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肺“和解”了,咳痰就少了,也不容易感冒了!

 牛妈古法育儿 2021-10-09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后天之本”太重要了,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生命中每天摄取的食物,都要依赖“后天之本”生化气血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精微物质、营养),必赖肺气宣降才能敷布全身。
所以,肺气的盛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脾气运化功能的强弱。肺气久虚,也常常导致脾虚。中医“补土生金”的方法即“补脾益肺”法。
土指脾,金指肺,土(脾)为金(肺)之母,母子和谐身体才平安,也就是脾肺“和解”!如何达到和解呢?中医常常用补脾益气作用的办法来增强肺金的功能。

痰湿引起的咳嗽,怎么清?


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促进水液代谢的功能。
所以,我们常见的茯苓、薏苡仁、芡实、白扁豆等入脾经的药食同源之品,具有除湿利水,或化湿温燥的功效。
脾运失健,水湿不化,凝聚为痰、为饮,痰饮阻碍肺的气机,可以出现肺部咳喘等症状。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如果咳嗽咯痰,并非由于感受外邪(感冒、发热等)导致,而是由于脾虚引起的痰多咳嗽,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和解”脾肺的办法,也就是说让两者关系更和谐。中医经典方剂二陈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都是这种思路,重点不在治肺,而重在补脾化痰以保肺气。
除了方药,平时还可以用药食同源的薏仁陈皮粥,宝宝和家长都可以吃。做法:薏苡仁50克,山药50克,陈皮6~9克,粳米100克。陈皮先入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薏苡仁、山药、粳米洗净入锅内与陈皮汁同煮稠粥即可。注:伴有食积的宝宝可以加山楂9克。仅适用于痰湿咳嗽。不适合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


感冒收尾阶段,如何清痰?


“补土生金”的代表本草首推山药。山药长在土里,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常吃山药,不仅补脾胃,色白还能入肺、益肺金,当然,也有一些滋肾阴的功效(山药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三补”之一)。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在感冒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孩子的外感似乎已经好了,不发烧了,不怕冷了,没有肢体酸痛了,嗓子也不痛了,但是,此时似乎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一直还剩余一点咳嗽,没有任何其他症状的咳嗽,每天咳嗽几声,或者几阵,没有鼻涕或者痰,就是呛咳,这样的咳嗽,甚至会持续两三个月。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辅助正气。尤其是脾肺之气
此时,可以采用罗大伦的食疗方:怀山药30克、牛蒡子3(咳嗽严重的可以用6克),熬水三十分钟,然后给孩子当做饮料喝,每天一副,用三天即可。
有的家长反应,孩子不接受牛蒡子的味道,那单独熬怀山药水也是可以的。熬好了可以放一点点冰糖,味道更好的。

不吃药,怎么养脾肺之气?


除了内治,外治法也有“补土生金”法。比如,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补脾经”“清肺经”


脾经反射区在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形成一条直线,从指尖推到指根即补脾经,用右手拇指单一方向推按宝宝拇指,自指尖向指根的方向为补法。不能循环推,只按照同一方向进行推拿,注意不要推到掌根。
补脾经有益气养血、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脾胃增强,则免疫力增强,不易受外邪侵袭。


咳嗽有痰,可以配合小儿推拿手法“清肺经”。从无名指的指根推向指端末节的螺纹面,就是清肺经。自指根向指尖的方向为清法。不能循环推,只按照同一方向进行推拿。
清肺经具有宣肺理气,清热止咳的作用,用于预防缓解咳嗽、气喘、痰多、感冒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