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风文学院第四期高级研究班入学摸底测试卷

 wuzhi9 2021-10-14

龙风文学院第四期高级研究班入学摸底测试卷

学院:红五系三大区

学员:<略>

学号:L19-XB303-012


一、写作题(2小题,共50分)


1、用曲度式七言绝律写出8首近体诗;限定主题:从以下题目选8题,鹤、鹭、雁、鹰、雕;茅盾、鲁迅、蔡元培、茅以升、钱学森;抗击疫情、戍边英雄、村庄新貌、就地过年、天问一号。(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诗谱如下:

1) 曲度式七言绝律诗谱(二、四韵式)

S711.1曲度式七言格律平韵诗谱


A.仄起仄收式

曲式七绝·鹤(上平五微)


丹顶腿修长柄颈,

素毛霜羽罩仙衣。

翩翩展翅空濛雪,

栩栩如生画中飞。


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S711.2曲度式七言格律平韵诗谱

B.平起仄收式

曲式七绝·雁(下平八庚)


天忙雨水无新雨,

地冷清明有旧情。

归雁舞云泥燕歇,

开河三月塞河鸣。


B.平起仄收式

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

S711.3曲度式七言格律仄韵诗谱

C.平起平收式

曲式七绝·鹰(入声五物)


凌空雄霸阚千生,

出郭大鹏擒万物。

大漠狍羊任可叼,

阴山众鸟轻飞拂。


C.平起平收式

中平平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

S711.4曲度式七言格律仄韵诗谱

D.仄起平收式

曲式七绝·鲁迅(入声六月)


冷对千夫铁胆人,

甘为孺子黄牛骨,

文章千古剑锋头,

风节一生刀笔伐。


D.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仄。

---------------------------

2) 曲度式七言绝律(三、五韵式)

S711.5曲度式七言绝律仄韵诗谱

A.平起平收式

曲式七绝·(上平十灰)


零星疠疫又重来。

鼠尾牛头复病灾,

信守国人同抗疾,

花扬天使送春回。


A.平起平收式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韵)

--------------------------

S711.6曲度式七言绝律诗谱

B. 仄起平收式

曲式七绝·戍边英雄(下平七阳)


千里昆仑挂雪疆,

戍边安国赴沙场,

英雄洒血玄冰啸,

印寇扔尸逃遁惶。


B. 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S711.7曲度式七言绝律诗谱

C.仄起仄收式

曲式七绝·就地过年(上声二十八琰)


子丑替交瘟疫点,

濒临春节思乡堑,

动员儿女少成行,

就地过年无病染。


C.仄起仄收式

中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仄。(韵)

---------------------------

S711.8曲度式七言绝律诗谱

D.平起仄收式

曲式七绝·天问一号(入声十五合)


千年天问无人答,

一号远游今日拓。

荧惑和平访客来,

文昌火箭飞书鸽。 


D.平起仄收式

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

 

2、用文言文写一自我介绍,限150字。(1小题,10分)

<略>


二、词语解释题(3题,每题4分,共12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

江间:指巫峡

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为连天。

2、塞上风云接地阴。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3、丛菊两开他日泪。

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泪:他日为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三、选择题(4题,每题2分,共8分)


1、找出下列比兴句(    A  )

 A、“淇则有岸,濕则有泮”。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杜甫《兵车行》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D   ) 

 A、借景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叙事抒情

 

3、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依次是 (  A  ) 


A、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B、晚风—气候—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C、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晚风—气候 

D、气候—晚风—黄花—过雁—梧桐细雨

 

4、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D  )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消极无为的心              D、积极旷达的心境 

 

 

四、问答题(以下四选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做古典诗词研究?(限150字)


答:首先要细读文本,深学诗词。不论是普通文学爱好者还是专门研究者,都要认真通读两个三百首,即《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因为古代诗词浩瀚无垠,人生有是分短暂,只有抓重点精读精研才可,而这六百首,当然是唐诗宋词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先学这部分,才是抓住了重点要害。再就是深研细学要参看

《唐诗鉴赏辞典》和《唐宋词鉴赏辞典》特别是对其鉴赏要反复理解和汲取。

      其次,当然有精力和机会还应读读其他时代的精华,譬如《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也当然不排除专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的专辑。

        再者,是在读研古典诗词时要特别注意研究其时代背景,当时的文学诗潮走向以及各个朝代的变化与继承等。要历史的看待每一个作品,要客观的分析每一个鉴赏观点。特别是伤痕悲情时代的作品及前后对比也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应该多普及提高,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一味的写出活脱脱的古诗词也没啥意思,当然尽写一些老干体呼口号,顺口溜,打油诗逗逗乐等同样不可取。尤其是看到好多杂志刊物等发表一些不讲格律的同字数句子的所谓的诗而都以为是诗的情况十分普遍而感到难过(作者好多都是文协诗协会员。因为编辑就不懂格律。)所以研究的基础应该是诗词文学的普及,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诗词格律等基础知识。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诗词文学水平。光会背不行,光会讲也不行,关键是要能写能创作才行。不能像某名教授能画能讲能评说,突然即兴创作了一首七绝被拉下神坛。

七绝是: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此作显然不够专业水平。可见要提高中国文化人的格律诗词水平任重而道远。而今龙风学院正担当起了这方面的重任,不但培养而且在研究,更多的是在创新。十分荣幸我能是龙风文学院的学员。我将尽其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龙风诗派曲度校长对于近体格律诗词理论有哪些新的贡献?

答:曲度校长在近体格律诗词的贡献主要有:

①.开发了全格律诗谱,(除唐五七绝律)

②.开发了多种经典词谱。

③.开发了更宽泛的仄韵系列韵脚。

④.打破了近体诗的部分禁忌。


 

3、阅读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思乡怀人,写悲凉的秋景衬托出伤感柔情。特别“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奈何长江“无语东流”,为何?原来词者几年来苦苦流落在异乡,不得和佳人团聚,同时自信对方也一定在每时每刻无不想念自己,也一定“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充满苦居异乡不得还,思念佳人不得圆的思念之情。

2)为什么说下片抒情笔法委婉曲折?


答:委婉曲折在于抒写临远思归之情的“不忍登高临远“ 中的“不忍”二字,凭生一番曲折和情致,词本已写景为主而又情寓景中。一切归思,是凝愁中所想。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想佳人”以下转换角度,自信而得,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从而把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凄惨表达出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4、有诗句格律为“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解释其救拗理由?

答:

仄仄仄仄仄,按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前二字的仄仄和后一字的仄均合格律,只是三四字不合。第三字为“一三五不论”而可平可仄,而其中第四字应平而仄不符合“二四六分明”就不能称为律诗。

看下一句第三字由仄改平,就“救”了前面第四字的“拗”。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二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平仄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格律这句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诗句的上联第三字可平可仄,不计。第四字本应为平声,现“不”字是仄声,是拗。下联第三字本该用仄声,现用了平声的“吹”,是救。经过拗救,又属符合格律了。

       另,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不可绝对,在某些方面不可不论,具体情况不在这里累赘。


完成时间:2021.03.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