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安门史话》连载(8)

 新用户8926AVU2 2021-10-14

太医怎样给宫中的女眷们看病?

光绪被慈禧软禁之后,总觉得自己病身沉重,痛感是吃药太多导致,于是,光绪专门对御医们说,你们看我的病能治就开方子,千万不能以药试病。但太医们谁敢不开方,居心何在啊?甚至在光绪最后弥留之际,两位御医都知道皇帝熬不过夜,便对大臣们说已经没必要开方了。但大臣们还是恳求御医开具药方,说随便开什么都好。最终,这张方子开具后,药还没有熬好,光绪就驾崩了。

文章图片1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曾被幽禁于瀛台

太医院的主要职责是给皇室看病,这里云集着全国的医师圣手,御医们都是饱学之士,很多人先是学子,而“由儒入医”,他们的抱负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是这些悬壶济世的医师,到了太医院当差,便都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给皇家看病责任重大,他们每一张切脉、诊断、下药的方剂,现在都一张不落地封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卷宗里,问责制一直可以追溯到永远。世上常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翰林和太医都要的是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太医看病遵循着这条规则,用药温和,剂量轻微,实是出于谨慎,出于无奈。

文章图片2

都说太医看病难,此言不假。自道光皇帝起,给皇帝看病,就明令禁止使用针灸,原因是皇上的龙体外露有失尊严。不知道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在这里还能不能有效地使用?平跪着给皇上诊脉,不敢抬头仰视不说,更不敢让皇上伸出舌头,看看舌苔,也不敢放肆地问问“二便”如何,一言不慎即可招祸。一切诊病的手段都被切断了,只能靠切脉了。而在皇权的威慑之下,那从容不迫地切过无数个病人脉象的手指,一搭上皇上的龙体,御医们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千万别颤抖。病势沉重的光绪,在太后面前永远温顺得像只小猫,可在太医面前动辄龙颜大怒。特别是他还略通医道,所以经常口授方剂由太医开药。一药不当非同小可,而太医也不敢不从。

文章图片3

若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那可就更难了,“悬丝诊脉”的故事人们都听说过。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极为严厉,太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女眷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女眷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而负气的妃子们常常把丝线系在椅子腿上,想考考太医能不能诊出她的病……

文章图片4

实际上系与不系都不可能通过丝线切得脉象,太医们在这里只是走个形式,做个秀而已。他们既然敢给女眷看病,事先已经千方百计地通过贿赂贴身太监,早就把病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此刻诊脉,只是在静思默想着如何下药。也许当年讲这段故事的初衷是,不想说明中医是玄术,只想说明太医看病的艰难。事关皇家宫闱中的隐私,太医们如何给女眷们看病的细节,一直是个谜。太医们不便讲,也不能讲,而知情的太监们就更不敢讲了。

文章图片5

标有人体穴位的铜人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太医院署药王庙案前立有铜人,上面标注着人体周身的穴位,并注有文字和位置分寸,用于考核学习针灸者之用。只可惜,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俄国军队掠走;同被俄军掠走的还有先医庙供奉的铸铜三皇像。后经多次交涉,未果。(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