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下)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毋庸置疑,无论写诗或作文,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思想观念融汇其中。只要合情合理,本也无可厚非。但出乎意料的是,薛宝钗这首《临江仙》却遭到部分读者长久而激烈的诟病。尤其是其中的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成为一些人攻击的所谓证据。他们据此评说薛宝钗野心勃勃、居心叵测,要利用一切手段罢黜黛玉,争夺宝玉,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企图控制荣国府大权,用心险恶,手段卑鄙,云云。 鄙人认为,上述论调只是某些人对薛宝钗的无故曲解甚至是肆意污蔑。宝钗与黛玉作比较,尽管她竭力遵从和维护封建道德,缺少像黛玉那样的叛逆精神,但她绝对不是坏人。究其实,她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受害者,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重要成员之一。作者能给她冠以【山中高士】、【蘅芜君】、【艳冠群芳】等嘉名,能把她和黛玉写成一对封建社会极为看重的【金兰契】,就是对薛宝钗人格品质最具权威性的肯定! 通观全书(前80回本),若说宝钗对宝玉绝无动心之时也不客观,但很多证据证明,贾宝玉并不是她意中人,更不值得她为了得到宝玉去昧着良心和黛玉明争暗斗。例如第8回,【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宝钗对宝玉若有觊觎之心,何不佯装阻挡莺儿慢了半拍,让莺儿把【金玉良姻】的说法直接公开? 例如第27回,【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这是宝钗真实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则是,为了避嫌宁可临时改变专门去找黛玉的主意。 例如第28回,【宝钗分明看见(宝玉黛玉在一处),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元春所赐礼物,宝钗必须得戴,不然就是大不敬,有违封建法统。但戴出来又显得张扬,很有自我宣扬【金玉良姻】的嫌疑。所以只能【羞笼红麝串】——如果宝钗觊觎宝玉,就该趁势造势,此时的【贵妃赐婚】岂不是绝佳机会?为啥还要把贵妃的礼物【笼】起来?【所以总远着宝玉】、【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等语,均说明宝钗对宝玉是尽量避而远之。若是她真的觊觎宝玉,何不主动靠拢? 例如第34回,【(薛蟠)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其后宝钗【到房里整哭了一夜】——宝钗若是真的觊觎宝玉,薛蟠面前只需假惺惺地哭闹一番即可挽住面子,心里却应该是甜丝丝的、美滋滋的、想入非非的,何至于独自整哭一夜? 凡此种种例证,都说明宝钗实际上并没有和黛玉争夺宝玉的心理动机,我们不应该带着对薛宝钗的偏见去分析她所作的诗词。 摒弃对薛宝钗的偏见而论,宝钗作诗或填词有自己一套独到的文学创作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喜欢翻新、厌弃俗套】。第64回黛玉作了《五美吟》,【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本回书里,宝钗觉得【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历来文人关乎柳絮的诗词多有【丧败】之气,不愿落入俗套因而着意翻新,果然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名列第一:【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如果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理解成宝钗有野心,岂不是一杆子打倒整船人?包括许多人的心中偶像林黛玉也难以幸免。 更何况通常情况下,作者往往是利用书中人物的言谈对白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世、伦理、文学等思想观点的。《红楼梦》本身的巨大成就,正是作者摒弃【佳人才子】之类【千部共出一套】的传统文学窠臼,开拓创新出一条文学新路而取得的。所以借用书中人物宝钗的议论和诗作,来表达自己【敢于翻新,不落俗套】的文学新观点,自然是情理中事。如果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理解成宝钗有野心,只能说这种理解和作者的创作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本回末尾放风筝的情节似乎也有某种预谶:黛玉的风筝不忍放飞,是紫鹃强行剪断引线【飘飘摇摇】飞走了。【宝玉道:“。。。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毫无疑问,贾宝玉始终是林黛玉的忠实追随者,但结局却像两只远飞的风筝,渺渺茫茫,模模糊糊,令人颇费思量、嗟呀喟叹。 探春放的风筝是凤凰,偏与别人家的另一个凤凰绞在一起,【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凤求凰】又遇到【玲珑喜字】,自然是喜庆之兆。但三个风筝【飘飘摇摇】远走高飞而去,杳无踪迹,是否就是探春远嫁之谶呢? 诗曰: 桃花柳絮三春物, 钗黛探云闺阃人。 作赋填词抒己愿, 可惜心志竟难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