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被冠之以“仙”的古代名人,多以放荡不羁、恣意潇洒的形象出现,比如李白,比如刘伶。 诗仙、酒仙被后人熟知,但茶仙却少有人知。茶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茶仙卢仝[tóng],唐代文化人。他在诗词中首次将茶脱离了口腹之饮,上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茶的普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其诗词中塑造了一个饮茶后飘飘欲仙的高士形象,故后人称其为“茶仙”。 卢仝的形象,在古代文人画里屡次出现,有N个版本。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元代钱选的《卢仝煮茶图》。画中的茶仙白衣长髯,席地坐于山野崖畔,身后有芭蕉浓荫、怪石嶙峋,一仆伺立于一旁,一老妇正在煮茶。这副画构图简练,意境高雅,卢仝的形象也显得格外崖岸高峻、卓尔不群。但似乎与风流潇洒的“仙”不太一样?卢仝的好友韩愈说卢仝“恃才能深藏而不市”,意思就是有才又清高,喜欢避世。这样一个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韩愈另一首诗《寄卢仝》真实记载了卢仝闭门隐居的生活境况,诗中云:“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只有破屋几间,下人两个,且奴已老得“长须不裹头”,婢也是“赤脚老无齿”,就这样还要“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卢仝的一生很短暂,只活到40岁就去世了,死得还很冤。卢仝虽清高自苦,隐居避世,鄙视庸俗之徒,但也曾有出世的念头,谁知还没付诸行动,就被误杀了。据贾岛《哭卢仝》记述,卢仝偶然与朋友一道去丞相王涯家中宴饮,夜深留宿,谁知碰上权力倾轧,王涯当晚被杀,他也作为朋党被误杀。虽然日子过得贫瘠潦倒,但卢仝的精神世界是丰盈充实的。这种丰盈,从那首流传千古的茶诗上足以体现。前面可以看出,卢仝走的是“隐士“路线,虽不出世,好友却遍天下。韩愈、贾岛这些当时的文化名人都对其推崇不已。卢仝好茶,所以好友有好茶都喜欢与他分享。一次他的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得到了当时最有名的阳羡茶的新茶,迫不及待地寄过来与卢仝分享。卢仝拿到这份珍贵的新茶,马上煮饮品尝一番,一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最精华的中间一段,又被后人称之为《七碗茶歌》:这七碗茶歌,直抒胸臆,浪漫清奇,在当时茶尚未普及的阶段,可谓石破天惊。它弱化了茶的饮用功能,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比如苏轼的苏轼的“觉生凉,两腋风生空自笑。暂留红袖,少却纱笼”、“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杨万里的“老夫七碗病未能”等等。在唐朝之前,茶,尚且未能饮食中独立出来,自唐起,茶才作为一个专业的门类独立出来,其文化属性得到开拓与发展。茶圣陆羽、茶仙卢仝,都是这时期的人。他们的名声与他们在茶史上的贡献是匹配的。后人评论唐朝在茶业上影响最大最深的三件事:一是陆羽著作《茶经》,让茶成为一门学问;二是卢仝的茶歌,让茶的精神境界为之提升,三是颁发“茶禁”,(即对茶征税),茶叶贸易得到官方管控。卢仝的茶诗,对于传播饮茶的好处,使饮茶风气普及得更广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七碗茶歌后来传至日本,甚至对日本的茶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煎茶道,就是继承了卢仝的茶思想而诞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