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 别称九原、鹿城。包头历史悠久,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公元前306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置九原郡;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 清朝时在1809年设立包头镇,成为沟通蒙、新疆、甘肃的贸易集散地。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五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 其贸易盛景完全可以通过本组照片得以展现。 以下10幅照片所在杂志的发行日期为1930年1月,所以本组照片拍摄时间在1930年1月之前。 包头 黄河岸边 大量的皮筏子等待装货运输 包头 黄河岸边 正在制作羊皮筏子的船夫 包头 黄河岸边 牛皮筏子 包头 黄河岸边 充满气的牛皮 包头 黄河岸边 停靠着大量运货船只。 织羊毛,应该是在编织羊毛麻袋 包头 运输货物的骆驼队 包头城 包头土城墙 包头 塞外露天市场 以下三幅照片出自1930年3月的杂志,主要拍摄的是五当召。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 因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为五当召。 五当召的僧侣宿舍 五当召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召内的念经堂。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召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画,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 |
|
来自: 徐国权1jhb1pf9 >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