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因为培训学习的出发,尤其自己回到教育系统上班之后,就一再感到,原来自己心里那些支离破碎的教育理论,急需要通过专业的读书和培训系统起来。 出发的目的地是富平,培训地点是富平县委党校。我与宁军驱车前往,虽早早出发,到时已经天黑。夜幕笼罩的富平党校异常美丽,曲径通幽,步步即景。红色的房子,不管是高大的大礼堂,还是报告厅,连同综合楼、行政楼、教室、宿舍都掩映在绿树绿草之中,满眼的绿也就是满心的欢喜,让人马上安静了下来。学校中央竟有一小湖,湖中金鱼来来回回,甚是快活。湖上曲曲折折一座精致小桥,小桥没有栏杆,桥沿高20厘米左右,若浮在水面。成群结队的金鱼,就在眼前、桥下穿行,体态之美、数量之多都让人惊讶。 晚上七点半,在报告厅,我们观看红色题材的文艺表演。一群很专业的讲者,衣着、长相、谈吐都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准,讲的内容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桑梓情怀系心间,红色精神代代传》等,习老指挥两当兵变、横山起义的壮举,关心家乡的饥寒冷暖的桑梓情都随着讲解者的专业、流畅、动情的讲说,在画面里晕染了开来。 细想,他们的专业其实来自于对这片红色土地深沉的爱,以及和党史教育的真正融入。 可能,初心作为一种绚烂的红色,就是爱到心跳的感觉。 我分享一些讲座内容吧,这是我的课堂笔记,也是要敲黑板的地方。 第一场是省教科院杨雪锋院长作的题目为《新时代教研工作的使命和担当》的讲座,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使命、特征和重点;二是新时代教研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并向我们分享了安徽老师对教研员的“十盼”和“十怕”。杨院长的讲座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常常思考,总能放光”。 杨院长将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把教育改革,尤其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五项管理”“双减”等工作放在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上进行思考,让我们听后豁然开朗,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还有一些其他非常精彩的论述,我抄写一些:“教育的结构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不是人的意志决定的。”“社会发展到当下,社会需要绝大多数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少数的研究性、理论型、管理型人才,大学生失业成为新的对教育不满意,造成社会不安定、造成恐慌心理的原因。”“社会的传承包括传承文化和传承技术两种,教育是传承的最重要的环节。”“教研员是教练员、调研员、参与员、推广员。”“育人的方式有三种,课堂教育—课堂育人;课外活动—活动育人;课外实践—实践育人。” 第二场是黄河中学的马骏老师作的题为《不待扬鞭自奋蹄,化茧成蝶常蓄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讲座,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达到六个学会: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等待、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二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应追求三个境界:职业境界——经师;专业境界——能师;事业境界——人师;三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收获的两种智慧:有层次的课程智慧,有高超的教学智慧;三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新手教师阶段(3—4年),熟练新手教师阶段(4—6年),胜任型教师阶段(6年左右),业务精干型教师阶段(6—10年),专家型教师阶段。 马骏老师来自一线,虽是陕北人,言谈中有着较重的陕北口音,听课比较吃力,但是精彩有趣的教育故事、内容丰富全面的为师之道、成长之法却引得阵阵掌声。马老师分享的“六点共勉”,我抄录下来:一是要有感恩之心。二是大爱无言!爱心是师魂的核心。要有大爱的精神。《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亲、善”就是指学校里面应有仁爱、大爱,教师要有学术,要爱自己的学校,更要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的爱,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最神圣的爱”。三是大德无痕!德行是师魂的精髓。自教师职业诞生之日起,高尚德行便注定与教师形象长相厮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这些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散发出巨大的时代魅力。四是大责无疆!责任是师魂的品格。我们的责任首先事关每一个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因此,我们要时刻心系学生、班级及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要精心策划每一个育人的环节和过程,对于学生的成才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追求每一个育人、育才过程效能的最大化。五是大智无价!智慧是师魂的真谛。要有大师的追求。“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真正的“人师”,他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我们要有一种大师的追求,要从师德上不断完善自己,从学术上不断提升自己,从教学上不断优化自己;要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豪气,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的志气,有一种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锐气,有一种超越他人、自强不息的勇气,有一种奋发向上、拼搏创业的朝气,追求使社会认可、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名师、大师的霸气!六是大气做人,精彩做事;低调做人,潜心做事;有人把志气、骨气、和气、霸气、才气、勇气、义气、正气、豪气这九气统称为“大气”。靠志气事业有成,靠骨气挺起脊梁,靠和气兴旺发达,靠霸气创造辉煌,靠才气谱写华章,靠勇气攀登高峰,靠义气结交益友,靠正气树立形象,靠豪气豁达开朗。 第三场是市教研所郭九胜副所长作的题为《了解历史,明确职责,做一名肩负现代教育变革和发展重任的教研员》的讲座,讲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教育教研室的发展历程,二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应做好;三是新世纪教研工作对教研员的基本要求;四是教研工作策略、教研活动基本模式和未来教研的发展趋势;五是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论述。 郭所长的讲座是一种学后的反馈和再分享,是我们可以参照走的路,对于我们县级教研室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应该怎么搞教学研究,我就其分享内容抄录下来: 县教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一是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培养研究型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内在的)二是加强与省市教科研机构及相关高师院校的联系,协调和指导学校搞好校本教研;三是加强对教育教学运行的检查与指导,不断提升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四是坚持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提高对学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一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新型教学研究制度;二是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园)本研训一体化、合作教学、课例教研、案例教研、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教学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三是收集和开发有助于教学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建立校(园)本教研资源库;四是进行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校(园)本教研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学习化的校园。 郭所长的讲座,要记住的东西很多。再抄录一点:“新时代教研工作对教研员的基本要求”(基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研究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导者”,基于课标进行评价的“实践者”,基于课程教学与评价一致性的“推进者”,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与所有教研员共勉,也为自己鼓劲加油,我们都在路上,都要努力前行。 本来是不需要把学习笔记一一抄录在文章里的,虽然它们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却影响了这篇随笔的流畅性。而抄写的笔记,也因为少了自己的解读,而缺少了灵魂,确实可以说是本文的一处极大的败笔。我想到了家乡的千年古槐,那些长在树上的树瘤,是最吸引我们的风景。而那于树本身来说,肯定曾经是一些“问题”。经历磨难与痛苦,却能长成最美的风景。这或许就是生命。文章也是,那些让我看来有些刺眼的败笔,可能却是某些读者钟爱的内容。 或许这也就是我们教育研究,就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在问题中找到更好的方法。 如何找到问题?如何在问题中获得成长? 还是抛开那些非常专业非常抽象的语言,说说最为简单却又最为重要的因素吧,那就是爱! 这次的培训是“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提升教研能力”的专题培训,听了三场讲座,每场讲座都在三个小时左右,每一个专家都有非常响亮的名号,每一场讲座都在重复“欲扬先抑”的手法,每一场讲座都充斥着温情而又平淡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讲述对教育的热爱。 马骏老师说自己对教育完成了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变,我由马骏老师的经历想到一句话:“干着、干着,你就会尝到甜头。”或许,职业与事业的最大区别就是“爱”吧。再繁重的事情,因为爱就不再繁重,再艰难的前行,因为爱就会步履铿锵。 郭九胜所长说自己是一个不善创新的人,但是我从一个个课题,一篇篇论文中不难发现,那个“不善创新”其实是过去的他。他其实是用最保守的坚持催开了创新的花朵。这样的坚守,恰恰可以用林清玄的“俗”与“仙”来作比:人往谷底走,即“俗”;人往山上走,即“仙”。上山虽然艰难,但是不懈前行,终可更有建树。 说到上山或者行路,就说到了杨雪锋院长的授课,他的授课总让我们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他讲教育、教学、教研,讲到时下最紧要的“双减”工作,讲透了“服务”的本质,总让我们能看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能看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那更是一种对教研事业的接纳,这种接纳,让我们看到了更为浩荡的爱,那种爱就是“忠诚”。我们常常说,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绝不只是说说而已,忠诚应更有责任,更有担当,更有力量,更有智慧,更有激情,更有功绩,而且是不自恃的责任、担当、力量、智慧、激情、功绩。 现在再去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敲黑板”的内容,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教育工作的艰难、不易,更应看到的是教育工作的繁重、迟缓,这更需要爱。爱到热爱,恒久的热爱。 为此,教育是一种爱的行走,在爱中行走,为爱的行走,因爱的行走。那么就少谈些技巧和智慧,多讲些热爱吧! 我相信,教育会因爱生责任,因爱生动力,因爱生智慧,因爱生创意,因爱生奇迹。在坚持的爱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