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马背上发光

 桑葚三味 2021-10-08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9篇散文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对汉朝而言,匈奴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这场噩梦,始于公元前200年。

汉高祖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困于白登。时值寒冬,天降大雪,刘邦被困七天七夜,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命悬一线,史称“白登之围”。

形势比人强。死里逃生后,刘邦痛定思痛,只好忍辱向匈奴求和。

之后很长时间里,和亲成为西汉换取和平的主要手段。

直到公元前129年,距离“白登之围”后71年,西汉才终于可以对匈奴叫板。

就像当年匈奴是西汉的噩梦一样,西汉终于也有机会成为匈奴的噩梦,让匈奴发出“亡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

而让西汉如此扬眉吐气的,是因为西汉有了两位抗击匈奴的大将——卫青、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不仅是舅舅和外甥,更是战场上的亲密战友。他们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马踏匈奴的奇迹。

他们的生命,在马背上闪闪发光。

从人奴之子到一战封侯,他们的一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励志片。

2

其实,卫青和霍去病不仅是人奴之子,且都是私生子。

在说他们的身世之前,要先提到一个女子。《史记》称其为《汉书》称其为主家僮,她被人们称为“卫媪”。用现代话说,就是“卫老太太”。

不论卫媪是侯还是主家僮,她的地位都是低下的。据推测,嫁给了平阳侯府一名姓的仆人,生了三女一子,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他们生来就是平阳侯府的家仆。

公元前151年前后,卫媪丈夫去世后,和平阳县小吏郑季私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卫青。卫媪将卫青交给郑季抚养。

公元前145年,汉武帝刘彻的同胞长姐平阳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曹寿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公主来到侯府后,卫媪负责服侍平阳公主。

一个偶然的机会,平阳公主发现卫媪的小女儿卫夫子温婉可人、能歌善舞,就派人教她歌舞,培养为侯府歌女。

卫青在生父郑季家里的日子很不好过。郑季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从不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当成奴仆一样虐待。卫青年满十岁后,不愿再受郑家奴役,平阳侯府寻找母亲,并留在平阳侯府,成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 此时的平阳公主和卫青,万万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他们竟会喜结连理。

公元前140年,卫媪二女儿卫少儿和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霍去病和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私生子,留在平阳侯府为奴。

3

卫家命运的改变,归功于卫子夫。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即汉武帝。公元前139汉武帝霸上祭祀先祖回宫时顺路去平阳侯府看望大姐平阳公主 

此时,汉武帝与陈皇后结婚数年,却依然没有子嗣。 平阳公主为了讨好汉武帝,就精心挑选了十几个女子,精心装扮好后拜见汉武帝不料汉武帝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平阳公主只好让她们退下,摆上酒菜开筵,命侯府歌女上堂献唱,卫子夫亦在其中。汉武帝抬头看向众人,一眼看中了如出水芙蓉一般亭亭玉立的卫子夫,目光久久不舍得挪开。

平阳公主心中了然,当即向汉武帝奏请,愿子夫送入宫中,汉武帝欣然答应。

卫子夫上车时,平阳公主着卫子夫的说:将来若是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的引荐之功。

一年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一个公主,虽然只是女儿,却是汉武帝第一个孩子。汉武帝满心欢喜,当即封卫子夫为夫人。

之后,卫子夫继续为汉武帝开枝散叶,先后生了三女一男,在宫中地位如日中天。

卫子夫的受宠,彻底改变了卫家的命运。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任命卫长君为侍中,卫青为建章监,将卫君孺婚配给太仆公孙贺,将卫少儿婚配给詹事陈掌。

公元128年春天,承宠年的卫子夫再度大喜临门。

这一年,她28岁的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武帝欣喜若狂,亲自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并册立卫子夫为皇后。

4

虽然卫青、霍去病都因卫夫子的受宠而成为备受瞩目的外戚成员,但他们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却是在马背上获得的。

经过文帝、景帝等西汉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大增。汉武帝即位以来,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征伐四方,力图实现王者无外的大一统局面,特别是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一洗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之辱

从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29年,将近十年间,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一直跟随汉武帝左右,深得武帝信任。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分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

这是卫青第一次出征年仅22岁。

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首虏700人,凯旋而归另外三路则要么失败,要么无功而还。

龙城之战是西汉自开国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汉武帝大喜,封卫青为关内侯。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上谷、渔阳,攻破辽西。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军后方,令匈奴措手不及。

卫青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一举收复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长期以来对西汉国都长安的威胁,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汉武帝大悦,封卫青为长平侯

卫青的人生仿佛开了挂,持续与匈奴作战,创下了七战七胜的无敌战绩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到卫青再次凯旋的捷报后,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统领汉朝所有军队

这一年,卫青年仅27岁。他的名字威震四方,让匈奴人心惊胆战。

5

和卫青一样让匈奴闻之色变的,还有比他小11岁的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擅长骑射,看到舅舅连年出征,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霍去病早就跃跃欲试。好不容易到了17岁,霍去病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主动向舅舅请缨,要求出征。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123年,霍去病被任命为剽姚校尉,跟随身为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只身率领八百轻骑,直捣匈奴后方。要知道,匈奴最厉害的就是骑兵,有“至如疾风,去如收电”之说。但初生牛犊不怕虎,霍去病毫无惧色,带领八百骑兵,像闪电一样狂奔数百里,深入匈奴后方,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斩捕首虏过当,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以卓越的战绩勇冠全军,受封冠军

对霍去病来说,这只是他小试牛刀而已。他的封神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19

那一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起漠北之战

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卫青击溃匈奴单于,杀敌两万。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和匈奴左贤王部队开战,歼敌七万,并乘胜追击,带领部队杀至狼居胥山,兵锋一直逼到今天的贝加尔湖,勒石燕然,饮马瀚海而还。

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单于带着残部逃到了漠北,无力再对汉朝形成威胁。

汉武帝仰天长啸,终于可以告慰列祖列宗:“凡日月所照,皆为我土。”

6

然而,天妒英才。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汉武帝心痛如绞,命当时的皇家工匠为霍去病的墓雕刻了一组石像,其中的主雕就是马踏匈奴。面容安详、气定神战的战马脚下,踩着一个发须皆乱、垂死挣扎的匈奴人。

工匠们并没有雕刻骑在马背上的霍去病,或许,霍去病驰骋疆场时的冲天豪迈和飒爽英姿,任何雕塑,都无法传达其万一!

和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相比,卫青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有了一段可以温暖他心灵的时光。

因卫青常年征战,妻子病逝后,他迟迟没有续弦。

当匈奴终于不再敢向大汉叫嚣、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时,他终于有心情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时,一个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她就是他当年的主人——平阳公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卫青和平阳公主,仿佛两条没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线,各自展开他们的人生。

公元前131年,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曹寿病逝。

公元前124年,平阳公主嫁给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夏侯颇并非良人。公元115年,他和父亲的姬妾偷情,被人发现后,畏罪自杀。平阳公主再度守寡。

公元前114年,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曹襄病逝,平阳公主痛不欲生,人生跌入谷底。

铁汉亦有柔情。

或许,早在卫青担任平阳公主的骑奴时,就对平阳公主心生仰慕。只是,那时他们的地位太过悬殊,对卫青来说,平阳公主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卫青绝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但到了公元前114年,卫青早已封侯,早已有资格迎娶公主,更重要的是,卫青和平阳公主彼此都有好感。

当汉武帝得知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心事后,击掌叫好,当即促成了他俩的婚事,还对卫青开玩笑说:“当初朕娶了你的姐姐,没想到如今你又娶了朕的姐姐,有意思。”

这一年,卫青37岁,平阳公主47岁。

虽然平阳公主先后有三任丈夫,但却和卫青感情最笃。婚后,两人度过了八年幸福的时光。唯一的遗憾是,他们没有子嗣。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平阳公主不再改嫁。

据《汉书》记载,平阳公主去世后,主动要求和卫青合葬。

7

古代评价名将,常有“孙吴白韩,颇牧卫霍”的说法,他们是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

东汉时期曹操三子曹彰曾言:“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唐朝名将李靖曾评价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

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则说:“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卫青和霍去病似乎天生就是为保卫大汉的疆土而来,就是为和匈奴的战争而活。

他们将生命中那些高光时刻,毫无保留地给了刀光剑影的战场,给了风驰电掣的马背。

只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因为,山河壮丽,寸土不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