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养生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阳虚浮火型的失眠。 啥叫阳虚浮火型的失眠啊? 你没听说过,那正常。因为这是文老师闲来无事,自己编撰出来的词儿,贻笑大方了。 来,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0岁。 啥毛病啊?半夜无法入睡,彻夜难眠。平时,则心烦,脸上颧部发红。 就因为这个失眠,患者多处求医,历经数年,几乎是没有任何效果。以至于此人心中悲观失望,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再难有正常的生活。 不过,再困难,也要治啊。可是越治,患者心中越是绝望。因为几乎所有的医家都告诉她,你脉象弦细,舌红,苔薄腻,这是典型的肝郁化火、心肝火旺之态。但是,接下来,无论怎么对症用药,都无济于事。 这该怎么办呢?患者最后,找到了江苏老一辈中医临床家,郑绍先老师。 郑师看到患者,了解到从前的治疗经历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诊脉。 他发现,患者两侧尺部沉细。舌头虽然红,但是舌苔薄腻。 这时候,郑师有一个大胆地猜想:是不是患者肾阳不足,虚阳上浮而导致的失眠呢? 于是,他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黄连4克,生山栀9克,巴戟天10克,山茱萸9克,大熟地12克,砂仁3克,炙远志5克,生牡蛎、青龙齿各16克,生甘草3克。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夜里睡眠大大改善。用了14剂以后,患者诸证悉平,夜里失眠恢复正常。多年顽疾,就此而愈。患者别提多高兴了。 这张医案,曾经在1993年的《辽宁中医杂志》上刊发过。我近些年收集到以后,觉得特别好,就收藏起来。 这里头有什么道理呢? 其实,郑师分析得完全正确。患者的病根儿,在于肾阳虚。 这么知道的?前面我说过,患者的脉象,虽然偏弦,但是尺脉沉细。尺脉,候的是肾。尺脉沉细,主肾虚。另外,患者舌头虽红,但是舌苔薄腻不黄。这就和一般的热象不一样。 所以,这个人的问题,很可能出在肾阳不足。肾阳亏虚,下元虚寒,逼得浮阳上越。于是,患者就开始失眠、舌红、脉象弦,颧部发红,心中烦乱。 也就是说,患者的所谓失眠热象,是假的。它是真阳不足,虚阳上浮的表现。 那怎么办呢?当务之急,就是补肾阳。我们看看郑师开的配伍—— 黄连4克,生山栀9克,巴戟天10克,山茱萸9克,大熟地12克,砂仁3克,炙远志5克,生牡蛎、青龙齿各16克,生甘草3克。 这里头的巴戟天,善于大补肾阳。山茱萸和熟地,滋补肾精,于阴中求阳。砂仁行气,令补而不滞。远志一味,可以沟通心肾,安养心神。龙齿和牡蛎,重镇安神。黄连和山栀,可以清心中浮火。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基础,还是在于滋补肾阳。 医案的整个经过,我说完了。 从中,你能领会什么呢? 这就是,阳气, 才是人间第一品的安眠药。 因为肾阳充足,你才不会下元虚寒。下元温固有常,才不会令虚阳上浮。而虚阳上浮,恰恰是引发失眠的重要因素。 这么说,毫不夸张。因为在临床上,确实有一些人,看似有火热之象,失眠不安,但是无论怎么清热去火、清肝安神,效果都不好。最后,尝试一下阴阳双补,以补阳为主,患者的问题很快就改善了。怎么回事? 病人其实是缺少阳气啊。阳气,作为一种安眠药,在他体内太少了,发挥不了作用。 其实,这个道理也容易理解。人的睡眠,本身就是阴阳平衡的产物。现在,阳虚了,阴阳失衡,患者肯定就睡不好觉。 所以我说,对失眠这个事儿,我们还是真得认真吸取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经验。因为它的类型,太多。症因,太复杂。我们不广泛涉猎,就难以找到降服睡眠障碍的足够多的办法。希望文老师的这一篇文说,能帮助你多一点体认。 当然了,文中所述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睡眠障碍患者。我们在了解其中要义之后,需要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
来自: 用户08204546 >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