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新疆茶

 m彩虹之约h 2021-10-06

茶叶是新疆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民间素有 “宁可三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 “无茶则病” 之说 。哈萨克族人民称吃饭为 “卡依依苏” 意为 “喝茶” 。

可见饮茶在各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新疆不适宜栽种茶树。自唐宋以来, 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西域茶叶交易和新疆茶叶经营 。

而新疆的自产茶叶, 实际上是在茶叶供不应求时, 各地群众利用一些野生植物叶子, 经过加工后充当茶叶的代用品。早在十八世纪后期, 伊犁地区居民即有用野生植物叶充当茶叶饮用的习惯, 以后在民间渐为流行, 当地称为土茶。

咸丰六年 ( 1856 年) , 新疆议征茶叶销售税时, 把伊犁土茶也列为征税对象, 地方政府仿效国家茶法, 对进山采土茶者, 均为官厅颁票征课, 当年伊犁地方抽收土茶税一万七千一百斤 ( 税率 20%) 。咸丰七年 ( 1857 年) 抽收土茶税一万五千五百余斤 ( 税率 15%) 。咸丰八年 ( 1858 年) 土茶产量为五点八八万斤,咸丰九年 ( 1859 年) 产量降为一点二万斤, 咸丰十年 ( 1860 年) 竟无人进山采茶, 次年正月奏明停止征收土茶税。

图片

新疆建省后 ( 1885年) , 清户部咨巡抚刘锦棠, 询问新疆能否培植茶树, 以此作为广开新疆财源之办法, 经实地调查后刘锦棠奏称 :“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从未种过茶树, 绿茶性喜暖, 关外雪地冰天, 寒冷倍于关内, 种植本不适宜。然亦有察其地气较暖, 请购茶籽试种之处。应俟购买茶籽到新疆, 发展试种, 有无成效, 随进查明办理。” 此后新疆再未提起此事,可见当时新疆试种茶树并未成功。

但在新疆建省后伊犁地区又要恢复土茶征课, 奏称 :“伊犁所属大西北, 阿东盖两处向有一种野树, 当地人取之以充茶, 叶子枝粗, 味也远出于南茶之下, 现已无人采食, 征课之议遂罢。”

在盛世才统治时期, 新疆茶叶供应中断, 伊犁及塔城等地又有利用野树叶伪造官茶, 在民间销售, 因价廉尚有一定市场 。

图片

1943 年 3 月, 新疆裕新土产公司呈请省政府予以取缔,内称 :“查近因茶叶缺乏, 伊塔两区民众利用果木树叶 、 野草等伪造成内陆茯茶 、 大茶 、 红茶, 并冒充牌号以利推销, 各族民众只图价廉, 不辨真伪, 争相购买, 发运各区县贩卖者甚多。并且假茶茶质恶劣, 饮则泻肚, 对于人生之健康损伤实多 。” 后经省公安管理处遵政府令予以严厉查禁 。以上就是解放前新疆自产茶叶的发生、 发展及最后取缔的全过程 。

至于野树叶土茶具体讲是什么树, 据翻阅有关资料如 《伊犁风物》, 胡正华 《西陲话旧》得知, 伊犁生长准噶尔柳, 结絮如花, 俗称柳花, 是制柳花茶的原料。另有榆叶茶 。伊犁还有大量茎杆可食的野生植物叫酸杆子, 也是天山大黄的嫩茎, 味酸略甜, 叶子能泡茶, 还可以熏制高级茶叶 。

图片

柳花茶多产于乌苏, 在河滩水浅处长有老柳, 入夏开青绿花, 花朵尖瓣重迭, 如含苞待放的小菊花。将这花瓣摘下阴干, 用以冲饮, 人称 “柳花茶” 。据说其味清香微苦, 保健功效胜于龙井。清代曾列为贡品 。清末以来对柳花茶的传颂甚多, 王子钝先生早年作 《柳花八绝》 其一为:“杨柳花开湖水长, 柳花作茗沁脾凉 。青莲不饮柳花水, 空唱柳花满店香 。”

榆叶茶则多产于南疆 。清同治三年 ( 1864) , 新疆农民起义反清, 兵燹战火, 弥漫天山南北 。商旅却步, 百货停运, 无茶可供 。尤其南疆居民更苦于无茶, 口干腹胀, 饮食失调 。

迫于无奈, 他们采摘榆叶, 经过焙制, 创制出榆叶茶 。榆叶茶虽非正品, 但也聊胜于无 。如调以盐、 牛奶、 黄油等混合饮用, 则味浓而香, 可以假乱真。经一地试制后, 各地相继仿造, 做法不同, 其味各异, 于是, “榆叶茶” 一名又为出产地名所代替, 如 “库车茶” 、 “和田茶” 所用原料均为当地榆叶 。

榆树新疆各地都有, 在荒旱之年却可救人于燃眉, 榆皮 、 榆叶均可列为嗷嗷待哺者的席上珍品 。至于用榆叶制茶, 更可发挥意想不到的功能。

新疆各族人民饮用茶叶, 国家向来重视 。清朝乾隆年间, 清政府把大批库存茶叶投放新疆给官长发饷, 当时称为 “官茶”, 是当时新疆茶叶的重要来源 。

新中国建立后, 1949 年 11 月, 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给新疆调运砖茶 3 万封 。

1960 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 对新疆用茶国家给予照顾, 仍然采取保证供应的政策, 当年调 8650t 。除计划调进外, 另增加红、 绿、 花茶, 红绿砖茶等 200t 。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各民族在迎来送往、 大小宴会 、 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饮用茶叶时, 不仅注重包装美观, 还讲究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茶文化。

笔者曾在新疆生活过, 发现茶叶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勤劳勇敢的维吾尔族最讲究的主食是抓饭, 其次是包子、 拉面, 但他们饮料一般多是茯砖茶 。条件好的多喝奶茶, 即茶水中搀入牛 、 羊奶煮成。

图片

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占有特殊地位。多喝砖茶 。茶中加奶, 称奶茶, 加少量酥油, 更是香味扑鼻。请客人吃饭时, 十分殷勤, 讲餐前喝茶, 当客人喝茶时, 往往是女主人 ( 一般是小女孩) 跪着倒茶, 客人喝完第一碗, 将第二碗喝上一口之后, 回敬女主人, 等女主人喝完之后, 客人喝茶就可自便了 。

柯尔克孜族食物多为肉类 。在农业区以粮食为主。带有民族风味的食物是 “牙尔玛”,是用麦子或糜子制成的饮料。但主要饮料仍是马奶、 牛奶, 尤喜喝茶。


一日三餐不管吃什么饭都离不开茯砖茶或奶茶 。

俗话说:“酽茶一杯精神爽。” 乌鲁木齐的回族特别讲究饮茶, 并且还要喝 “三炮台茶”,实际上就是 “盖碗茶”, 即饮茶的茶具, 盖碗盅子是一种上有盖, 下有托盘和小茶盅三件组成的瓷器茶具。茶盅子底小口大, 造型小巧别致, 图案规整、 淡雅 。三炮台又叫 “刮碗子” 。

这种茶中除茶叶外, 还有桂圆 、 冰糖、 红枣 、 杏干 、 葡萄干 、 枸杞 、 银耳等, 用开水冲泡 。

常喝三炮台茶, 可提神, 消除疲劳, 焕发精神。年长的回族老人常说 ;“三炮台泡甜货, 喝上腿杆杆劲多。”

随着绿茶保健功能的宣传, 很多老年人已倾向于常饮绿茶 。

图片

图片来源:唐 黎 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