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1882年12月18日),蔡艮寅出生于原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大坝上(今属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 蔡艮寅6岁入私塾读书,10岁能文。12岁师从樊锥。光绪二十一年四月(1895年),湖南学政江标赴邵阳举行院试,未满14岁的蔡艮寅的文章获得江标赏识,遂补为县学生。14岁时,蔡艮寅又应岁试,名列一等。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5岁的蔡艮寅跟随樊锥赴秋闱(乡试)。经督学徐仁铸推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长沙的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唐才常等人,受到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赴上海,入南洋公学,同年赴日本留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随唐才常归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更名“蔡锷”,再赴日本。在日本先后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与日后侵华罪犯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同期毕业。 光绪三十年(1904年),蔡锷毕业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任职。1911年(宣统3年)7月,蔡锷被任命为云南陆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同云南省的革命派人士李根源、唐继尧决定举兵响应。10月30日,蔡锷在昆明举兵发动重九起义,将云贵总督李经羲逮捕,掌握了云南省大权。 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戴为云南都督。蔡锷随即改革云南的军事、政治。他清廉与果断的政治姿态使省政面目一新,结束了省内的混乱,成功掌握人心。1912年民国成立后,蔡锷继续担任云南省都督。 1912年(民国元年)1月27日,蔡锷成为统一共和党总干事。同年8月,脱离统一共和党。1913年(民国2年)5月29日,蔡锷成为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的名誉理事兼湖南支部长,不久便辞任。但是,此后蔡和梁的关系极为密切。同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蔡锷支持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害怕各地方势力坐大,乃将各地方都督召到北京,进行笼络并监视。同年10月,蔡锷入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蔡锷到北京任参政院参政、经界局督办等职,实际是暗中羁绵,使其无所用其力。 袁世凯帝制阴谋公开暴露后,在梁启超的主持下,蔡锷密召资州抚载到天津秘谋反袁事宜。同时,蔡与京中有关人员联络,与南各省军政人员密电往还,互相通气,并密派人赴桂、粤等省接治。 1915年底,在北京的蔡锷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反对袁世凯称帝,但因周围有袁世凯派人监视,所以表面拥护袁世凯称帝。实际上蔡锷先将母亲和家眷分批安排送离北京,随后经周善培策划,整日在市场、戏院、八大胡同妓院游荡,并假装迷恋妓女小凤仙,以麻痹袁世凯,使袁世凯减少了对蔡锷的监视。一个月之后,蔡锷装病,先入北京的日本医院,然后串通医院出具证明书,要蔡锷赴天津治病。经梁启超帮助,蔡锷随即潜逃出北京,赴天津,又易服变名,转道日本,经台湾、香港,于12月19日回到云昆明,受到云南督军唐继尧及滇军的欢迎。蔡锷成为讨袁二次战争的主要将领。 12月22日,讨袁各派领号人召开讨逆军事会议,蔡锷发表演说,表达了誓死反对复辟,维护共和的坚定信念,并号召滇军立即加入讨袁运动。会议决定以云贵为基地,发动反袁战争,定讨袁军为护国军,以表铲除帝制,保护共和国之意。依照辛亥革命的办法组建织“云南都督府”,设都督,为最高军事领袖,设总司令负责前方军事指挥,蔡被推为都督。讨袁二次革命的护国战争正式拉开序幕。中国近代史称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为“护国三杰”。 1916年(民国5年)春,蔡锷率2万人的护国军第1军在四川省的泸州、纳溪(今泸州市纳溪区)一带击败了8万人的北京政府军。随后,广西省的陆荣廷发表独立宣言,并派陈培坤率桂军出兵湖南,在5月6日至5月19日进行的武冈衡阳战斗中,决定性的歼灭湖南的北洋军。不久,袁世凯便取消帝制。 由于各抚军参与讨袁二次革命的目的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只能是一个暂时的松散的联盟。护国军主要领导人中除蔡锷、李烈钧和梁启超等讨袁较为坚决外,其他地方都督主要是借反袁之名,扩大政治影响,扩充地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目标也在去袁而拥黎、段,仍不能脱离军阀政治的底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随后,蔡锷获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益武将军,出任四川督军兼省长。时任国务总理的段褀瑞,更曾以职位相让,力邀蔡锷北上。后因蔡锷患结核病赴日本接受治疗而辞去四川督军兼省长职务。 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逝世。享年35岁(满33周岁)。国会议决为蔡锷举行国葬,为民国成立了以来得到此待遇的第一人。民间称蔡锷为再造共和第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