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六章

 人也昔兮 2021-10-15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此章名曰:不言者生。

这一章言于世人:做一个明达之人,知道不言之有道。

经文一开始,直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知者,指的是什么人?当然是知道大道的人,有大德之人。不言呢?我们常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么,老子说的不言,该如何理解?不言,不是不说话,老子说不言,指的是不说不合道的话。言欲,言利,言名,言得,言贵,言强,言荣,言富,此言皆不合道。其实不言,实则是不想,心无念,没有妄心,即无妄念,无妄心妄念,即无妄言。无心无念无言则无行,无妄心,无妄言,无妄行,守静归根为善。是谓明达。

言者不知,是反说,既然知者不言,自然,言者就是不知了。反说,是很有意义的,它不光是证说“知者不言”,更重要的是说还有一种人,这种人因为不知,所以特别爱说话。当然是爱说无道的话了。

下面,老子告诉我们不言的方法: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再直言一句:是谓玄德。

塞其兑,就是塞上嘴巴。闭其门,就是闭上眼睛。

理解老子这句话,应该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知道,老子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不是对草木说的,也不是对日月说的,天地草木也有眼睛,也有嘴巴,但天地草木的眼睛和嘴巴是自关自闭着的,道化生天地草木的不言自性用不着天地草木“塞其兑,闭其门”;只有人,虽然其本性也善也静,但常常生妄心,一有妄心,就多言。所以,对于人而言,不能靠道赋予人的自性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眼睛,管住自己的嘴,就必须时常给自己以提醒,翅眼睛闭上,把嘴巴堵上。其二,堵上嘴巴就可以不言了,为什么还要闭上眼睛。不言,与眼睛有什么关系?有,眼睛见色,见色起不善之念,有了不善之念,就会有妄言,而后就是妄行。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妄言从心来,妄心起于眼见。所以,要闭了眼睛。其三,塞和闭,这是人的两个归根行为,应把它与草木的自然守道区别开来。你听听老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选用的这两个词语,塞,闭,用我们今天的语气读一读,你就可以品味得出来,对于那些不知之人,要想不言,就只能堵塞自己的嘴巴,闭上自己的眼睛。而有道之人,就不用这样,不塞兑,不闭门,一样可以不言。因为他们是知者。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在第四章论说道之用时说过这四句话。老子在这里一字不改地又说了一遍,那么,这儿这四句话,能完全像第二章那样理解吗?当然不能。那么,这四句话在第四章和这一章该该有怎样的不同理解?

我在这里,把“其锐,其纷,其光,其尘”的意思重述一下,便于对这一章里这几句话的理解。

道化生天地万物,这是老子对宇宙的根本世界观。由道化生的天地万物,其根为道,道是天地万物不离其宗的根本,这个根本,是道在化生天地万物时,赋予天地万物的本性,道同时又赋予天地万物自己守其道的自性。在这样的前提下,道化生了天地万物的万象之形,万象指的是,万物各具形貌形态,万物各有其象。有万物,就有万象,万象是万物自性的外在形象,万象生成万物生生不息之大势、共势。有此大势,万物才可能共存,才能恒常。才能生生不息。

作为万物的个体,其自性会有“锐、纷、光、尘”这四个方面的自知,锐,锐进,万物之个体,自性有独自锐进之能,就是说,作为万物的个体,有“一花独秀”的性与能;纷,纷乱,万物之个体,既然具有锐进之能,自然就有纷乱生长之意之力;光,万物个体生存的声色之象,万物个体的声色之象,可依锐之能,纷之力,呈现超强之象;尘,大与小,强与弱之分,微如尘,在天地间,与其它万物一样共造大势,其生守善有道,为合道之物,何微之有,天地万物自当与自体以外的所有“同其尘”。

道化生天地万物,以“不辞”而守天地万物,这样的不辞,不是道自己把握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而是赋予天地万物以自性,让天地万物能够守道,以自性把握自己的任性。这样道在化生天地万物的时候,就克服了一个矛盾,既要化生天地万物,又在抑制天地万物个体的生存任性。

自性如何把握万物个体的任性,靠道赋予天地万物的道之自性。天地万物的这个道之自性,可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我们今天看天地万物,是不是如老子所说的这样,万象丛生,天地间中正平和,因为天地万物各守其道。各有自性成德,万物以自性之德,挫自己之锐气,和于天地万物;除自己之纷然之能,和于天地万物;让自己的光色之象合于天地万物,不逞强;与天地万物共依存,共成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之大势,没有彼此之分。

在第四章里,这四句话,老子说的是天地万物之自性之道,是道体现在天地万物身上的妙用。

现在,我们来看这四句话在这一章的表达:

锐,指人的妄行;纷,指人之纷乱之妄心;光,指人妄言之声色;尘,指人形象。

明道之人,心不纷乱,不生妄心;妄心不生,即无妄言;没有妄言,其行无为;如此之人,其形中正。

老子在说完“塞其兑,闭其口”之后,再说这四句话,是要从根本上让人不妄言,从根本上归道守道。光是堵嘴闭眼是不能从根本上不言的。

所以,老子最后直言:是谓玄同。玄,天,老子说,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与天同,与天地万物和,达到天人合一。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如此得道,有道,守道,哪还有什么亲与疏,得与害,贵与贱之说呢?

故为天下贵。

道本来不分左与右,不分上与下,不分内与外,不分大与小,不分贵与贱,不分强与弱,只有混元无极之道,才是最为珍贵的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