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制造,一场数字化变革正在发生

 乐康居 2021-10-15
我们正处于制造业变革的第一现场——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抬头看,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政策向好,机遇涌现。

低头看,材料、用工、成本陆续上涨,竞争不少,市场波动常伴。

过去,只要开闸生产,就能以产量换销量,以规模压成本;

现在,如果没有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生产越快,就意味着衰弱越快。

北京大学国发院陈春花教授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微信内部分享中提到:“这是一个认知范式的转变,企业从“求赢”到“共生”,从“企业为中心”到“客户为中心”。

要转型,如何做?

图片

我们看到,能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并抓住机遇的,可能是数字化。

德国提出工业4.0的「二维战略」,也就是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来推进工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纵向连接丨管理的敏捷度: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信息的顺畅、快速传递;

横向连接丨市场的敏感度: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产业链/消费端连接与协同。

图片

这不仅对所有的企业提供了转型的启发,也与我们所亲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轨迹相印。

图片

在制造业中,企业的人员数量庞大,信息能迅速从顶层传递到基层一线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一家特别的企业,它有 16 万员工、60 个子公司。这么庞大的企业,如何让高层的决策,敏捷地触达到一线员工?

图片

他们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了 48 套分公司系统、500 多个数字化应用,但使用企业微信之前,各子公司系统信息相对独立,数据不流通。通过企业微信,这家主攻基建的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终于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的统建。

从连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 16 万人,到连接中石化、中石油的几十万人,再到连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 700 万普查员,通过企业微信高效协作,这意味着「信息效率是生产效率的重要变量」。在数字化波澜壮阔的图景下,不论多么庞大的组织也能大象起舞。

效率也发生在基层一线:在中粮糖业,因为糖产品存在季节性,会招募季节性生产的工人,他们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一线工人「安全生产」,即便是刚入职的新员工,也能具备安全生产意识。

工人每天在企业微信上答 5 道不难的安全测试题,培养起安全生产的意识。依靠数字化的管理,连接每个员工,中粮糖业做到了安全生产零重大事故。

图片

不仅是基层员工,更要连接一线的生产机器——在机器 24 小时运转,员工 8 小时一班,三班倒的玉柴集团,9000 台机器的不停转就代表着生产效率。

以前,设备坏了,工人要报生产班长、维修班长,才能叫来维修人员,检修记录都是手动录入。整个过程前后要 8 小时才能完成。

而现在,每个设备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工人发现设备停工,用手机打开企业微信扫码,维修人员线上抢单维修,通过AI辅助,平均 30 分钟就能修好。重塑了考核方式,也保障了生产效率。

数字化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做给自己用的。人人会用的数字化工具,才能做到人人普惠、人人创造。

图片
造业通常有很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面对如此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庞大的外部团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呢?

在三一重工,他们通过企业微信的开放能力,研发了三一SCRM系统,可以和两万名经销商人员进行组织化管理,让动作整齐划一。

不仅如此,三一重工还能连接和服务最终端的购买者,不仅能给他们提供设备的监控、保修,甚至还能引入租赁方案,就这样创新了商业模式。

图片

而同时连接上下游的最佳实践,就发生在索菲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