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史料记载来源,襄阳古隆中研究大师方園之声先生。 一、宛邑。 古申国,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 《东周列国志》、《竹书纪年·卷下》和《诗经·崧高》等记载: 公元前821年(宣王即位7年),周宣王颁赐诏令其舅父、西周军事家、政治家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都城设在序山(独山)之下。(见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根据《左传》、《史记》、《春秋》等史料的记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 彼时,在楚国和申国之间,还隔着一个邓国,而且邓国和楚国之间还存在着姻亲的关系。对此,邓国没有什么防备,准许楚国从自己的疆域内经过,以此进攻申国。在此基础上,弱小的申国,显然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国。申国被楚文王亲率大军所灭以后,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宛。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熊赀继位第二年借道于邓灭了今宛城区境内的申国,建立申邑。 史籍记载最早的申公是斗班,以后又有申公斗克、申公巫臣等。 楚国地方城邑分为:县邑、封邑、一般城邑。申邑为县邑,成为楚进攻北方的军事重镇,至迟在楚灵王时,改称宛邑。 春秋末战国初“大县称令,小县称长”。文种治宛因是大邑方才称宛令。辞海解释:“令是百里侯,令称'百里才’”,“古时候县辖地约百里。”——宛邑也不例外。 二、商邑 楚灭息后,据河南大学李玉洁教授考证,接着在今淅川西南建立了商邑,子西曾为商公。这个商邑,当为古邑或商密。 由此看出,申邑和商邑同为楚之县邑,宛代表宛城,商代表淅川,两邑互不统属。 三、邓邑(宛邑西南是邓邑),居汉水以北地区。 尔后楚国又消灭了申邑周围的一些诸侯国,所建的邑还有以下地方: 邓邑。《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邓在今邓州至襄樊北一带。杜预注:“阳,楚邑”。沈钦韩《地名补注》谓其地在河之阳——此邑当在宛邑西南一带。 古 宛 南 阳 一、宛名南阳这个地名,最早记载于《战国策·秦策四》一文中: “魏许秦以上路,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 二、宛名南阳,被《史记》记载: 1、《史记》有“南阳西通武关”。 2、“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于南阳”,这是宛亦名南阳的最早记载。 3、《史记》云:“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 “ 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等赦罪人迁之” 秦置南阳郡和南郡之前,宛即名南阳。 秦夺取楚地,先取穰、南阳(宛邑),后鄢、邓等,自西而东又南,地域名称并列及顺序清晰。《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注引《正义》(唐·张守节著)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 三、宛名南阳——《释名》云:“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 所以,宛名南阳(一地两名)的历史,已经历2700年的历史岁月,这也是今天的南阳市为何名南阳、南阳市为何简称宛的历史渊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