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王堆三号墓:《帛书老子》

 炫叶楓雪 2021-10-16

马王堆三号墓:《帛书老子》

字数 1402————阅读约3分钟

▲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

《道德经》是一部出自道家始祖老子的著作。但关于老子的生平,目前只知道为春秋晚期人,至于生卒年,甚至是籍贯都有许多争议,可以说是谜一般的男人。

▲【明】张路《老子骑牛图》

传说,老子曾在周朝担任守藏史,其实就是图书馆管理员。后来,见周朝衰败,决定隐居山林。在经过函谷关之时,碰到了大散关令尹喜。并接受了他希望著书立说的请托,写下了《道德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一为道经,一为德经,共有81章。现今使用的版本,是由曹魏时期的经学家王弼校注的。对于魏晋时期的玄学发展,王弼功不可没,被视为曹魏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元】赵孟頫《道德经》

1973年开始发觉的马王堆汉墓,在马王堆三号墓中,同样发现了珍贵的《道德经》。只不过,马王堆的《道德经》并非写在纸上,而是写于帛上。帛书的书写规格与竹简类似,只不过是使用材质的不同而已。

在纸张发明之前,先是使用竹简,后开始采用丝织品缣帛。在帛书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朱丝栏,而这种栏目,其实是模仿了过往竹简一列一列的样式。也因此可以推测,帛书出现晚于竹简。

▲马王堆《老子甲本》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名为“甲本”、“乙本”,又可合称《帛书老子》。甲乙的分别,是根据《老子》的成书先后而定。有趣的是,关于《帛书老子》的年代判定,是根据内文的用字是否有避讳当时的君王名称考据而来。

在《老子甲本》的文中,可见“邦”字,由此可以推断,成书时,汉高祖刘邦尚未得势。因此,《老子甲本》的成书年代被定在西汉以前。除此之外,《老子甲本》的文字是出于篆字、隶书之间,从文字的演变进程来看,确是在秦汉之交。

▲马王堆《老子乙本》

至于《老子乙本》则在文中可见避讳刘邦的“邦”字,但却不见避讳汉惠帝刘盈、 汉文帝刘恒的“盈”、“恒”二字。在文字体例上,《老子乙本》全篇皆是以隶书写成,已经不同于甲本的时代。综上所述,《老子乙本》成书时间被断在西汉刘邦在位时期。

更由于《帛书老子》文书上字体的不同,可以明确知道在成书年代,汉字字体由篆书转为隶书的规范化进程。基本上,在刘邦在位时,汉隶已经成型。

《帛书老子》虽然成书较王弼校注的版本为早,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基本上就被视为是用一份原稿流传下来的。不过,若是提到目前最早的《道德经》文稿,那不是王弼校注的版本,也不是出自马王堆的《帛书老子》。目前发现最早的《道德经》,是出自郭店楚墓的竹简。

▲郭店楚简

但出自郭店楚简的《道德经》与现存的版本出入不小。而这些极小字数的改变,却可能直接影响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之间你来我往的攻击标的。在传世的《道德经》中,记载“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但郭店楚简上,记载的却是“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郭店楚简·老子》:“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小小的两字更动,却直接影响了当时儒家讲求“仁义”的认同与否。传世本的“绝仁弃义”,正好成为了当时尊儒抑道者最好的标靶。而至于百家争鸣时期的辩论究竟为何种情况,也因为居然会这种“下三滥”的串改而更加显得激烈万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