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掠影西葡(15)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1-10-18

二十、行走波尔图

如果说陈旧也是一种滋味,那么波尔图就有这种味道。站在主教堂的平台,俯瞰这座城市。依山而建的城市如潮水起伏,红色的屋瓦就是扑面而来的浪花,一派壮观。屋瓦之下,则如退潮之后的沙滩,许多杂乱。波尔图的陈旧,掩盖不住地展示在人前,尽管已经扑了许多粉。在欧洲有点历史的城市村镇比比皆是,人们也会以悠远的历史为荣,可历史是一把双刃剑,苍老与破败常常相伴而来。保养的好坏决定着城市的面貌,在我去过的地方里,乡村普遍优于城市,而城市中我更喜欢伦敦,喜欢那里的老建筑依然有着姣好的容颜。

品咂陈旧,其中的滋味不仅有衰朽,也有堆积,每个时代都会留下些痕迹,这在波尔图的地标——主教堂表现的尤为明显。建于山巅的主教堂更像是座堡垒,12世纪建造决定了它罗马式的主体,有敦厚的墙体、粗壮的钟楼,装饰简洁,雕刻不多。正门立面的玫瑰花窗是哥特式教堂常有的配置。与正门斜斜相对的广场纪念柱则雕饰华美,顶着皇冠,螺旋式的造型非常巴洛克。门前台阶的栏杆是盘绕的蛇,这些怪兽的形象也只会出现在早期教堂建筑中。走进大门满目金黄,正是黄金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喜欢的奢靡之风。主教堂一侧还有段巴洛克式的楼梯步廊,是18世纪扩建的,贴着漂亮的蓝白色瓷砖画,这才是波尔图,乃至葡萄牙最富特色的装饰。

蓝白色瓷画,在中国就称为青花。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原始瓷出现在商代,通过两晋隋唐的发展,瓷器在宋代达到高峰。那时的瓷色以青为主,也以青为美,对白色瓷器,特别是对青花的喜欢从元开始的。蒙古(蒙古帝国不等于元朝)是世界性的帝国,也是重商的帝国,欧亚大陆被铁蹄和商队联系成一体,不同地域的审美、技术、商品加速融通。蓝白色其实更符合穆斯林民族的审美,被蒙古接纳后,迅速在欧亚间流行。于是中国的白瓷和西亚的钴蓝结合,辅以浓淡相宜的笔法绘出花草人物,就成为行销海外的青花瓷。至明永宣时期,甜白瓷和苏麻离青的搭配更是推动青花瓷再上一个台阶。在欧洲王室贵族看来,青花瓷是来自神秘富饶东方的珍宝,趋之若鹜,一掷千金,甚至出现用一支军队换一批瓷器的故事。青花瓷的流行,催动欧洲制瓷的发展,荷兰代尔夫特的蓝白陶就是青花瓷的廉价替代品,终于在德国德累斯顿和麦森解开制瓷的秘密。后来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逐渐掌握制作蓝白瓷器的工艺,葡萄牙的瓷版画就是从那时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500年,2019年故宫就举办了“釉彩国度——葡萄牙瓷板画500年”的展览。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国家,被一片瓷画联结起来,世界从来就不会被自然或人为的疆界所束缚。

欣赏青花瓷器可以上手把玩,欣赏瓷版画就必须在城市里游走,波尔图的许多景点就以瓷版画而出名。圣本笃火车站距离大教堂不远,因站厅精彩的瓷版画,号称全葡萄牙最美火车站。走进站厅,果然聚集着许多欣赏瓷版画的游客,还有这此拍摄婚纱照的,足见其魅力。因为贴在站厅内,不会风吹雨淋,瓷版画保存良好。所有墙面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贴满,最上面一部分是彩色瓷版画,比较窄,记录着葡萄牙人出行方式的变迁;下面两部分则是蓝白瓷版画,面积大,是主体,讲述葡萄牙历史和风俗。作为中国人,很容易理解用同一色料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不同色彩光影的效果,中西方的差别只是在写意与写实的不同。驻足细观,巨幅的历史事件画人物众多,层次分明,细节丰富,堪称大作。风俗场景尺幅略小,人物神态更为鲜明,目光仿佛透出墙壁,正与观者对视。站厅面西,夕阳斜照,阳光射入,为瓷砖画镀上淡淡金黄。不知是否做了特别的处理,瓷砖并没有因日光反射而特别耀目,反而把光线漫散开,映得站厅内部辉煌通明。圣伊尔德丰索教堂就在火车站背后的山坡上,也有漂亮的瓷版画外墙。这不是特别出名的景点,游客寥寥,正好安静欣赏。外墙很容易被风雨侵蚀,瓷砖画确实有些釉面剥落,露出白底下的黄色,大体画面依然清晰,讲述耶稣和玛丽亚的故事。抬头仰望,蓝白瓷画与蓝天白云相映衬,清新中透着庄严。以釉面瓷砖装饰建筑在穆斯林国家并不鲜见,但在葡萄牙则上升为一种国粹,不再是单纯的重复图形拼贴,而是以整幅手绘瓷版画为主,欣赏性更强。葡萄牙的瓷版画发展,也与其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伊比利亚半岛最早的瓷版画中心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有鲜明的基督教艺术与伊斯兰教艺术结合的特征,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后,在曼努埃尔一世兴建里斯本和辛特拉的过程中,葡萄牙瓷版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恢复重建更加推动着瓷版画的发展,因为用瓷版装饰建筑墙壁,不仅美观,还有实用功能,比如反射阳光,比如隔离湿气等等。随后,欧洲绘画的衍变都在瓷版画上留有痕迹,从巴洛克到洛可可,再到新古典主义,应有尽有。

在最美好的夕阳中,我走上唐路易斯一世大桥。这座工业风格的大铁桥由埃菲尔的弟子(不远处还有座更早的大铁桥,是埃菲尔本人的作品)设计,分上下两层,上层跑轻轨,下层通汽车,行人上下皆可通行。我选择上层通过,视野极好。此时的杜罗河更迷人,阳光金到发赤,河水蓝到近紫,老城的橙瓦白墙不再鲜明,融在落日余晖中一色昏黄。依山而建的房舍,此处看去玲珑精巧,好似玩具屋般叠在一起。桥上满满都是看夕阳的人,山顶修道院平台上的人就更多,我不喜欢挤在一起,乘缆车回到河边,找个安静的码头,独自欣赏。夕阳落山,晚霞尚在,此时的色彩无比丰富,明黄、艳橙、澄青、湛蓝、瑰紫……天是一色,水是一色,城又是一色。渐渐灯光亮起,天色暗去,又是一番景象。顺便在码头边吃顿晚餐,大虾和章鱼是常见的海鲜,主食波尔图Francesinha三明治却很特别,用烤的多士面包夹住冷肉、火腿、香肠和牛排,包上芝士放在焗炉里烤,最后前再淋上啤酒、西红柿汁调和的酱汁。用料特别扎实,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干脆打包带走做第二天的早餐。走出餐厅,夜幕低垂,对岸的老城一山灯火,满河的波光摇曳荡漾,此时的大铁桥也不再风格突兀,融在灯火之间,很是和谐。

这夜色真是看不够,回到房间,我还站在阳台看了许久。波尔图如瓶中陈酿波特酒一般,封在岁月里,依旧有变化。杂质虽然在,韵味却悠长。真是百般滋味在舌尖,越品越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