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天阿谀后,“女神”何处寻

 新用户99273Fky 2021-10-15

出行有错峰,文字亦然。满屏的“女神”“女王”之后,总有些情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三八”劳动妇女节,是个伟大节日。说其伟大,是因为她背负着无数女性的生命和血泪,是女性为摆脱桎梏和牢笼,争取自由、平等、和平而不断努力奋进的象征。这节日,从设立之初,追求的就是消除男权制,实现男女平权。

可惜,自20世纪初的一系列妇女运动起,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男女平权的路却依然漫长。

或许,有人会对这话很不以为然。确实,单从浮于表面的男女关系上看,女性地位的确比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提高是受到了社会普遍发展和人口男女比例失衡等因素的影响。而根植于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并没有改变。

这种歧视或者说“优越感”是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文化禁锢造成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女性追求平权的目的,也在于打破刻板的印象,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会说到生存空间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留给女性的空间反而却是越来越少了。女性在承担孕育和分娩责任时,必然损失的保护能力是需要男人来提供的。但是当生命的延续有了更多的保障时,生命源头的地位反而是降低的。神圣天赋变成了自然功能。哪怕是在生息繁衍上,对女性的轻视,亦是存在。

不过,虽是对性别歧视有着诸多愤懑,但并不意味着会赞同“田园女权”的妄言。男女平权,从来都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责权利相匹配的对等,是思想观念先行于具体行动上的对等。而这些,既需要社会给予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更需要女性自身的觉醒和努力。至于那些打着“女权”旗号的“寄生式女神”,本质上讲,恰恰是性别歧视的拥趸。

当性别仅仅是作为一个符号,而不再是一种取舍标准,当女性真正坦然接受并热爱自己的性别时,男女平等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PS:首次尝试人物画像,实在是太难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