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打小学习太极拳至今,从学老师不止一二位,亦师亦友者更是众多。可谓见识虽不敢言多,但也不少。在这其中,陈庆国师父教的“隐仙羽化武当犹龙嫡派太极”是最好的一个。而在“犹龙太极”诸多的桩功练法中有一个“定势八法”(技击桩的练法)非常的好。今天在这里把恩师生前所教练法说给大家。 站桩前的规矩:首先,平心静气,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调意)。两脚内扣,形同内八字,相距与肩宽(功法进展后应缩为一横脚之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膝微微弯曲,膝不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后跟(调身)。以上属于功架的范畴。注意的事项:只有这些仍是远远不合法度的,必须还要有一个内外相应的正确功法(心法)。内家拳是着重于内在因素与外型相统一的,只有功法正确才能产生实际的练功效果。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得一点一滴的做好“定势八法”,即提顶、吊裆、含胸、拨背、松肩、坠肘、撑膝、坐胯。 具体要求细则如下: 一、提顶:提顶者,虚领顶劲是也。虚领顶劲可以有两种比喻:一如头顶上系有一线,升降起伏由它牵引,其劲要不松不紧;又如头上顶着一物,怕掉下来之意。 头顶要正直,但不可有强硬之力。下腭微微内收,要不低不昂。神贯于顶,凝神睨视(炼神法)。 镇头领气要有轻灵之意。头为六阳之首,周身百骸无不由头统领,能提全身才谓之提顶。提顶要与吊裆相配合,成为垂直一线才能保持中正。 二、吊裆:吊裆者,裆要圆,两股暗中用力,臀部前送,小腹要有上翻之势(勿过大),即肛门与肛脐之间有相吸之(势)意。但不要用力、用意过大。 头顶百会要与档下部会阴穴成为一垂直线相对。有时我们把提顶和吊裆放在一起讲,为的是以整体把握,以达到“尾闾中正顶头悬”。 三、含胸:心以上为胸。练内家拳,胸部不可挺起,要内含下松,两肩要微向前,内扣前合,要有披肩动作之配合(两肘应松沉、提拨、外撑、内扣腕转至手心向外,手指及掌有提插之意之势)。 能含胸才能以心运气,气运(润)周身。(要通过披肩法的练习来实现) 四、拨背:能含胸才能拨背,能拨背才能力从脊发。两肩之中(上部)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拳家多称“玉树挂宝元”),但不可低头猫腰、燕拨脖。松活其肩谓其拨背。 五、松肩:能松肩,气贯于肘到手。用意和气将两肩松开,一般来讲要做三次披肩运动,即气由脚下上行至后背、脊骨、两肩,同时向内向前的环扣动作后,气往下行再沉至脚底。虽(内)动(外)犹静谓之松肩。
六、坠肘:以心运气,气运身,气行两肘,同时做手随腕转,往来莫教空翻的缠丝动作。肘尖外撩、肘窝内扣,并将肘下沉,两腕滚动,两手提插谓之坠肘。
七、撑膝:胯往前送,两膝着力,先向外开胯,再吸胯圆裆,保持住一定的法度再向外、向下绷撑而下,并有向下之跪力(并非真跪)。将此意此气此力送到脚底,空悬涌泉,十趾抓地,两脚掌外缘踏实于地,脚心空悬成内八字,两脚间距离最好是由一肩宽练到缩为一横脚之宽。 八、坐胯:坐胯必须尾闾中正,不准前俯后仰,左斜右歪,更不准向前突臀。脊骨下部向前托起丹田,小腹微微上翻,谓之尾闾中正,谓之弓把。使气下沉不使上浮。打个比方:自行车的老式坤车,车把高座子矮,两手扶把,身体坐在座子上,保持中正自然。这样有助理解体会坐胯。
一,发为血梢。虚灵顶劲,镇头领气,练功发劲,养生技击,都离不开挑血梢。二,舌为肉梢。又称为舌稍。舌卷气降,发声平仄,舌之转动皆通五脏,手之捻动,拳法动作,全离不开舌头的配合。喉中纳气,舌动搅海,金蟾开口,调动真气,调其肾气,让肾水上行于腹内鼓荡,通其窍妙都离不开挑起肉梢(舌)。注:恩师所言为息法,气法。也叫做“走气口”。三,牙为骨梢。不是合上牙齿就算了事。前面讲了,口之开合舌是要动的,而牙也是要动的,咬牙鼓目是秘传八法之一。总之挑好,练好骨稍,与养生和技击都是有益的。四,指甲为筋梢。内家拳与手上的基本规矩为,虎口圆撑,五指通风。行拳练功多以大指、食指领气发功。五指之中皆有诀法,拳法无诀不灵。指示内外关窍,全凭口传心授。指头灵,其本身就是养生。用于技击则鹰拿,虎抓(虎扑),拳家多谓:能挨一拳,不挨一掌。能挨一掌,不挨一指。太极虽言“拳”法,实际上指、掌居多,且尤为重要,号称 “十指运行手有诀”。按以上的八法、四梢所要求的认真去做,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养生无极桩,同时也是一个中体圆满、支撑八方,萌生技击效果,为技击桩打下良好基础的技击无极桩。其练法关键就在于功架和心法要正确无误,这样才能上气快,于养生技击效果才显著,为以后的各层功法无疑打下良好的开端。如果是用于养生,按以上各项要求做好,气沉丹田,在有意无意之间,总之气越往下沉越好。对于呼吸的气和内气之运行,应任其自然,勿忘勿助。在保持功法要求和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全部松下来静下来。在实际传授当中,点明功架的各处关窍明点后,就靠自己调度好自己了。这就是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练出功夫得先得有人能领进门才行。自己盲修瞎练,一辈子也找不到门。找到了也不知道,就又会失之交臂了。此桩若用于养生,松的成份要多一些。作者本人曾用此桩治愈了一些病症。有些练功出偏的人几年未好,只站了一会儿桩就好了,关键是能调气,顺气。如果用于技击,则要加强各项要求,要在功架的角度、法度上变换一些具体要求。在保持中正安舒,能支持八方的均衡间架的基础上, 无论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都要带有内功内力的缠丝劲来。力是固有的,劲是练出来的。这好比铁是硬的,通过百炼,才能成钢。所以古谱有曰:“先极柔软,而后极坚刚”。坚刚是练出来的。方法得当,功夫练久了自然而然会出现混元之力。这种混元之力是怎么生成的呢?只要按照功架将姿势、角度调整的得法,正确,加之得气快,则会很快就形成自然而然的反抗力来。这种自然反抗,不是单向力的反抗,是从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此自然之力的反抗。在此基础上再加深训练,就会产生混元之力。什么叫混元之力?本人认为,就是纵横交错,如古树之根盘根错结,又如许多根钢丝各自都拧成弹簧,又将这些弹簧互相交织在一起,然后就产生全方位的弹簧之力。所以,犹龙太极练到高层次是一动就缠,一发即弹。这一切都是由松、软、 慢,到缠、绕、裹,及捻、拧的层层递进而来的,是一步一步进展而来的。真正的内家拳法用心习之是可以通大道的。古人说,有形有象皆是假,无形无象才是真。无形无象尽浩然。要以养吾浩然之气为宗旨,功夫才能先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因而,开始练的无极桩,和后来有了功夫再站无极桩是绝然不同的。前者是以有极返无极,是个艰难过程,而后者是过程的完成,又归于无极。 “犹龙太极”无极歌曰:“混元一气在吾先,始在阴阳未判前。须向规中寻大道,洞明此理入玄关。” 说明:犹龙太极的各种桩法,包括周身法和天罡大力法(实际是一种钓蟾气、五雷诀五指蟾之法),都是从无到有,从大动到小动,到不动;从外动到内动,再到不动。 其调息运气的过程,也就是形成胎息的过程。这一切都包涵着养生与技击。并加强了内气的周身运行,起到了祛病延年的健身作用。 犹龙太极的练法是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静极必动。张洪逵老师说,张三丰祖师高就高在,于极静之中钻究出来的这个动。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五传至三丰。师祖为隐仙派,言其深隐莫测如龙,故本门又称犹龙派。培元尘传司新三时,自言是武当紫霄宫的道士,是张三丰的弟子。 此拳原名为“隐仙羽化犹龙嫡派正宗太极神功”。张师还说,内家拳有两派,一为铁蟾派,主刚硬(这里暂不谈门户);一为金蟾派,即我们练的这一派太极拳。 我们这一派主要是侧重于练气的,所以犹龙太极有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之说法。有行钓蟾气的周身法与五步七星法,蟾戏金钱的双按法,又有内天罡、外天罡气,采玄天气法。总之这些功法对于养生和技击都是起着重大作用的必修功法。 以上就是我所学过的道家桩功中的又一种桩法的练法说明。通过这个桩和陈庆国恩师的演练照片,相信大家会发现这种太极很特别,即身形不正。实际上,这才是高级的内家拳练法。这都是“找角”、“吊角”的功夫。 无论是犹龙太极,还是李派太极都极为讲究“缠绕裹,捻拧定”。即周身要团起来练,无处不滚动着、缠绕着练,正所谓“腰入皮带腿如钻”,走动的时候都是螺旋着像钻头似的拧着走。真正的体现出太极是个混元球而不是平面圆的实质,是极为高级的太极练法。这种周身缠绕、螺旋、拧裹的练法在犹龙和李派两家太极当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传人都是这么练的,它的练法就是这么个练法。这也是古传下来,由两家祖师又再传下来的练法,也许在某个门派视为极高的武学,在犹龙和李派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所以,在走南闯北见识一番比较后,心里也就倍清什么是最好的了。说真的,会的东西多了,根本就练不过来,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个人能力更有限。所以,早年寻师访友所接触的各位师友所练之法早就已经不练。 这也好比,每双鞋子都好,但并不是都适合自己的脚。况且有的老师前后接触都没有三、五次,加到一起的时间都没有超过半个月,自己资质又很差,这能学到什么呢?当然就选择知难而退,不练那个东西了。另外,各家各练法,拳术性质不同,练法各异,极难融合到一起达到好的练习效果。所以,要有取有舍。就像我,我只喜欢太极,也最适合练太极,我又遇到了犹龙、李派这样好的不得了的太极,它们的理法可谓高屋建瓴,练法可谓丰富完整,终其一生都难以窥其全貌,因此就更别提分心学练别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一切的相遇都是有其因果,有其道理的,一切的分离也都是有其因果,有其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