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义诊故事

 三只荆棘鸟 2021-10-07




我的义诊故事

文/肖桂荣

首发于2021924日《中国审计报》健康人生版面《我的义诊故事》,有删减。

日前,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 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周活动。此次义诊活动时间从9月12日至9月18日,是中秋节前的一次全国性活动。

本文作者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前不久跟随所在医院团队,参加了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大营子村举办的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宣教讲座,服务村民健康。 

今年 912日至 18日是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全国各地陆续组织义诊活动。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务工作者,笔者曾参与过多次义诊活动。今年 7 月至 9 月笔者跟随所在医院团队,参加了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大营子村举办的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宣教讲座,就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生命健康的知识进行讲解,服务村民健康。

多次义诊的经历告诉我们:通过义诊可以给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只是不同患者对待疾病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也让医务人员感到,普及医学知识,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案例一:小小耳朵学问多

一位大姐急匆匆地走过来,她的左眼莫名红肿,眼皮上还长了一 个小疙瘩。我仔细检查后告诉她,“睑腺炎,主要由上火引起,需要在耳尖放点血。”

睑腺炎,即我们常说的麦粒肿,也称“针眼”,中医认为是热邪郁积,上攻头面、结聚于眼所致。原来大姐最近火气有点旺,她年近 50 岁,青春期的女儿正值中考,家里时刻上演“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大姐不仅吃不好、睡不好,最糟糕的是早晨醒过来,眼睛肿得差点睁 不开。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眼睛肿了却要在耳朵上放血? 

整个耳郭形似一个在子宫内的胚胎,通过刺激耳穴能达到治疗和预防部分疾病的目的。耳尖即是耳穴之一,位于耳朵的最上端,放血能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使睑腺炎尽快消散。我边说边操作,在大姐的双耳尖各点刺几下,每侧放血35滴。下午就得到她的反馈,眼睛好多了。

除了耳尖放血,耳穴压豆在临床上也很常用。随着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各种降压药层出不穷,耳穴压豆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最大的好处是不拘地点,随时都可以通过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大家连连惊叹,想不到小小的耳朵里蕴藏着这么大的学问。

案例二:对待疾病不重视

刘伯还不到 60 岁,一向自诩身体很棒,从没进行过身体检查,也没进过医院。这次义诊的专家送上门,他才跟着家人一起过来凑热闹。其实主要是他最近眼睛不太舒服,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的,像隔了一层玻璃。

为他进行血糖测量,发现居然高达20.9,医生们都被吓了一跳。要知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刘伯的血糖居然是正常值的2倍还多,这种情况不知道已经持续多久。从刘伯的描述来看,怕是糖尿病已经影响到眼睛。我们连忙拉住想回家的刘伯,建议他尽早去医院进行规范治疗,争取早日控制住血糖,以免进一步影响视力。刘伯漫不经心地随口应着,一看就没有听进心里去。看着刘伯远去的背影,我们这群医生比病人还着急。

每次义诊都会遇到像刘伯这样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问题不够了解,也就不重视。糖尿病已经是困扰群众健康的常见病,且糖尿病人极易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但因目前国民体检率还有待提高,糖尿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难以全面落到实处。

案例三:运动过多也不好

义诊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位王阿姨,她跟刘伯的态度完全相反。自从她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后,一日三餐必定时定量,餐后的运动也必不可少,只是仍然时有头晕、心慌、眼冒金星的情况发生。我们马上给王阿姨测了血糖,只有 2.9,这是典型的糖尿病低血糖,多见于运动过量的糖尿病患者。 

要知道比起糖尿病,低血糖更加可怕。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如果合并冠心病,有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的风险。如 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还可能导致昏迷。长时间低血糖还有导致脑功能下降、反应迟钝以及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纠正低血糖的方式就是马上进食,可以通过喝蜂蜜水或者吃苹果、饼干等进行调节。

送走这两位糖尿病患者,大家唏嘘不已。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找上门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循的健康生活方式。

期待义诊为群众带来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人均寿命也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罹患各种疾病,影响着生活质量,降低了幸福指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笔者非常珍惜每一次走进城乡、街道开展义诊的机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每一位前来接受义诊的朋友进行疾病的防治教育宣传,以提高大家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守护健康,传递健康,始终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我的信念。 
身体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宣教,让更多人了解身体问题、认识疾病,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不心存侥幸,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发生疾病时,也不会心存恐惧,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同时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减缓疾病的发展。

【作者近期作品】 

   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魂兮,归去

   惊险漂流记

   起大早赶晚集


     通过写作,认识世界,快乐自己,结交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