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爱遇上丛林法则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1-10-17

第二十六次读书会总结:

1 讨论了同性恋的形婚问题,这个是性倒错导致异性恋成为一个牺牲品的表现。一百多年前,同性恋还被当做一种精神病来看待和治疗,现在同性恋已经从精神病范畴剔除,只是作为一种性取向问题来看待。但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度还是不够高,所以导致部分同性恋迫于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不敢出柜,并且还要和一个异性组建家庭,如果那个异性是异性恋,那么这样的婚姻就会比较悲剧,如果那个异性也是同性恋,那么这样的婚姻也只是形同虚设,只是为了符合主流的异性恋的价值观,同性恋双方的性取向就会成为一种不可言说的阴影,这个可能也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 人如果活在父母亲情结的这个阶段,在择偶的时候基本都会选择父亲或者母亲一样的配偶,这样的配偶会像父母亲一样对自己好,同时还可以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但性生活可能就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因为潜意识的乱伦禁忌会阻止性欲的表达,在意识层面,人们会认为是夫妻太过熟悉了,从而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感从而导致性愉悦感降低,频率也降低,有时甚至可能没了性生活,女人可能会表现为性冷淡,男人有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勃起。但如果这个时候出轨,他们就会发现性欲还在,有时可能跟出轨对象的性生活要比跟配偶的更愉悦和和谐,那可能是因为,出轨对象才是真正的性爱对象,这是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的对外投射的第二个阶段,是一种步入成年人的成熟阶段的表现。但很多人陷入婚外情当中无法自拔和抉择,通常就是因为尚未从父母亲情结上升到性爱对象阶段。

3 从食肉这个问题延伸,我们一方面觉得宰杀动物很残忍,一方面又享受吃肉带给我们的快感,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状态?

有人认为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弱肉强食,去捕杀比自己弱的动物作为食物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丛林法则,这类人在社会中也会碾压比自己弱的同类,并且认为现实就是如此。他们会追求优秀,因为优秀就意味着可以把别人踩在脚底,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权力等,作为家长,也会要求孩子各方面都要优秀,都要比别的孩子好。等等。这类人通常都会活得比较焦虑,因为他们会担心如果不够优秀就会被强者“猎杀”,这个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又叫做“内卷”。

有一类人认为,我们为了维持生存的确需要食肉(即便吃素也是在猎杀生命,植物也有生命),而食肉动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要猎杀其他动物,比如狼,豹子,狮子等,如果阻止它们食肉,他们就会死亡,而饿死本身也是一种残忍。此外,为了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也的确需要食肉动物的存在。

无论如何,我们的确需要食肉,但我们可以心怀谦卑,谦逊和感恩,感谢其他动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让我们好好生活,活得更好,这种感恩之心也是一种尊重和爱,从动植物到我们同类身上不断延伸,就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种有爱的方式会让人感觉比较温和慈悲,也相对比较平和幸福。

但这个时候,又有个问题出现了,当这两类人相遇,也即是当爱遇上丛林法则,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