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透“若”字,妙定前程

 红日东晴 2021-10-08

假若有那么一天,如若条件能够允许,若是将来能够成才成名,倘若事事都遂心愿……若字用得太多的是:既预期理想,又似乎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对于心理的存在,若似乎是多了一些无奈和彷徨。

有人解读,若和苦字相似,苦字中间一笔延长了就是若。似乎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也看来有些道理。当人们对一种情由的苦,虽然想抉择和决定,但又因自己难以确定的因素恒定时,无能为力,就化生出了若。

假若,把假字放在了若字之前,似乎更多的是不明确事情的假设,而非是具有把握的“确定”。这就会让人很难锚定事态和结果。

其实,对于若字,必须用心去感悟和参读,并且用好自己的心和力去为之,让假若真正成为定数。

首先,要非常明确地确定自己的主见。对人对事,对预期对发展,自己如果太过存疑,三心二意,既不知下步如何,又不明自我心境,只是用太多假若去搪塞和敷衍自己,那就太不应该了。没有主见,不知所为,一切都会是水中月、镜中花。认准的事情,决定下的决策,就要下定决心,锚定目标,心无旁骛,主动而为,扎实去做。把自己的不确定性因素排除掉,则是决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其次,要非常明晰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假若,多是自己想做,而担忧自身条件和内外部环境不适应。有的人对事态根本没有技术和能力去把控,对条件和环境太过于依赖,那么做事的成功概率就小得多。想事做事,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想统一,必须把条件和环境的因素尽可能地调整到自己能为和事态适中之上,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既不要好高骛远,想不靠谱的事儿,又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靠实力能赢得竞争。

再次,要非常果断地做出转寰和取舍。有些事情,既必需自己去做但又不太合心意,那么就要转换自己的心境,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在转,换一种思维和心情去做人做事,或许就会好很多。有些人和事,自己不愿意且可以根本不去为之,那么就要自己当机立断,果断选择断舍离,既不图其果,亦不为所累。有些甘苦,千万不要老是怀怨在心,而是善于选择自我解脱,特别是心理上的坦然和释然。

最后,要非常强地做对自己做好自己。假若再好,不能力为,光靠臆想,只会是虚枉。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努力为之,才可真正掌握主动权。踏平坎坷才能成大道,战胜困难才会得胜利,做人做事就要时刻强自心、强自力,用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解决发展中的一切矛盾和难题,最终取得成功。做对自己做好自己,还在于成大事而不拘小节,决不为俗人扰心,不为琐事扰身,淡定看待一切纷纷扰扰,不为缠绊,踏浪前行。

摆正自己,处事得当,心力所至,若就不会是苦的延续,若更会是美好的前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