,只要学会救场的技能,就总有机会让你扳回一局。
图片

【书籍推荐】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图片
《即兴表达:轻松掌握关键时刻》是日本即兴力养成大师、日本广播协会NHK著名导演和广播作家、创立了日本好莱坞流派即兴力协会的渡边龙太全新力作,是流行日本的即兴表达力手册,教会你表达前有思路、表达时有逻辑、表达后有效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7个即兴表达不等式,让你知道“即兴表达”并非只与天赋有关,它是有自己的“算法”;第二部分讲了10个即兴表达思维模式;第三部分讲了10个交流技巧,帮你改善与他人的沟通方式;第四部分讲了11种措辞方法,告诉你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第五部分讲了7个应变能力,让你在关键场合也能临场应变。
渡边龙太认为无论在那个领域,即兴表达力都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很多人因为没有即兴表达的意识,尽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提高自己的表达力,可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白费力气,最终变成那个“把天聊死的人”。
图片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即兴表达讲师的培训工作,帮助了众多人士实现即兴力的迭代升级,他认为即兴表达法是一套任何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只要通刻意练习掌控表达,就能让即兴变得有备而来。
图片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学会即兴表达,可以在职场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公开讲话时脱颖而出;如果你想要优化人际关系,学会即兴表达,可以快速结交新朋友,紧密维持老关系,跟领导上级谈心也能拿捏住说话分寸;如果你想拉近亲子关系,学会即兴表达,孩子说话你能接,你说话孩子也会愿意听。

-点击下图阅读本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