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旌勇祠到昭义祠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10-04


北京晚报 | 2021年10月04日



  ▌章舜粤

  前段时间,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志愿军忠烈得以落叶归根,魂归故土。“魂兮归来,布奠倾觞。魂兮归来,以反故乡。”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为牺牲忠烈立祠建庙并奉祀祭奠的传统。在北京平安大街上的旌勇祠,就是这样一座纪念性建筑。

  它最初是由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以纪念清缅战争中牺牲的明瑞。1933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东北民众救国会将其改建为纪念东北军阵亡将士的昭义祠,以祭祀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民族英雄。

乾隆立的明瑞建祠碑 厚宇翔 摄

  乾隆敕建并亲祭旌勇祠

  明瑞,字筠亭,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是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之侄。他和福康安等人是堂兄弟,深得乾隆的信任与喜爱。乾隆自号“十全老人”,称有“十全武功”,而明瑞参与了其中三次征战。第一次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明瑞以副都统之衔参与了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之战,因有功被提拔为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又率军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出征“小和卓木”霍集占,因功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且作为功臣,赏戴双眼花翎,加赠云骑尉世职,画像列入紫光阁。正是由于他两次在平定新疆的叛乱中均取得胜绩,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明瑞出任第一任伊犁将军,成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明瑞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征战,则是参加了清缅战争。在此之前,由于清军不熟悉地形、盲目冒进等问题,一度失利,云贵总督刘藻被革职。继任云贵总督杨应琚不仅战败,还虚报战功,被乾隆逮捕还京,勒令自尽。为了尽快解决战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乾隆任命爱将明瑞为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率领八旗精锐出征缅甸。

  明瑞精明强悍,所率满洲骑兵战斗力也超过此前作战主力当地绿营兵,因此势如破竹。明瑞还因征缅有功被封一等诚嘉毅勇公。1767年底,明瑞进军至缅甸首都附近,不过他还是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孤军深入,饥疲不堪,后勤保障又没有跟上,反而给了缅军机会,被团团包围。

  次年二月,明瑞军粮火药均断绝,援军又迟迟不到,到了骡马以食,火枪不能击发的地步。明瑞命令属下诸将率队分别突围,而自己率侍卫和数百亲兵殿后。血战过后,明瑞身受重伤,殉国而死。

  关于明瑞之死,《清史稿·明瑞传》说他负伤行二十余里,截下辫发交给仆人带回国内报告,而后自缢于树下。《清史稿·缅甸传》则说他“枪伤于肋,呼从者取水至,饮水少许而绝。”

  明瑞殉国的消息传来,乾隆皇帝震惊悲痛,赐明瑞祭葬,谥果烈,并在北京建旌勇祠,与明瑞共同战死的部将扎拉丰阿、观音保、李全、王廷玉等也入祠并祀。第二年,即1769年祭祀时,乾隆皇帝亲临旌勇祠致祭。

  清时,旌勇祠等级颇高。大门面阔三间,一进院内有碑亭一座,内有乾隆御制原任将军明公瑞建祠碑,东官房五间、西库房五间。过戟门进入二进院,有面阔三间歇山顶享殿一座,东西两庑各三间,明瑞等人牌位即在此供奉。由于旌勇祠属于祭祀场所,因此均覆以黑琉璃瓦。旌勇祠被列入清代国家祀典,每岁春秋仲月由朝廷遣员祭祀。

大公报(天津版)1934年的报道

  改建为抗日烈士昭义祠

  民国肇建之后,传统礼制废除,旌勇祠无人管照,逐渐荒芜,直到1933年迎来一次重要改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沈阳即沦入日寇之手。9月23日,爱国社会活动家阎宝航等人化装后从沈阳抵达北平。9月27日,由阎宝航等人发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在北平正式成立,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得到抗日爱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为了抗日救国,救国会积极策动组织各路抗日义勇军,以各种方式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筹集经费,为义勇军提供武器弹药等各种后勤支持。而为了表彰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经过交涉,国民政府官方将旌勇祠交拨救国会,以修建昭义祠。

  1933年冬天,旌勇祠享殿得以修葺,重新开放。院内古树参天,还有新种植的松树。享殿灰墙朱门,焕然一新,门前挂有一副蓝底白字的对联。此联由朱霁青自撰自书,上联是“极目乡关烽火漫天怀义愤”,下联是“伤心辽海水霜匝地吊忠魂”。朱霁青是革命元老,“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出关抗日,来到前线成立东北国民救国军总监部,自任总监,组织义勇军抗日。

  大殿之内,则分为五格,依中华传统供奉抗日忠烈灵位。正中一格主要供奉将校英烈灵位,旁边则多为尉官,再旁则多士兵,所有灵位均为木制,涂以白漆,写有姓名官级,计有一千多座。这些为反抗日伪而殉国的英烈,得以接受国民致祭、追悼。

  在这些英烈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抗日英雄值得一提,他就是尚吉元。尚吉元,1906年出生于辽宁海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春,他被招到日本人开办的辽阳满洲纺织株式会社当工人,受尽了日本人的屈辱。“九一八事变”后,他离开东北,在北平加入了救国会,发誓杀敌报国。不久,救国会派他潜回辽阳,配合当地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

  回到辽阳满洲纺织工厂后,尚吉元一边联络义勇军,一边在厂里秘密发动群众。他与在当地活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吴三胜部约定,1932年8月7日午夜行动,由他在纺织厂内纵火,义勇军随即攻城。

  当夜,尚吉元身藏菜刀等,趁夜间工人到食堂吃夜餐时,先是砍死正伏案而睡的日本小头目加藤,随即点燃几个车间的棉垛。日本监工发现后,尚吉元又砍伤了他们,继续点火。很快,日本警卫队闻讯赶来,向尚吉元开枪射击。尚吉元身中数弹,仍强撑身体,又点了几把火,才倒在火光之中,为国捐躯,年仅26岁。

  消息传回北平,救国会将尚吉元牌位奉入昭义祠,以供后人祭祀瞻仰。

  不过,昭义祠虽然得以设立,但命运多舛。

  首先是经费有限,整个昭义祠改建计划未能完成。救国会接管旌勇祠后,将旌勇祠后殿改建为昭义祠,供奉抗日烈士神位。同时,原计划将前殿加以修整,改建为东北子弟学校。但因为经费有效,最终修建计划未能进行。1934年《大公报》记者到访时发现,“二门以前廊庑殿檐,均已零乱不堪”,学校自然是没有办起来。

  其次,即便是经费足够,在当时的形势下,东北子弟学校和昭义祠恐怕也未能长期存在。就在昭义祠初步修葺之时,救国会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取消了。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实际上默认了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日本方面还规定中国“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据此,何应钦于7月要求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吉黑民众后援会等抗日组织解散。迫于形势,8月31日救国会宣布解散,以“复东会”秘密组织形式转入地下活动。

  故而,救国会原计划在东北抗日烈士昭义祠正式成立之日,召集旅平东北民众举行祭礼一事也因而作罢。《义勇进行曲》歌名的命名者、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会长朱庆澜所题写的“昭义祠”大匾,也因此未能悬挂。但在爱国人士的坚持下,仍将牺牲于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烈灵位供奉于此,以祭奠英灵。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北平很快沦陷。昭义祠在这一时期的状况,暂未见史料记载。如今,这座历经沧桑的旌勇祠,虽隐身于高楼大厦之间,不为外人所知,但它依然是先烈们凛然大义的见证。英烈之迹不灭,永载史册;英烈之魂不熄,永远活在中华儿女心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