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2021-10-09 | 阅:  转:  |  分享 
  
6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1)?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
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教学重难点1.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体会“十进制”,掌握11~20
各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11月×日)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其他的十几的数吗?【学情预
设】预设1:我放学回家时坐19路公交车。预设2:我是9月13日出生的,我的生日中有13。预设3:我们组的作业本收齐了,正好是14本
。预设4: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17和18。……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
识(1)]【设计意图】结合上课的日期引出十几的数,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自然地将生活与数建立起联系,感到数来源于生活,感知数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课件出示杂乱摆放的10根小棒。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齐数,课件配合
闪烁,数出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一)这10根小棒都是同学们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如果不数,你能想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吗
?请你拿出小棒,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表示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或10根捆成1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方法
,学生会发现“10根捆成1捆”的方法最容易一眼看出是10根小棒。师: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把它们捆成1捆,就是1个十。(教师边说
边板书:10个一是1个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吗?(课件演示10个一捆成1捆是1个十)学生自己操作后,指名
到前面示范。【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学具小棒,从数到捆,体会“一”和“十”的十进关系。2.认识11~20各数。(1)认识11。师:请同
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下来该怎么数呢?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
1根。【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捆就是1个十,再添1根就是11。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作“十”;1根小棒是1个
“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1”,板书“十一”。(2)认识12~19。师:刚才
我们已经数出了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2根小棒。1
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读作“十二”。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2”,板书“十二”。师:如果我们继续添加小棒呢?教师指导学生在12
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
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卡片“13
~19”,并板书各数的读法。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
,合起来就是十几。(3)认识20。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学情预设】19根小棒再添上1根,
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
清楚。【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的
学习奠定基础。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3.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课
件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师:请你读一读直尺上的这些数。学生齐读1~10各数。师:11~20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你们能帮帮它们吗?指名到黑板上指一指。(2)按顺序读数。师:你能按顺序把11~20这10个数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
同桌看。同桌之间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师:你会按顺序读一读这10个数吗?(学生齐读11~20各数)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
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3)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师: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
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8和20中间的数是几?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17离10近还是离2
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学生模仿教师提问,
并找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感知11~
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第1题。师
:你能数出图中不同学具的数量吗?学生独立数出教科书P73情境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学情预设】学生对数数已经有一些经验,引导学生说出
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如做记号、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等。2.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第2、3题。师生一起数数,并认读十几
的数。【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数数、认数、读数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的学习奠
定基础。3.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学情预设】第1题:圈出10只后,再数一
数,引导学生说出先数出“十”的好处。第2题:让学生独立摆一摆。第3、4题: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第5题:学生按
顺序一边数数一边连线,最后连成了一只小兔子。第6题:学生找到对应的页码后,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页码的组成。【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经历
数数的过程,将直观经验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四、课堂小结师:其实大家对11~20各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
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吗?要记住新朋友“十”,但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啊!说一说这节课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环节,为什么??板书设计?教
学反思对于11~20各数,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们的读法,或者对于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教学
中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建立数感。?作业设计第2课时11~2
0各数的认识(2)?教学目标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
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1.认识十位和个
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2.体会位值制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数数。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
,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学生按要求数数。2.摆数。师:请你用小棒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
呢?【学情预设】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3.设疑。师:我们能用小棒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
颗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学情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
说自己的想法。预设1:我觉得2颗珠子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1颗珠子看成10,另一颗珠子看成1。预设3:这2
颗珠子一样大,不能表示11。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
20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2)]【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颗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珠
子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1)十几的数的写法。师:大家看,数学家们为我们
制造了计数的工具(出示计数器)。这叫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的“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板书:从右边
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师:现在,你能用2颗同样的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吗?(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学情预设】
学生说出在个位上放1颗珠子,在十位上放1颗珠子。[教师追问:个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十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
示“10”)]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师
:请你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呢?(课件出示)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
设】学生对着小棒图能比较轻松地拨出17。师:说说你是怎么拨的,怎么写的。【学情预设】预设1: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
着个位拨7颗珠子,表示7个一,合起来就是17。预设2:十位上有1颗珠子,就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有7颗珠子,就对着个位写“7”。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能用计数器表示出17,还能写出17。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哪些十几的数呢?试一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主操作,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预设1: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着个位拨5颗珠子,表示5个一,合起来就是15。预
设2: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着个位拨9颗珠子,表示9个一,合起来就是19。……【设计意图】结合小棒和计数器,逐步过
渡到具体的数,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正确书写十几的数。(2)20的写法。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这个数吗?该怎么拨呢?
(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在计数器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不拨珠子。[教师追问:为什么个位上不拨珠子呢?(因为十位上的2颗
珠子就表示2个十)]师:你能写出20这个数吗?为什么这样写?【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写法:(1)不写0,写成2了;(2)10
是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0,那20就是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师:比较两种写法,你认为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学情预
设】学生说出:如果不写20个位上的“0”,就只能表示2个一,0起占位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对个位上的0写不写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
清晰地知道0的占位作用,加深对20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位的理解。2.归纳写数的方法。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写出11~20这些数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总结: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
几。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师:11~20这些数
我们都认识了,你们都会写这些数吗?在书写这些数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写得好呢?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师:在田
字格里写一写这些数,看谁写得最漂亮。展示学生书写的作业,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第1~3题。学生解答后交流。【学情预设】第1题:这道题增加了一个十位没有珠子,个位有1颗
珠子的计数器作为对比,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说一说数的组成,巩固和辨析数的写法。第2题: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表示出各数,重点说说20是怎么
摆的。第3题:先按顺序数数,再填数,注意指导学生写数。【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继续在直观图的基础上读、写数,巩固对数位的认识和
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P77“练习十七”第7~10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享,找出
错例进行订正。【学情预设】第7题:学生能很容易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说出数的组成。第8题:学生如果感到困难,可以结合计数器来
写数。可能有的学生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弄反了,可结合错例来进行指导。第9题: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借助直尺上的数序来解答
。第10题:先数一数,再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有的学生把左、右弄反了,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写出“左”和“右”。【设计意图】借助练习,
加深对“十位”“个位”含义的认识,把基数和序数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两者的不同,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写数时,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
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本
课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使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活动中,充分理解位值制的含义,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从练习反馈来看,学生的难点是“练习十七”第8题,根据表述数的组成写数,因为学生习惯先说几个十,再说几个一,如果反过来说就很容易出
错。?作业设计第3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
的减法,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经历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过程,能根据图意
列出三道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根据一幅图写出三道算式,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谁能说出计数器上的数?说说你
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说出12、17。预设1:第一个计数器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2,表示2个一,合起
来就是12。预设2:第二个计数器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合起来就是17。师:同学们算一算这些题目,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课件出示)师:同学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的加法和
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及1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二、探索算理
,掌握算法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科书P78例4情境图。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
式吗?【学情预设】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或3+10=13)、13-10=3、13-3=1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算式。(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师:10+3等于13,你是怎样想的?【学情预设】预设1: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预设2:13可
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预设3: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师:13-10=3、13-3=10这两道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学情
预设】预设1:13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预设2: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10=3、13-3=10。预设3:因为10+3=1
3,所以13-3=10。预设4:13往前数3个数就是10。预设5:个位上3-3=0,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10。引导学生回答:因
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10+1=1110+6=1611-1=1016-6=1011-10=116-10=6(4)引导观察,
发现规律。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算。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
生可能有以下发现:10加几就是十几;十几减几就得10,十几减10就得几。【设计意图】掌握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
简单,然而能力强的孩子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此安排发现规律环节,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实现知识再创造。2.探究十
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1)十几加几的计算。课件出示计数器。师:观察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1
1+2=13。(教师板书:11+2=13)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12、1
3,所以11+2=13。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先数出10根,捆成1捆,再摆1根,然后再加上2根,一共是13根。(教师可以让学生到
黑板上实际操作)预设3:拨计数器。十位拨1颗珠子,个位拨1颗珠子,个位再加上2颗珠子,所以是13。预设4: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引导学生回答:用数的组成可以帮助计算,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是1
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3题上面一行的题目。【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师:你为什么算得这样
快?有什么窍门吗?学生思考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不变,把个位上的数相加。(2)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每个
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教师边说边板书:(3)十几减几的计算。课
件出示计数器。师: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13-2=11。(教师板书:13-2=11)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
的?请你继续用手中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3倒着数2个,12、11,所以1
3-2=11。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3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1根,一捆没动,所以是11。(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实际操作)预设3:拨
计数器。个位上原来有3颗珠子,拿走2颗,还剩1颗,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1。预设4: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变成了
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师: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回答: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是1个十和
1个一,两个1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3题下面一行的题目。【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教师追问:说
说你是怎么算的。)(4)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有名字。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
号后面的数叫做差。教师边介绍边板书:【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打下基础。三、巩固应用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一部
分是13颗糖,右边一部分是3颗,求一共多少颗就要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3+3=16(颗)。(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
算的。)预设2:一共有17支笔,去掉右边的5支,就是左边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7-5=12(支)。(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算
的。)【设计意图】练习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四、课堂小结师:今
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对于
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习容易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不懂
的学生能在容易理解的学生的带动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想自主探索的欲望。?作业设计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
用数数与画图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的问题。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观察、比较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能用数数与
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2.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做操、放学时都要排
队,在排队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数数中,巩固数序,丰富数数
经验,逐步建立数感。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79例6情境图。1.分析整理信息。师:同学们在动物园中排着队观看大熊猫,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收集信息: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板书两条信息)师: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呢?【学情预设】预设1:小丽前面有几人?预设2: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师:小丽排在第10,你知道小丽前面有几人吗?(学生
回答:小丽前面有9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师板书: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师:谁来把题目的信息完整地
说一遍?【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师:“之间”是什么意思?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给学生开放
的空间,让学生展示多样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辨析各种做法的对错,学会欣赏同学解决问题中合理的策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师: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包括小丽吗?包括小宇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
,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2.解决问题。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你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关键是让大家一
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学情预设】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有
的从1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有的从10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
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说出:从10开始写比较
简便)预设2:画图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师:从两幅图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你觉得哪一
种画图的方法更好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小丽开始画比较简便)预设3:在尺子上找一找,找到10与15之间有4个数,也就是小丽和小宇之间
有4人。预设4:列式计算的方法:15-10-1=4。(如果学生中没出现这种算法,可以不展示)师:为什么要减10?减1又是什么意思?
(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示说一说算式的含义)3.方法总结。师:我们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言)师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明确相关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
数数画图),做完后还要进行检查。只要你善于观察,积极动脑,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
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数数、画图、推理等策略
的指导与归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79“做一做”。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然后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用写数或数数的方法,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也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列算式的方
法:8-4-1=3。2.完成教科书P80~81“练习十八”第5、6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情预设】第5题:这道题还是用数数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一步一步提问:推迟1天是星期几?推迟2天是星期几?推迟3天是星期几?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形逐渐
探索出问题的答案。)第6题:要帮助学生理解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包括第10页,也包括第14页,引导学生数一数,也可以借助数学书的
页码数一数。(教师可以追问:这道题与例6有什么不同?明确求中间有几人,不包括两端的人,但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包括两端的两页。)【设
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三个一般步骤与思路。四、课堂小结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练习题与例题有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在数数
的时候有的包括“两端”,有的不包括“两端”,有的只包括“一端”,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有
很大的难度,每道练习题都需要教师引导。?作业设计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掌握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2.经历多
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10加几
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2.熟练掌握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完成教科书P77“练习十七”第12题。师
: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吗?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写数,再指名汇报。2.完成教科书P77“练习十七”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
流后汇报。3.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2题。师:请你先猜一猜这些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再很快地数出来。【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
经验猜一猜,再数一数。数的时候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还可能“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还可能先数10个,再看还有几个。
【设计意图】在数数中,巩固数序,丰富数数经验,逐步建立数感。二、计算练习1.第一关:连一连。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1题。学
生独立算一算,再连线。【学情预设】对于“10+8”与“8+10”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明确:不用计算就知道它们的计算结果相等,因为交
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其他的算式,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第二关:比一比。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4题。指导学
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一连,再比较。【学情预设】学生能一一对应地连线,数出松果的数量比松鼠多4。3.第三关:算一算。完成教科书P80
~81“练习十八”第3、7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订正。【学情预设】第3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再引导学生汇报
先算什么,结果是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第7题:学生可能用数的组成来填未知数,例如7和3组成10;12分成10和2;11再添上
2就是13。【设计意图】在计算闯关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三、拓展练习1.第一关:按顺序排一排。师:你
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说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2.第二关:数学游戏。
小组4人合作完成教科书P81数学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四、课堂小结师:通
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各种形式的配套练习,为学生复习巩固了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
减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和计算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的认识,教学效果还不错。?作业设计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教学目
标1.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2.在“下棋”过程中,学会调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解
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3.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的好处。?教
学重难点1.培养审题意识、倾听习惯和交流能力。2.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出示有23
道题目的磁力板,每道题目藏在后面,学生只能看到序号。师: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乐园,这里有我们非常喜欢的数学游戏。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
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大家能做到吗?【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抓住学生年龄特
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二、数学活动,情境体验1.熟悉游
戏规则师:我们先两人为一组,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按游戏规则来玩。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师:你对游戏规则了解了吗?有没
有不明白的?【学情预设】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规则解答。【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游戏规则和程序,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2.示范
游戏。【教学提示】第一轮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解决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后,再进行第二轮游戏。师:知道怎么玩了吗?哦,有些同
学还是不太明白,没关系,谁愿意来给我们做一下示范?指两名学生示范。教师按以下几方面指导合作。(1)先做什么?——猜拳。(2)然后呢
?——猜赢的人选格,放棋子。(3)接着做什么?——只翻卡片,解决问题。(4)翻开的卡片不要动,然后呢?——再猜拳。师:大家都会玩了
吗?活动之前,我们来看看活动要求。3.提出要求,开始游戏。(1)提出活动要求,课件出示。(2)同桌开始下棋游戏。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调控。师:下面大家就比一比,看谁所有问题都答对了,遇到问题时可以找老师帮忙。【学情预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有以下问题:第①组题
“几和几组成8”,是只写一组还是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教师要适时说明:写出任意一组即可;第②组题“家里电话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有的
学生家里没有固定电话,可以把此题改为“爸爸的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第⑤组题“我坐在同桌的()边”,学生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可以让同桌把与其相邻一侧的手举起来,帮助判断;第⑥组题“回答小童的问题:这些动物各有几条腿?”学生可能把蚂蚁的触角当成腿,可以准备图片让学生观察。【设计意图】在读懂规则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开展有序活动,学生既按规则开展活动,又保持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三、活动总结1.总结。师:刚才的游戏你都完成了哪些题目?解答哪些题目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对突出问题集中讲解。【学情预设】“6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比较难,可以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也可以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星期二到星期四放假,放几天假”这两个题目可以借助日历来数一数,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坐在同桌的()边”答案不统一,与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有关,帮助学生感受左右的相对性;“帮兵兵数一数有几双袜子”有14只袜子,2只一双,可以2只2只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几双;也可以先数蓝袜子有几双,再数红袜子有几双,最后加起来看一共有几双。2.梳理。利用下面的表格给这些题目分类。课件出示。23个题目按知识分类表【教学提示】学生在给题目分类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基数”“序数”“数的顺序”,教师可以先从各类题目中找出其一,放到相应位置,其他让学生自己完成。师生一起整理,形成表格。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回顾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教学笔记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在今天玩的这个游戏里,我们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例如,数数、计算、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几和第几、比大小、计算,还用到了图形与几何中的一些知识——位置、图形的认识与拼组。(同时板书完成下面的花形图)看,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把学过的知识回忆并整理了出来,是不是很有趣呢??教学反思这是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堂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把各部分知识有序地分布在游戏中。游戏的每个环节都包含了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但因为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还不能完全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课堂中出现的状况非常多,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作业设计
献花(0)
+1
(本文系与倪共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