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雨与我,读与被读

 聆听风吟 2021-10-05

      雨敲十月窗。进入暮秋,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晋祠脚下的稻田公园被迫关闭,远方,云山雾罩;近处,心境空濛。

     我在窗内,醉入孤独,静夜里,一个人思量,一滴滴雨声,扰乱心音。人生,一程山水,一程风雨,浮沉之间,亦悲亦喜。在岁月里翻滚,时光荏苒,光阴虚掩,惟书卷上一行行的方块字,浓墨重彩,或明或暗,在记忆力反复临摹。

     

      秋雨在前,我在后,我读她,她也在读我。她在《红楼梦》里被林黛玉赋予了生命,她以诗歌的形式,滴落;我于窗下,以键盘敲击出内心的独白。读与被读,其实就是一个人与大自然,与世界万物相互沟通的方式!

      我不是很喜欢雨,尤其是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对于我这种适宜温暖气候的人来说,秋雨一来,就意味着将全身的热情淋湿,慢慢凋零成一片片的花朵;万籁俱寂,整个世界安静下来,鸟不飞,蝉难鸣,把人静成了枝头的枯叶,随时都可能被风雨席卷,湮没;鲜艳的色彩变得凝重,清浅的时光慢慢洇开,眼被遮蔽,心被阻隔,只有双耳,品读着那雨声。

     有人向秋风致敬,挥笔写一场人间杂谈。文字或犀利,或凄婉,或深情,或执着......让读的人也跟着笑,陪着哭,点赞和留言。人生苦短,如一折戏,能苦中作乐,在短暂的辰光里梦长,图个乐呵,看场热闹,待曲终人散,有种味道足矣。

     

      卞之琳有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非常精准地点出了读与被读的关系。一个人最初是读者,读的多了,便有了写出来被人读的欲望,于是他一边读,积累了一些文墨,然后尝试着写出来,被别人来读,待有了三二知音,在他的文字里陪他哭,伴他笑,读书的动力便更有了盼头。

     好比秋雨与我,读与被读是相互的,要雨落于心头,化作文字,更需我的情绪为秋雨所感,装饰了她的缠绵。读是一种汲取,被读是一种表达。秋雨敲了多少人的窗,倚窗听雨,拨开一道道水帘,读到了是高处不胜寒,还是缥缈而又现实的希望呢?

      

    在我的读写里,秋雨是透明而极富灵性的,雨滴落檐下,空洞、悠远,这时候楼上传来越剧《琴心》的词:“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明中....”秋雨沉心,若琴筝,时而轻柔,时而浓烈,演奏出的是一种旷古的幽静和落寞,泛出的是往昔岁月的悠远味道。

     我与秋雨在读与被读之中,漾起悠悠乡愁,我藏一念秋思,在紫红的芸豆里畅想,宣务山下,滏阳河畔,有了笙歌文韵,在那片灯火里激荡。在点点滴滴的秋雨里,我仿佛听到白菜生长的喧哗,土豆紧迫的呓语,玉米的乡音,黄豆的喷啪,高粱的情肠,这亲切的笑容,透着水土清淑,风气淳朴,步入农家村舍,田畴阡陌,我如一株小草,得秋雨之灌溉,守一方风月,内心简约,自在妖娆。

      我在借秋雨读着四季时光,未知秋雨可否正在读着我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