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五):宦海沉浮

 伟天英 2021-10-10

书接上文,王阳明在当年二月中举,五月便走马上任,赴工部观政,观政也就是实习的意思。明朝的工部是中央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置营缮、虞衡、都水和屯田四个部门。王阳明当时在屯田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屯种、抽分、薪碳、差役和坟茔之事。

阳明在工部任职期间,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外出工作。在工作闲暇之时,游遍各地名山大川,每到一处,便以诗赋辞章来记录。游历大伾山,便写下《游大伾山诗》:

晓披烟雾入青峦, 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平端。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此时的王阳明学古诗辞章,与东阳、李梦阳、何景明等人以才名相驰骋,名冠京城。后来王阳明被调到刑部工作,他又与名士陈凤梧,郑岳等人组成“西翰林”,成为当时颇具名气和影响力的一个文人群体。文人墨客,诗赋相喝,好不快活。

王阳明在沉溺于辞章之学时,也并没有放弃对兵事的研究。他在督造王越坟的同时,对劳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运作。在劳工的组织上,采用“伍什法”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军队里一个班,一个排这样的组织架构,在当时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组织形式;在劳工们休息的时候,他也没让人闲着。他组织劳工,来演练“八阵图”等阵法。这也是他具有实践精神的一种体现,并没有停留在书本上。

后来,他被派去边关调查屯田。屯田就是军田,当时交通不够成熟,尤其是边关地区。在不打仗的时候,军人便自己开垦土地,自己养活自己。阳明在视察屯田的同时,也着重了解了边关的形势。当时,恰好有一颗彗星砸到地上,朝野震动。按照当时的说法,彗星砸到地上,是因为上天生气了。而皇帝是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要是不把上天给哄高兴,那是要有大灾难的。于是,为了搞清楚原因,反省自己那里做的不好,便下旨广开言路,让大家说说那里做的不好,以便改正。

王阳明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向皇上书,陈言边务疏。他的陈言边务疏,主要是蓄材以备急,舍短而用长,简师以省费,屯田以足食,行法以振威,敷恩以激怒,省小以全大,严守以乘弊等八条内容。后来阳明先生说自己的这封陈疏,的确有据可循,但是语气激烈尖锐,情绪激动,不容易被人接受。奏折是上去了,但没有下文。但这也是早年间,阳明参与军务边事的一些经验。

王阳明自从小为天下开太平的时候开始,一直从未间断对兵法的学习和钻研,到弘治十二年左右,对兵法的理解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王阳明著有武经七评,就是王阳明早年间对兵法学习的笔记和自己的批评见解合成。在后期的剿匪,平宸濠之乱等军事行动中,得以展现。而且,这部著作对明朝后期也有极大的影响。明朝后期著名武将胡宗宪,就曾高度评价王阳明这部著作,说读武经七评,就如同王阳明当面给他教导兵法,为胡宗宪平息倭寇之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王阳明在沉溺于辞章之学与钻研兵法中,度过了他官场早期的岁月,也从工部实习调整为刑部的主事。这段时间他称之为“上国游”。

早期的风和日丽,恰恰孕育着王阳明的后面狂风暴雨的到来。阳明先生在工部实习一年期满之后,便调到了刑部。刑部事务一下子繁忙起来了,阳明先生在处理好刑部公务的闲暇,仍沉溺于辞章,与友人时常畅谈或研读经史子集至深夜,繁重的任务,也为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弘治十四年八月,在直隶、淮安等会同当地的判官,审理重案。每天翻阅卷宗,核实情况直至深夜。对多宗案件,核实后进行了平反。当阳明先生回京后,仍然是白天处理繁忙的公务,晚上一定会准时研读经史子集,为辞章之学做功课。据记载:王华为了让王阳明休息,命令家里晚上不许点灯。王阳明便等到深夜时分,王华睡着之后,偷偷点灯,继续研读。最终,过劳成疾,竟然到了呕吐鲜血的程度。于是,不得已,告病回浙江老家养病。

在获得朝廷批准以后,王阳明便收拾东西,回到浙江绍兴。此时,阳明的老家已经从浙江余姚县搬至绍兴府。在绍兴府东南边有一座名山,会稽山。传说,会稽山是大禹治水后,要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便在会稽山这个地方,对大家论功行赏,会稽山的意思就是现在用的会计的意思。在会稽上的一个大石头上,有一个大豁口。王阳明在未中举时,曾在这里盖了一个简单的房子。当时在房子里修炼引导之术和研读兵法,他把这个地方,叫阳明洞天。王阳明告病后,便来到阳明洞天,静坐习定,调息吐纳,运气引导。其实,道家修炼的目标之一就是长生不老,这也从一个方面符合了阳明调养生息的目的。话说,阳明修炼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自己有了预知的能力。有一次,阳明正在打坐入定,突然吩咐身边的小童前去洞口迎客。小童不解,又没有预约,也没听到声音,你怎么知道有人来访。小童不敢违背,半信半疑的来到洞口,果然有两个阳明先生的好友来访,众人大吃一惊,皆以为阳明在修道有成。

话说阳明在修炼道家这一套东西的同是,时间久了,的确在呼吸吐纳等方面有所收获,但是阳明的心理不时的会挂念自己的祖母和自己的父亲。有时,正在入定的太虚状态,突然心里就出现抑制不住的思念之情。当时,阳明在浙江,父亲和祖母都在北京。按照道家的学说,要到达绝对的静,就要摒弃一切念想,但是,以常识来讲,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与关心,从一出生就有,岂能轻易去除?如果能够完全去除,岂不人类种族的灭亡?都灭亡了,还在追求什么永生?阳明开始对道家的这一套理论产生了怀疑。

对于阳明这样的人,有了怀疑那必然要弄明白。于是,阳明开始下山,移居杭州。种姓,正是佛家的理论根基之一。阳明便开始往来南屏,虎跑寺等佛刹之间,寻求一个答案。期间,阳明拜访虎跑寺。大殿正中,坐着一位禅师。阳明便面对面地坐下,与之谈论佛家经典。禅师的回答,并没有让阳明特别满意。于是,两人相对而坐,沉默许久。

阳明突然开口道:家里有人在吗?

僧人:母亲尚在。

阳明:想她吗?

僧人:不能不想;

僧人回答完之后,觉得自己修行不够,羞愧难当。阳明先生当即解释道,亲爱家人,乃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非要革除这个念想,岂不亡族灭种?

僧人似有所悟,但未至一词。第二天,僧人便打包回家,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了。寺院负责人也赶紧把王阳明打发了,这还得了,再多呆几天,我这儿得关门了。

阳明就这样一边调养身体,一边寻仙访道。这段时期正式阳明先生沉溺于佛老二氏得时期。时间如梭,转眼马上过去两年的时间,王阳明在外是过的很潇洒。身体调养的也不错,在佛老二氏的学说上,也有所收获,即吸收了道家的静坐习定之术,也继承了佛家的种姓之论,对后续心学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体调养好之后,在父亲和祖母的强烈要求下,王阳明赴职。阳明的复起之路还算顺利,先是主持山东省乡试,后是调职兵部。在此期间,阳明在公务之余,不在沉溺于辞章之学,提倡身心之学,传志讲学,也开始慢慢的有一些门徒。

就在王阳明须至领,其时入圣境之时,上天对他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当权,王阳明的的同僚戴铣、牧相得罪刘瑾,被诬陷入狱。王阳明上书为同僚开罪,也被刘瑾诬陷下狱,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贵州,包括广东在内,当年都是蛮荒之地。去贵州做官,就和流放没什么区别。

王阳明即使不想去,也没办法,被刘瑾派的人监督着去上任。刘瑾并不是怕王阳明跑了,而是他要半路把王阳明给杀了。为什么刘瑾这么恨王阳明?因为王阳明给他在奏折中起了个外号“权奸”,天下独此一份,再无分号。就这样,刘瑾记住了他,发誓要干掉他。

王阳明也不是等闲之辈,天天跟神仙打交道,对付人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在上任的途中,经过钱塘江,他趁旁边的人不注意,将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鞋子放在江边,自己跳入水中逃走。两个监督的人一看,以为王阳明投江自尽了,也省了他们的麻烦,便高高兴兴的回去覆命了。王阳明自小在江门长大,水性自然是不错的,他一直等到那两个人走远了,才偷偷上岸。

王阳明上岸后没有多想,赶紧跑入附近深山之中。而在此时,浙江当地官员听说此时,还在江边给他烧纸招魂,更坐实了王阳明已死的消息。王阳明在山中兜兜转转,眼见天就黑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寺庙,前去投奔住宿。可是,看门的和尚凶神恶煞,拒绝了他。王阳明没有办法,继续在山中寻找落脚之处。眼见天黑时分,找到一所荒弃的破庙,寺庙破破烂烂,好在大厅佛像前面还有一张案桌。已经精疲力竭的王阳明没有多想,立马就躺在桌子上睡着了。夜间,他听见外面风声大作,可是实在是累的睁不开眼睛,又昏睡过去了。第二天,他被一个人给摇醒了。睁眼一看,眼前的这个人正是昨晚拒绝他的那个和尚。原来,这个和尚干的就是一个杀人越货的买卖,他拒绝前来投宿的人。投宿的人无计可施,便会来这间破庙过夜。可是,这破庙之中,半夜会有老虎吃人。和尚等半夜老虎把人吃了,白天便来捡过路人的钱财。可是,他怎么也么有想到,老虎竟然没有吃王阳明。王阳明气愤不已,但碍于自己逃犯的身份,也无计可施,便气冲冲的离开了。

王阳明迷茫了,自己该去那里,有家不能回,贵州自己又不想去。想来想去,还是做个隐士道人吧。王阳明便前往道家圣地武夷山,好巧不巧,在武夷山的天游观,碰见了自己结婚时在铁柱观坐而论道的老道。正是应了老道的预言:二十年后再相见。新婚时王阳明十七岁,而被贬龙场驿丞时,来到武夷山时阳明正好三十七岁。故人重逢,再加上阳明经历生死考验之后,两行热泪顺颊而下。待阳明换洗休息之后,阳明道明来历。

老道说到:武夷山乃道家圣地,游览之人颇多,不是个归隐的好地方。

阳明再一次迷茫了,自己将要归何处去?

老道沉思良久,说:那么,算一卦吧。

阳明点点头。

老头拿着钱一看,便对阳明说:利在南方。

此时,王华也被刘瑾所排挤,但王华一向公正清廉,而且还是皇帝的老师,刘瑾找不到把柄,便来个明升暗贬。于是,王华被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虽说是尚书,但是在南京就是个虚职。明朝自永乐皇帝以来,便迁都北京。南京只是名义上的首都,虽然六部俱全,但就是个养老机构,既无实权,也没有事情可做。

王阳明了解到这个消息后,便赶赴南京。经历生离死别之后,父子俩相拥而泣。待安顿好之后,王华便与阳明商量对策,阳明此时有归隐山川之意,但是王华不认同。王华认为,你即是朝廷任命的命官,虽然官小地远,但是朝廷一日不革你的职,你就还是朝廷命官,你应该去贵重龙场赴任。值此艰难时刻,阳明被父亲的行为所启发,便决定去贵州龙场赴任。

阳明先生一生多坎坷波折,但每一次的波折,又好像是给其通往是圣贤之路进行添砖加瓦。我们生活中,其实也经历着大大小小的磨难,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这每一次的磨难,都当作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必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