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眼或“书眼”一词,并无明确定义,古书法中未见此词,多见于今人书论。应该是今人对书法创作实践的总结,且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 在历代书法理论中,字眼与“留白”的意思有一致的地方。一部分疏,一部分密,二者所衬托出来的这个大的空间,就是“字眼”。留白既是结字的一种方法,技法的一部分,也是营造好章法的一种手段。 留白留的好可以让一个字神采飞扬,可以让一幅作品妙趣横生。留白很重要,大书法家都是留白的高手 总的说来,有“字眼”的作品,才有神采,才有品味。通篇无“字眼”,全局无大破,全篇无大的留白,会平淡无奇 与字眼相似的一个词是“造眼”,这在古代书法家就已经在使用了和论述了,说法不一定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北宋时期的“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曾经提到:“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眼睛是五官当中最传神、最生动的地方,眼睛也被称作是心灵的窗户,最容易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画面要有对比,要有视觉中心点,突出视觉中心点才能让人一下被画面吸引住。书法中的“字眼”就是视觉中心点。他是一幅书法作品中最先映入眼帘的部分,或者是一副书法作品中最出彩的部分。 利用留白“造眼”是现代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种方法属于是大的“造眼”。 有的一笔书画占了一行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留下大面积的留白,与左右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第一眼看见,最能引起注目。 小的“造眼”落于字与字之间的“擒纵”和起倒,也就是收放、轻重、俯仰、起伏等种种对比关系。黄庭坚在这里借用禅家句中的“眼”来比喻书法作品中的“笔”,实际上说的就是书法作品中的用笔的变化。书法创作时,如果不知道用笔的“擒纵”和“起倒”,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容易造成结字的平庸和用笔的单调。 正是因为一幅书法作品中有了“造眼”,然后我们欣赏起来才会觉得这幅作品有看头,耐人寻味。 是否有书眼是判断一幅书法作的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幅行草书作品,如果平铺直叙,显得呆板无神,即便字上的功夫再深。如果在作品中偶然出现突兀、破锋、留白、拖笔、涨墨等等特殊处理,整体作品效果的确会被瞬间激活,迸发出艺术光辉, 字眼位置一般是在一幅作品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通过巨大的疏密对比反差,以形成大片空间布白,就象黑暗中的一束光,密室中的一扇窗户。 但一幅作品中相同效果的“字眼”也不能太多,“字眼”太多也就等于没有“字眼”了,宁缺勿滥。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花多不鲜,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 书眼应该是浑然天成的东西,不应该是刻意为之,甚至是宁缺毋滥一个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之前,应该对章法布局有所考量,但绝不应该像编程序一样精确设计,那样做容易死板造作,应该依靠平时艺术修为和艺术灵感的自由发挥,否则,处处心机,甚至可以重复完成,会让人觉得是在制造工艺品而非创作书法作品。 字眼可以有意识的创造加工琢磨出来,也可能是无意之中写出来的。在今以参展为主的时代,每次投展作品众多,几乎一幅作品只有几秒的时间让评委看到,有意识的加工字眼,特意琢磨出来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才有眼前一亮的新意。有时营造胜于自然书写。 除了留白之外,字眼也可通过线条难度或者墨色的变化来营造,常人想象不到的线条,超手寻常墨色的浓淡干湿枯的变化,如渴笔、涨墨 、枯笔,都可让一幅作品显亮。草书作品中,用长线条加以墨色变化,字形变化,用笔技巧变化等等,一般讲就是一幅比较成功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