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常养五脏,人弃常,则妖病兴

 图书 馆员 2021-10-16

五常养五脏,人弃常,则妖病兴

如果这五种衰相出现了,该怎么办呢?应该把五毒解掉啊!可是现在科学家一致都认为科学技术唯一不能作用的就是人的情绪。

这该怎么办?不怕,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高智商之人,齐聚巴黎,共同认为,要解除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疾苦问题,必须回归到两千年前,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用的是儒释道三根本。

其实这点在汉朝时我们医圣张仲景,早就想到了,他在《伤寒论》序上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这句话读明白了,《伤寒论》后面那些东西就不会出现了。

什么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用着五常来养五脏,五脏出问题了,是因为人们这五常丢失了。

《群书治要》上讲,人弃常,则妖病兴。

这五常不要了,五毒就来了,五种衰病之相就出现了,五脏也就损了。

所以《清静经》上就讲,人生贪求了,烦恼妄想随之而来,于是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常处于病苦之海中,就因为这一念的贪求啊!

俗话讲,贪为不足,求人气短,你越贪求,身体气越短,精血越不足,你想不病都难啊!

相反你与世无争,与人无求,身心清静,精气神自动充满恢复,这叫求则不安,安则不求,真正心安神定的人,他是不会外求的。

我们来看,如何用五常来养五脏,把五毒解掉,让五种病衰消失。
在古籍中记到,大家可要认真做好笔记哦,过了这存就没有那店了。

仁慈木,明礼火,信实土,响亮金,智慧水。
仁慈是养肝木的,人一仁慈,肝功能会很好,人一旦有杀戮之心,像玩游戏,打打杀杀,肝很容易就动性起火了。

所以大家看到那些仁慈的人,都少病长命,不急不躁,缓和安详,好像多跟他们呆在一起,都很舒服一样,这叫仁者寿。

任何物质补肝都不能取代仁慈来养木,有仁慈肝才能有生生不息,才能舒畅条达。

明礼火,这火之所以光明,是因为人能礼让,太阳越把光和热让出去,越光明,心脏越把气血让出去,一点都不吝啬,功能就越强。

你一念不想让了,心脉就有一念瘀血,这是不智之举啊!

信实土,为何现在脾土问题成为时代病?大家经商做人都不讲诚信了,你看谁的脾胃最好?老实勤劳的农夫,他们脾胃最好。

你看过九十多岁的老人天天干活,一餐还吃三大碗饭的吗?凭什么?凭他不讲谎话,老实安分地干活,而且还接地气,这叫信实土,人越诚信,他的土气就会越充实,土气越充实,这叫什么?叫厚德载物,身体就会越好用。

响亮金,为何很多人郁闷了?《黄帝内经》叫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的魄力不足,它就容易抑郁,你看那些军人嗓门高,体魄很好,踏军步都发出响亮的声音,那是浩然正气,叫声响亮,可以让人魄力发出来。

所以老师带大家入山时,常对一些抑郁郁闷的病人讲,喊出你们的名字吧,越响亮越好,越郁闷的人,越不敢喊出自己的名字。

即使喊了也像蚊子叫那么大声,这时胸肺气不够了,那些越能喊出自己名字的人,干脆利落,肺气足,偶尔抑郁,也相当好治。

大家明白我们诵经的三要点没有,你看今天诵《清静经》就不同了,如果大家诵完经后干干舌燥一定是不得法,用我们这诵经三要点去诵,绝对口舌生津,肺气充足。

第一声音就要洪亮,洪亮就叫响亮金,每诵一个字,肺气就壮一点,浩然正气就足一点,这响亮的声音是跟天地浩然之气相通的。
而经典又是天地浩然之气所化,你用响亮的声音,就能打开它。

第二吐字要清晰,诵得越清晰,定力越好,清晰到一字不错,一句不乱,那你诵经的定力就真正练到了。

所谓定者,不乱也,你想一下,每一个字都那么认真恭敬,不让它错,这定力能不长吗?

第三要慢,像打太极那样,慢了你不着急,身体就回处于安详清静状态,你看如果打太极的速度,像练长拳那样,那么你打完了,不是气喘吁吁,就是心慌心悸。

大家一按着诵经三要点去诵时,马上就可以感受到原来诵经也是人生一大享受,而且是戒定慧一次性完成熏修的一种法门。

你看经典本身就富有智慧,你用响亮的声音诵读,就把你的阴暗破除,这是修慧,诵时缓慢不乱这是修定,吐字清晰没有错漏这是修戒,戒定慧一次性完成,所以你越是这样诵读,会发现,身心越清静,烦恼越少,这就叫进入状态了。

而智慧水呢?是讲人明智有智慧后,肾水才会不断地充足,在一个人还没明智开慧之前,它身体都处于消耗福报伤精状态。

一旦智慧显露,明理了,他身体精气神的磨损耗伤会减到最低,你看我们一讲完《伤精病象图》就有小伙子发誓不手淫了,就有做妈妈的知道家里孩子出现杂哪里了,就知道伤精的真正危害了,回去后知道如何教育袜子。

你看这智慧多么重要,没智慧父母先天给你肾水再足,也会让你挥霍一空,智慧充足,你即使身体差一点,你知道如何让自己少耗损,你的身体也可以很耐用。

所以老师常问那些病人说,究竟是一辆二手车开得久,还是一辆新买的宝马开得久,明理的病人都会说,要看是谁在开。不会开的人,宝马很快让他开成废铁,会开的人,二手的旧车,他都可以用得很好。所以会与不会就看你智慧。

明白这道理后,我们就不会抱怨父母给我们什么身体,不会抱怨我们的处境待遇命运,一切都由我们智慧做主,我们智慧上去了,所有担忧的问题,纷纷都解除了,这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智慧没上去,小事变大,大事就解决不了,结果小毛病都折腾得你够呛。

所以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那些得到智慧的人,都是保持常清静状态,记住不是在这里听课,在练功房打坐时清静哦,而是日用生活中,每分每秒都相当清静,那才叫真功夫诊清静。

这五堂《清静经》与中医养生,我们花了五个晚上讲完了,在这里感恩大家来听,没有大家前来这里听,没有老师创造这个山庄,我们也没有机会再这里讲,我们这种讲法只是方便讲,俗话说,无方便空究竟,但也不能够认方便为究竟。

讲过程中可能有很多讲得不成熟不透之处,甚至牵强附会,错漏百出,这点要请大家多多包含。

但是讲过程中只要有一两句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心愿已足。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你看一两句良言善语,可以让国家兴盛起来,何况是我们这身体,中医讲理身如理国,言语的力量不可思议啊!

如果你去找三千大千世界的红参、丹参来补心活血,真不如行持一两句《清静经》的效果那么好。

果能澄其心,遣其欲,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你没有不很快幸福健康的,在这里再次祝福大家,身心清静,心若浮躁,当安心向下,心若散乱,当缓慢安详,这样自然无量寿福!

文源:通玄医道

上医学:自性之五德养性

《中庸》里“率性之谓道”一句话的意思,这里在简单讲一下。“率”是随顺的意思。随顺自性就是道,道就是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是自性本然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规律。道一作用就会有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德,德就是道的功用。性是常性,道是常道,德是常德。常德再具体一些来说,又分为五种,简称为五常或五德,这五种常德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常德都是从我们自性流露出来的,是循自性而为的结果。

这五种常德又被称为内五行,内五行和我们身体的五脏是对应的。仁对应的是肝,义对应的是肺,礼对应的是心,智对应的是肾,信对应的是脾。简单来说,仁养肝,义养肺,礼养心,智养肾,信养脾。

另外还有五志与五毒。五志就是怒、悲、喜、恐、思。五毒就是怨、恨、恼、怒、烦。其中,怒即属于五志也属于五毒。五志、五毒对我们的五脏都有很大的影响,五志之中的怒为肝之志,悲为肺之志,喜为心之志,恐为肾之志,思为脾之志。五毒之中怒伤肝,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烦伤肾。

下面我们就以五常为论述重点,讲一讲五常以及五毒、五志分别对五脏的影响。

第一,什么是仁?仁者爱人,要推己及人,爱人如己。仁者首先要做到自爱,才能爱人。一个人若不自爱,爱人也是假的。什么叫自爱?自爱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爱自己,或者说这种理解是比较浅显的理解。自爱的真谛是用“自性”关爱自己的身心。以“自性”为指导,让自己的身、口、意都循着“自性”而为,这才是真的自爱。循着“自性”而为,这叫道法自然,是真正的顺其自然。自然就是自性本然,是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为什么。不论是做事业,还是养生、调病,若顺着“自性”去做,人生就不会有障碍。今天我们这里谈的养生和调病,我姑且将其命名为:自性养生、自性调病。

不以“自性”为指导,全凭习性用事,这叫任性,任由习性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不叫顺其自然,这叫任其自然。把“顺其自然”变成“任其自然”是对道法自然的曲解或误解,是消极的行为。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叫胡作非为、叫肆意妄为,叫任性而为。胡作非为、肆意妄为、放肆自己的意念、不懂养生常识,不愿意用自然法则约束自己的念头和习气,任由坏习气控制着自己的身体,操纵着身体胡乱的行动,这样的人生怎么会顺利?这样的身体怎么会不生病?他的生活肯定会乱七八糟,人生肯定会一塌糊涂。就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之前我曾用在家庭教育方面,但是,我认为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准则,在养生、调病上同样适用,这个结论就是:顺其自然而不任其自然。

仁德对应我们五脏中的肝脏。仁德养肝,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他的肝脏就好。怒是五毒之一,怒伤肝。《黄帝内经》说:“肝主怒。”常发怒、常生气的人最易得肝病。仁者爱人,有仁爱之心的人,他懂得爱人,他与人没有对立,因为不对立,所以没有冲突矛盾。没有冲突矛盾,所以他很少会生气,很少会动怒,所以他不会得肝病。现在人很多得乳腺癌、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甚至中风、半身不遂、眼花耳聋、眼歪嘴斜等疾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生气动怒引起的。我们细细观察得这些病的人,他要么是爱生闷气,有气强憋着、有委屈强忍着,要么脾气特别大,总爱发怒,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明里暗里的与人较劲儿等等。肝主筋,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他通常会对人冷冰冰的,对人很冷漠,甚至冷酷,身体没有温度,这样的人经络最容易淤堵,手脚容易麻木,这种病就叫麻木不仁病。

仁者无敌。《黄帝内经》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他的肝脏好,肝脏好,他就有勇有谋。他心胸宽广,与谁都不会产生对立的念头,因为没有对立,所以他眼里没有敌对的人,因为没有敌对的人,所以说他天下无敌,是大将军。

第二,什么是义?义者循理,理是道理,人要讲道理。不合道理的话他不说,不合道理的事他不做,不合道理的念头他不想。道是中道,中道是平衡之道。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所讲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平衡。关于中道,不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我们后面会专门论述。

义德对应我们五脏中的肺脏,义德养肺。一个人讲道理,念念都守着中道,他的每一呼一吸就会很平和,呼吸平和就能养护我们的肺。他不会得哮喘、肺痨、肺气肿等肺和呼吸道相关的疾病。

恼是五毒之一,恼会伤肺。一个人爱恼人,就容易得肺病。恼人就是爱嫉妒人、跟人记仇、什么事都记在心上。一恼人,他的气就不平,一呼一吸就不均衡,就容易伤肺,伤我们的呼吸道。一恼人,他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一对立就容易产生对抗,自己与自己对抗,一对抗就容易破坏我们的肺脏,肺部就容易上火、产生炎症,也就是肺炎。肺火上延就会灼烧我们的呼吸道,引发诸如哮喘、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我们常说恼羞成怒这个词,恼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怒,怒气不仅伤肺还会伤肝。

悲为肺之志。除了恼之外,悲和忧这两种情绪也会伤肺,因为肺主气,忧和悲都会消耗体内正气,造成上焦不通,营卫之气郁结不散,淤积成热,从而伤及肺脏。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肺弱了,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第三,什么是礼?礼主敬。敬是恭敬,是敬畏,恭敬父母、恭敬师长,敬畏自然,敬畏有道之人。要恭敬、敬畏天地一切的人、事、物。敬的另外一面是谦,敬是敬上,谦是谦下。敬上和谦下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只敬上不谦下,不是真正的敬;只谦下不敬上,也不是真正的谦。

敬上谦下的具体落实就是老子的“四不自”,一不自见,二不自是,三不自伐,四不自矜。

一不自见。不自见就是自己若没有正知正见,对事和理没有参透之前,不要乱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则,就容易把事情搞得越来越乱,把真相越来越搞不明白,自己头脑越来越糊涂,越来越心烦气躁,就容易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

二不自是。不自是就是不自以为是,不要总认为自己的见解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更不要总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真理虽然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路却有千万条,任何事都有多面性,都可以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去解释,我们知道《易经》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个维度,六十个看问题的视角。我们应该常问一问自己的心: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你觉得你觉得正确的就一定是唯一正确的吗?当我们不自以为是的时候,当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保持着一颗恭敬的心,一颗谦虚的心的时候,事实真相会自然彰显出来。所以老子说:“不自是,故彰。”

三不自伐。“伐”字有人解释为“夸耀”的意思,不自伐就是不自我夸耀,当然这样解释也是行的通的,但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前面刚讲到“不自是”,这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理解一下这个“伐”字,不妨将其理解为征伐、讨伐。那么,不自伐就是不自己讨伐自己,不自己跟自己干仗,不自己跟自己打架,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切随顺自然。自己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一种情况是自己发现自己有了过错。发现自己有了过错,对后果十分敬畏,后悔了、内疚了、忐忑不安了,敬畏的过了头了,自己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无法饶恕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会犯错,内心纠结不停。

在《论语》中,孔老夫子曾感叹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老夫子的意思是说,他从没有见过能够发觉自己的过错后,能从内心自己控诉自己、起诉自己、自己谴责审判自己的人。”你看看,这样的人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孔老夫子说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几个敢于这样做的人。可见,我们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并当下真诚忏悔,勇于改过,就已经很好了,何必总是耿耿于怀,纠结着不放呢?完全不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自己过不去。若心里总是纠结、总是内疚,一辈子生活自悔恨之中,请问,我们的心何日才能重见阳光呢?

恨是五毒之一,恨伤心。恨别人、恨自己都会伤自己的心,容易引发心脏相关的疾病。纠结的久了,就容易得抑郁症、忧郁症,忧郁心重了还会伤害我们的肺,多不划算?我们只要当下忏悔、当下改过,不自伐,就不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生病,就不必要整天吃药、打针甚至动手术,我们的身体健健康康的,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这不就是大功一件吗?所以老子说:“不自伐,故有功。”

四不自矜。矜是矜持,什么叫矜持?放不下面子,放不下身段,不肯屈就,总是端着架子,爱面子,爱慕虚荣等等都是矜持的心理和表现。总之,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人这一辈子就是那么点事儿,简简单单的活着,多好。你总是带着个面具、端着个架子与人交往,累不累,不仅自己累,还累人,让人看的都累。你总端着,能坚持多久呢?到头来把自己累坏了,累趴下了,生了病,得不偿失,多不值得。因此,我们只要肯摘下面具、放下身段,身心都会轻松,就会不生病,就能活的健康、长久。所以老子说:“不自矜,故长。”

综上,老子的“四不自”是对“礼”的敬上、谦下内涵的具体落实,我们把“四不自”落实好了,身心就会获得康宁,就不容易生病。

礼德对应我们五脏中的心脏,礼德养心。敬上谦下,一上一下,上下无碍,我们的气血运行就会通畅无阻。就不会整天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我们的心就会平静、安宁。比如鞠躬,就是落实礼的一种很好的具体形式,当我们对人弯腰鞠躬时候,我们的心肾会离的很近,心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我们躬一鞠下去,心肾一相交,肾中真阳上升就会温养心火;心火下降就会节制肾水的泛滥而助真阳;同时肾水又能制心火,不使其过亢且有益于心阴,这就是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肾藏精,心藏神,心肾一相交,我们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若我们鞠躬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谦虚,那么,我们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我们的事业也容易获得成功。心肾若不相交,也就是水火不济,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调,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的心悸、心烦、心慌不安、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状。

第四,什么是智?智是理智。什么是理智?理就是道理,智就是智慧。道理就是道的真理,懂得道的真理,才是真理智,才是大智慧。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的运行规律总是和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是反着的,是逆着的。大多数人所讲的道理通常不是真道理,是被习气所染着、被习性所控制着的歪理,这些人通常缺少正知正见,没有辨别正邪、是非的能力,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头脑容易发热,不够冷静,很多时候是感情用事,凭一时冲动就做了决定,因此他很容易迷惑,做事很容易朝令夕改,半途而废,他的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他的性格也容易多变,喜怒无常,暴饮暴食,感情用事、冲动决定等等,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表现,理智的人头脑冷静,起心动念,每个抉择都循着道理来,所以他有智慧。

智德对应我们五脏中的肾脏。肾主智,中医理论认为,一个人有智慧,思维能力强,主要是因为肾气充足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肾还主骨生髓,而脑又为髓之海,“肾主骨”一个人肾气足,骨骼就强健。相反,肾气衰败会出现骨质疏松、腰酸背痛,甚至牙齿出现松动等现象。“肾主骨生髓”肾气足的人,骨骼里的骨髓也是充满的。而脊柱里的脊髓和我们大脑里的脑髓是连通的,大脑的脊髓液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脊髓液充满,他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一个人经常泄漏肾精,肾精所生成的脊髓就会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脊髓中,大脑就不灵光了,出现记忆力减退、经常忘事、反应迟钝、头晕、头胀、失眠等状况,身体也会导致衰败的状况。

烦是五毒之一,烦伤肾。一烦躁,肾精就容易耗散。同时,烦多了就会成为怨、恨、恼、怒等情绪,肾火就容易上延,灼烧心肝脾肺。

另外,恐为肾之志,恐也会伤肾,前面我们讲到礼德养心,人不知礼,见人通常会诚惶诚恐,出现肾水与心火不济,就容易出现很多病症。另外,肾水与心火不济,也会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人不知礼,就不明理;不明理,就不理智,不理智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后不是后悔就是恐慌,恐则气下,人在恐惧的状态下,就会造成肾脏所在的下焦中的气机闭塞不畅,就会造成遗尿现象。

肾由肾精和肾气两部分构成,肾精是肾脏的物质基础,而肾气是肾脏外在功能的表现,所谓精属阴而气属阳,肾中精气强盛,人体生命活动就正常,反之,人体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肾里面藏着真气,藏着先天肾水,是人体最大的发电厂、能量供应站,肾脏一旦出来问题,就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四个脏器,都出现问题,比如,心五行属火,肾水制心火,一个人若肾水不足,肾水不制心火,就会造成心火上炎,情绪上出现烦躁、发怒、等现象,脾气也会比较大。

另外,从五行理论来讲,肾五行属水,肝五行属木,肾水生肝木,一个人肾气充足,他的肝气也会柔和,性格平静谦卑,不容易生气动怒,身体的分泌、代谢、排异等本能系统就会正常的工作,因此他就容易健康长寿。

第五,什么是信?信是言而有信,是信用、是诚信,再往深处说是信仰。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信是道源功德母,大自然是最守信的,春去了夏来,夏去了秋来,秋去了冬来,冬去了春来,四季更迭,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潮水的涨和退,从不失信,这就是大自然的性德。

人无信不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中的人,与大自然是一体的,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必须效法大自然的这种性德,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事实上,我们人的每一呼一吸,心脏的一收一张,脉搏的跳动,内分泌的活动、胃肠的蠕动,女性的卵巢活动,排卵、月经周期等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这也是“人法地,地法天”的性德表现。人若不守信,任由自己的习性当家作主,就会做出失信的事,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规律,穿衣没有规律,没有规律就破坏了身体的正常规律,破坏了规律,身体就会得病。呼吸不正常,心跳不正常,内分泌失调,肠胃失调,月经不正常等等,很多都是破坏了规律的结果。破坏规律就是不讲信用,对自己都不守信,连自己都欺骗。

信德是其他四德的基础。因为它具有承载的功能。一个人的健康也好,人生之路也好,要是没有信德作为一个基础存在,那么仁德是假的、义德也是假的、礼德也是假的、智德也是空的。因为没有信念、信仰、信德作为支撑,来养育,那一切都是空的。信德缺乏的人,其性格经常表现为猜忌多疑、疑神疑鬼,处事待人蛮横蠢笨,经常埋怨他人、无事生非。明明自己错了,死不认账,一定要找到一个对象、找到一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一个人没有信用,常常欺骗人,就会常常被人骗。不是别人有意想骗他,那是在提醒他不要骗自己。

信德对应我们五脏的脾脏。信德养脾,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脾脏就好。反之,一个人若不守信,常常欺骗别人,他的脾脏就容易受伤。因为他欺骗别人,也就会常常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心,经常说违心的话,干违心的事,违心就是骗自己。说话骗自己,做事骗自己,甚至连吃饭也骗自己,骗自己的舌头,骗自己的胃,明明吃的是垃圾食品,骗自己舌头说那就是自己需要的;明明吃饱了,骗自己的胃说多吃一点没事等等,骗来骗去,最后把自己骗了进去,病来提醒你不要继续行骗了,他不听啊,继续骗,最后把自己的命数骗没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心五行属火,脾五行属土。心火生脾土。一违心,心火不能生脾土,就伤脾,脾胃就容易生病。脾脏受伤,运化功能失司,水谷精微就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就会导致心肝肺肾都受到损害。因此,一个人讲诚信、有信仰,就不会失信,我们的身心就会健康康宁。

脾在志为思,思为脾之志,正常的思虑、思考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常态,不会影响到脾脏的健康运行。但是思虑过度,或者思来想去总是得不到确定的结果等情况下,首先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气机郁结阻滞,这是什么原理呢?因为我们陷入思考也就是处于沉思的状态,通常是气聚神凝的一种定态,定本身是好事,儒家《大学》里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处于定态之中,我们身体四肢乃至全身每个细胞分子都处于动态平衡与平静的状态,我们的自性才能安住于心上,我们才能以自性真心为参照标准,不断的滤除掉因妄心、妄念所导致的各种污浊杂质,最后证得纯净纯善的光明自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但是,思虑过度或思而不得,就是自性不能安住于心,心田仍然布满了习性的种子,习气如杂草一般,越思它越疯狂的生长,心就定不住,越思越烦恼,烦伤肾,恼伤肺。一烦就会耗散肾精,肾精耗散首先造成肾亏,肾脏受伤。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脏若要正常的运化五谷精微物质,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肾脏受伤,肾阳火上炎,灼烧中焦脾脏,脾土就会板结,表现在情绪上就是烦躁,脾气大。肾阳火耗散,不能温煦脾阳,就会出现腹部冷痛、四肢浮肿、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一恼,肺就容易受伤,脾土生肺金,脾为肺之母,按照五行理论,子受伤,母肯定会受伤。肺病日久,会导致脾脏的运化功能失常,脾气虚弱,从而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纳食不化、腹胀、口淡不渴、大便塘稀等病症。

怨是五毒之一,怨伤脾。一个人经常怨人,经常生怨气,怨气郁结于胸,导致三焦不通,脾胃失调,引发诸如膨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炎、胃溃疡等脾胃疾病。

以上就是五脏与五常、五志以及五毒的关系,另外在中医理论中,五志也遵循这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怒属木,悲属金,喜属火,恐属水,思属土。

中医称心理上的病为情志病,情志病就是五志引起的,通过五志的相生相克也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比如悲属金,为肺之志。怒属木,为肝之志。悲胜怒,我们可以用来悲来治疗因怒而生的疾病,这就叫“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

再比如,喜为心之志,五行属火。恐为肾之志,五行属水。肾水制心火。过喜会使心神涣散而失常,造成心不能制火,就会出现癫狂症状。我们都学过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多年考试,都没有考中,这一年终于时来运转,中了举人。不料乐极生悲,大喜过度而精神失常,变傻了,这就是肾水不制心火造成的。结果,被其岳丈一巴掌又打得清醒过来,精神恢复了正常。这是因为范进平日就惧怕岳丈,所以被岳丈一巴掌打下去,受了恐吓,肾水制服了涣散的心火,疾病即时而愈。

再来,思为脾之志,五行属土;怒为肝之志,五行属木。肝木制脾土。

前面我们讲过,思虑过度会伤脾脏,出现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脾气大等现象,日久便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后汉书·方术传》记载说有一位郡守,因思虑过度而致病,四处求医都治不好,最后便派人找到了华佗,华佗便写了一封信转交给郡守,华佗在信中把郡守怒骂了一番,郡守见到信后大发雷霆,怒气冲天,呕出几滩恶血,病竟然不治而愈了,这就是肝木制服了脾土的结果。

以上就是对五常、五脏、五志、五毒的简单论述,从论述中我们可知,只要我们守住了五常,我们的人生就会顺利,身体就会健康。守住五常,就会有常性,明常理,有常德。不知常,胡作非为,肆意妄为,人生就会多灾多难。

中医讲正心的养生方法

人人都会生病。为什么生病呢?病是相对不病而言的。就正邪来说,正气为不病,邪气则致病。中医以正为本,以邪为标。事实上,只要正气健旺,即使有点邪气,也不会表现为疾病。如何养正呢?中医以身为标,以心为本。身病源于心病。所以说,正心既能防治疾病。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正则五脏六腑皆正。正心是治病大法。那么,当如何正心呢?

一、意诚则心正

《大学》讲:“意诚而后心正”古贤通过诚意来正心。

《大学》中阐发了生活中常见的“四不正”:“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由心所生之情志,其影响到心,使心不能正常发挥统率五脏六腑的功效,导致疾病的产生,即心不正则身不正。

二、安心使心正

之所以会生病,缘由心不正。心者,本也,身者,末也。身病源于心病。正心即能治病。

要想正心,先需使心安和。凡是疾病,必有心结。若能通过感恩、反省、忏悔、认不是等方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就能打开心结,使心神得明,内心得安,脏腑气机自然能恢复到正常功能。

三、明五常则心正

儒家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对应五脏,仁应肝,义应肺,礼应心,智应肾,信应脾。做好五常,即能安和五脏。

心者,神之本;心火者,君火也,君火以明。五常之中,礼应于心。守礼即能正心。若能明五常之礼,使心神安而后五脏自平。

道如水,总是流向低处,所以,要放低自己的心,谦卑则道生。需知“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低调做人,谨守本分,五常能明,则心自能正。

四、去除怨恨恼怒烦则心正

怨恨恼怒烦为五毒,五毒应于五脏,亦伤其五脏。

怨入脾而伤脾,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

恨入心而伤心,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恼入肺而伤肺,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怒入肝而伤肝,怒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嘴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

烦入肾而伤肾,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等疾病。

比如,怨人则脾病,要想治心病,先要不怨天,不尤人,找自己的毛病,看别人的好处,这样心境平和了,自然也就能不怨。

当五毒郁滞时,心神即被蒙蔽而不明。要想使心神重明,就要使君火复明。此时患者需要适当地宣泄一下负面情绪,就如雷雨一样,雨过才会天晴。宣泄之法,往往会大哭。而之所以会大哭,因为找到了他人的好处,认清了自己的不是。

五、致中和,心自正

《中庸》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中”,即心,即心正。

当一切可喜、可怒、可哀、可乐之事来临时,能保持心如止水,不生嗔念,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自然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若能达到这一境界,当然不会生病。

我们作为普通人,即使达不到这一境界,也当退而求其次,争取能适时适地消除负面情绪,这样也有益于健康。

何谓“和”?《广韵》释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即是顺应和谐中正的心理,没有怨恨恼怒烦。内心若能中正平和,那么疾从何生?病从何来?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起良好健康的心态,一方面可以从源头上防止消极情绪产生,真正从根本上杜绝疾病发生;另一方面,即使已经患病,也要保持心态安和,使心正,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对于病人而言,若能做好以上五点,那么,其心必正,其病必除。除病时,机体自身会通过汗、吐、下三种渠道将病邪排出体外,使疾病顿愈。

【经络】腹部经络一定不能堵!腹部是生命点,是五脏六腑的集装箱

如果腹部的经络不通,或是着凉等,就会影响脏腑,比如怕冷多汗、腹痛胀气、宫寒、皮肤粗糙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腹部的保健治疗很重要。
大多数肥胖者都是大腹挺挺、走路艰难、百病丛生。特别是肥人要降糖、降脂、降压,治疗都非常困难。

腹部保养为何如此重要?

1、根据经络分布的规律

腹部有7条阴经所过(六条阴经和一条任脉), 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

中医认为:阴属寒、寒则凝、凝则结、结则聚、聚则不通、不通则痛。

腹部寒凉是导致腹部肥胖、经络堵塞的最大原因。

2、“一源三岐”,腹部是人体生命点


任脉:有统任全身的阴经,调节五脏的作用

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调节六腑的作用

冲脉:总领全身气血,根据任督的调节,营养五脏六腑全身经脉。

图片

腹部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集装箱

包括脾、胃、肝、胆、腎、膀胱、大肠、小肠、子宫等脏腑,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脏腑机能。而腹部的保养对调理这些脏腑的慢性疾病会起到直接的效果。

图片

腹部经络不通容易出现的问题

1、虚寒体质(怕冷多汗、寒热往来.手脚冰凉)

2、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有血块)

3、内分泌问题(皮肤晦暗、粗糙、长斑、长痘)

4、肠胃不好(便秘、腹泻、腹痛、胀气)

5、肥胖、肌肉松弛、下垂、胸部萎缩外扩等

6、免疫力低,衰老的快

7.不孕不育,宫寒等

女性的腹部更容易受寒

女性本身就比男性怕冷,尤其是腹部,一旦着凉不仅会腹泻,还会影响月经,严重的还会致不孕。所以,女性时刻要注意给腹部保暖,平时少穿低腰裤。腹部是胸部到盆腔之间的部分,它内部的脏器包括胃、肠道、子宫等,而这些脏器都跟身体的衰老息息相关。

1、上腹部受凉致脾胃虚寒。

女人靠血养,血是脾胃“消化”所吃的食物转化而来。

其实“消”和“化”两者是不一样的,“消”如同冰块溶解成水,食物通过胃磨成乳糜状,“化”才是将乳糜状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血,这个过程如同水加热变成气,整个“化”在小肠中进行,并且靠消化酶才能完成。

而消化酶对温度非常敏感,胃寒腹腔温度一低,酶就怠工了,食物没有酶高效率作用难以转化,很多女性经常困惑吃得多吃得好,不见补就是这个原因。

2、下腹部受凉致宫寒

“女人十有九寒”,有妇科疾病或者子宫卵巢囊肿、痛经的女人,通常都是下腹部温度较低,中医里称之为宫寒。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腎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腹腔、盆腔内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弹性小,流到这里血液速度都减慢,女人腹温低,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血液流速会更加慢,毒素清理速度自然变慢,毒素淤积成为女人身体最大的伤害。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

  1、消除腹部脂肪,恢复美好身体,收腰、挺胸。

  2、加强肠胃的蠕动,改善便秘、便溏等问题,加强人体消化吸收,排除肠道沉积的毒素,有效祛痘、淡斑,呈现健康肤色。

  3、提高生命点能量,促进全身经络气血的畅通,改善月经失调、手足冰冷、胃部寒凉、失眠头痛等问题,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4、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功能,有效的预防三高问题,保护肝脏。

【中医经络回春】

通经络养气血,平衡身体阴阳,护全家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