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人是我不善于去接触的,而这种逃避和抗拒,我知道,是来自于我自身的限制。 我开始追溯逃避的念头如何产生的,儿时,我的小学语文启蒙老师,朱老师,对我非常好,不大的县城,我和她的家仅一条马路之遥。 上学路上遇到她,她总会帮我拿着书包,还亲切地说:“个子这么小,背这么大的书包,把你压矮了,以后长不高了。” 她和蔼的时候非常可亲,批评我的时候又特别严肃,对她的情感是又敬又怕,还好上学期间语文成绩还不错。 我似乎萌生过长大要当老师的念头,如果有,一定是因为朱老师。 后来辗转转学,我再没有遇到过像她那样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了,在我印象中的第一权威便是老师。 再继续回忆,是我家对面的武警部队,天天面对整齐的军装和嘹亮的军歌,军人对我的影响也特别深刻。 那是我对懵懂少女时代无尽的憧憬,挺拔,坚强,刚毅,果敢的男性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保家卫国是英雄的象征,也是男人的象征,能为家人保驾护航,我愿做依人的小鸟,总希望能有肩膀可以依靠,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二种权威。 成年参加工作以后,第一任老板是台湾人,给我成长的机会也给我难以跨越的门槛,在恩威并施的管理下,领导成为了我生命中第三种权威。 细细琢磨之后,我发现,我逃避的是对权威的依赖和恐惧,因为在我心里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 无论我有多优秀,有一部分原因都是想证明给他们看,或者是想获得他们的认可。 为了老师能关注我,我会好好学她的那一门课;为了坚实的肩膀能依靠,我会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为了领导能赏识,我会努力加班赶工... 但我依然无法完美,达不到别人期待的那个高度,所以我开始逃避和这一类对我有高压感的人接触。 这是一种又爱又怕的矛盾... 在孩子上小学以来,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孩子因为“打架”,被家长告了几次,和孩子家长面谈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因为小孩子一见面就跟没事一样,又玩起来了,问他们为什么会“打架”,结果也是他推我,我推他的... 所以当孩子再告诉我有人打他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告诉班主任老师。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这是孩子之间的事,双方家长解决就行了。 可我觉得这是在学校发生的事,需要第一时间让老师知道,但对于同学家长来说,我可能就是告状的“孩子”一样。 面对孩子一次次的追问:“妈妈,为什么我打了别的同学,他的妈妈就会找你告状,而别人打了我,你却不告他妈妈呢”? 对于孩子的疑问我不知怎么回答,在他心里认为我应该像其他妈妈一样保护他,被欺负了也能去找对方要个说法。 可我却选择告诉老师,他说老师知道了也没有批评那个同学,告诉老师有什么用?我没有再解释,直到今天那个同学再打他的时候,他还手了,抓伤了对方的鼻子。 同学家长把照片发到家长群里质问我的时候,我把和老师反应过事情原委的截图发到了群里时,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我的预料之中。 但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因为我把心目中代表权威的老师搬了出来,对他人进行镇压,然后维护自己孩子。 我惧怕权威又依赖权威,但我不知道这样做的话,其他家长会怎么看,“原来她早就给老师打过小报告了呀”!“她怎么不先给家长说呢?”... 或许会有人认为我想多了,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纠结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怕自己处理不好这种关系。 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孩子和同学的关系,以及我和其他家长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都会有自己的卡点,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和什么人都能相处自若的人很让我佩服,我企图找到那个最值得我信赖和理解我的人帮我梳理出我的困惑... 但最后发现有时候你认为的沼泽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件无可纠结的小事,我还是需要自己走出来。 突破对权威的依赖,恐惧和逃避,这是我需要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