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浏阳7个神秘的客家非遗,你知道吗?

 齐一摄现美 2021-10-14

巍巍大山环抱之下

“千年古县”浏阳

小河蜿蜒,满目青翠,如诗如画
图片
作为湘赣边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主战场之一,浏阳自然风光秀美、红色资源丰富,拥有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明朝时期,广东梅州有一部分客家人相继迁到了浏阳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带来了异乡风情以及独特的客家文化,继而催生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一种口头咏唱文学,极具山区特点。浏阳的客家山歌是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位客家人都是歌手,大家在劳动中传唱,在生活中传唱,没有阶级性、地域性、时间性,它的唱词长短灵活,形式多样,不受拘束,一歌多韵,打破了七字一句、四句一首的局限。





图片△浏阳蒸菜


客家人很会做美食,浏阳蒸菜就是客家人来到这里之后,把客家美食技艺与浏阳本土的豆豉、茶油结合的结果。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达到“万物皆可蒸”的境界。

浏阳蒸菜以小碗蒸制,不在乎外在形式,而注重突出食材的原味,用的是好油好料,突出的是食材本身的清香,每一碗菜用筷子拨开都是清澈见底,毫无浑浊之感。




△手工造纸




浏阳手工造纸起于宋元,兴于清康熙年间。张坊的古法造纸历史悠久,曾在清乾隆年间被官府纳用,享有“古山贡纸”的美誉。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里曾家家户户砍竹浸竹、洗料捞纸。如今,这里的“纸上春秋——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再现近两千年的古法造纸技艺。
图片


送春牛是一种古老的迎春仪式。“春牛”并非活牛,而是木质胎骨,外敷泥土,内藏五谷,披红挂彩。浏阳送春牛风俗一般在年初,由三、五或多人组成一个小队,牵着象征丰收喜庆的青牛,吹唢呐、打小鼓,敲小钹,向各家各户送来春的讯息。






图片






夯土墙,就是通过打夯,将泥土压实,用作房屋建筑。不用开山采石,也不用采煤烧砖,建筑得以与自然相拥,形成和谐的原生态效果。夯土墙的物理特性是隔热效果好,因而有了冬暖夏凉的优势。张坊保留了大量夯土建筑,与山水相融,雨后云雾起,胜似人间仙境。

图片

浏阳油纸伞的生产和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制伞技艺古朴科学,从竹、木、纸、棉线、桐油、油墨等天然材料的选择,到削伞骨、制伞脑、装伞键、裱皮纸、漆桐油等需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加工而成。油纸伞可以反复撑收5000余次,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撑伞顶风行走也不会变形,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与勤劳。



 


图片




浏阳木活字印刷盛于清道光年间,其中小河乡潭湾村山枣坑人潘顺烈所组织的“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更具代表性。历经六代传承,至今已有160多年,现保存的字模以及工具非常完整,第五代传承人能熟练掌握全套技艺。



END

图片


编辑:梁文娟
审核:王继斌 陈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