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重阳

 虚无的图书馆 2021-10-14

图片

北风过,秋雨凉,

鸿雁南归,白露化霜,

昼渐短,夜渐长,

倏尔以至重阳。

此时节,天高云淡,天朗气清,

最宜赏秋踏秋,登高望远,

立于山巅,对诗饮酒,把酒临风。

佩戴茱萸囊,遍插“辟邪翁”,

轻嗅菊花香,相赠“延寿客”。

枫叶丹,秋菊黄,霜露白,

最美时节深秋重阳。

-

图片

九九重阳

-

九九重阳,即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传统节日,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

图片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图片

重阳源头

-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秋季丰收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

图片

节日演变

-

“重阳”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

屈原在《远游》中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不过这里的“重阳”并非指现在的重阳节,而是指天。

-

图片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可见此时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图片

三国时,《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然定型,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秋菊及祭扫酒业神等渐成重阳节的主题。

-

图片

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自此,宫廷、民间共庆重阳。

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至于明,九月重阳,皇宫上下,皆食花糕以表庆贺,皇帝亲自登万岁山,登高望远,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至清。

-

图片

九月内火

-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对应,以“大火”出没为依据。

季秋九月,“大火”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而古人在大火星出现之时有迎火仪式,

因此“内火”时节,便也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

图片

登高望远

-

重阳日,秋高气爽,最适登高踏秋。

或只身客他乡,见草木凋零,北风萧瑟,

不禁感其凄清悲凉,思乡情切。

或邀亲朋、携挚友,

食重阳花糕,饮菊花清酒,

俯瞰群山渺小,登时心旷神怡。

-

图片

赏秋菊

-

重阳佳节,已然深秋,

此时节木叶萧萧,万物凋敝,

唯有秋菊凌霜傲雪,簇拥而绽,

开得伟烈,开得繁盛。

金菊端庄,白菊素雅,粉菊沉稳,

虽不似初春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开遍,

却也于萧瑟深秋中平添几分生机。

-

图片

茱萸香坠

-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

茱萸芬芳,不若兰桂,

其香浓烈,古人常以茱萸驱虫祛湿逐风邪,

或佩于手臂,或戴于发上,

亦或磨碎放入袋中制成香囊。

每逢九月九,插茱萸,簪菊花,

待到登高赏秋归来时,

定要畅饮茱萸酒,吟遍茱萸诗。

-

图片

来源丨设计目录(ID:shejimulu)

设计支持|伯仲舍工作室 图片|网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