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曾林松:哈什哈不再遥远

 追梦文库 2021-10-19

原创作者:曾林松|内蒙古阿拉善盟

哈什哈不再遥远

五年前,一条横穿腾格里沙漠的公路建成,打破了沙漠腹地哈什哈的亘古寂静,自此,哈什哈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嘎查间的沙石路也逐渐修通,交通便捷了,在这之前已建成的光伏发电系统,为苏木政府所在地和周边带来了光明,网络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哈什哈迅速从封闭状态融入于了当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中。苏木重建了新的办公区,周边新栽种了一排排树苗,商贸活跃了,牧民的收入明显增长了,许多房屋也进行了改造和重建。曾令人望"沙"兴叹的沙漠,现在变成了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依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沙漠景观,九湖源旅游景区建成了,公路边的第一座客栈一一丹德尔客栈也出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涌入了哈什哈,人气陡增的哈什哈热闹非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兴旺景象。

这都是短短几年间发生的事,这些变化令人欣喜,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阴阳相生,有利则有弊。哈什哈少了宁静,便会多了喧嚣,少了从容便多了浮躁,少了慢生活,便多了快节奏,多了便利与收入,也多了欲望与竞争,哈什哈这个世外桃源逐渐在躁动中蜕变。三年前,我以巡察专员的身份来到哈什哈,走村串户中,我遗憾地发现,草场矛盾、经济纠纷、贪欲膨胀的现象也滋生显露出来了,早在在通路前,违规违纪的事也已查出。我知道人性中本来就由良知恻隐和贪欲自私的两面性构成,经济越发展,利益越集中,越容易激发人的贪婪之心,所以这些年,国家从上到下的反腐力度与监督措施才会不断强化,加大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国民素质,也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有目共睹的是政风明显改善,公务员的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大大提升。社会在变,人心在变,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但总有一些是必须坚守的,二十年前,在我眼里是一片净土的哈什哈,应该依然有所坚守的珍贵东西留下来了吧!

前几日的国庆节期间,我应朋友之邀,再次来到哈什哈。长假即将结束,但仍然不时有外地的车辆游客进入哈什哈。这次我是抱着轻松游玩心情来的,我注意到景区周围、公路两侧都挺干净。具有蒙元文化特色的丹德尔客栈,院落整洁,客房窗明几净,就餐的三座白色蒙古包沐浴在秋阳中,两层楼的客栈旁,缀满了红彤彤果实的沙枣树,微微摇曳,一派安详的景象。临近中午,陆续有游客前来歇脚吃饭。客栈的老板乌兰扣正是朋友的妻哥,两口子忙进忙出,他的大姐在厨房里掌大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哈什哈人。三个人彼此默契,忙而不乱,面对来客,脸上总是绽露着平静的微笑。此次,国庆节假日进入尾声,游客少了,他们便邀请亲朋来聚聚。

中午,乌兰扣盛情款待我们,他殷勤地斟酒敬酒、端菜倒茶,他告诉我们桌上的小白菜、辣椒等蔬菜都是自家园子里种植的,干羊背子是春天晾的,哈什哈仍没有工业,空气和水都仍是干净的,所以晾出的干肉味道都极美。饭后,酒酣耳热的我们都休息了,等我们起来,见他们仍在忙乎,乌兰扣将花圃草丛里、院子边角的几片碎纸、塑料袋都拣拾起来,投入到垃圾箱内。我问他这些垃圾最后都是怎么处理的,他告诉我,所有可燃垃圾都运到九湖塬景区焚化区,通过焚化炉处理。收费吗?我问,他微笑着说:"免费的"。我几年前见到过景区的老板石总,他也是哈什哈人,在外打拼多年,回到家乡投资置业,即是敏锐地看到了这里开发旅游业的潜力优势,也是怀着回馈故土父老的一颗心,哈什哈的牧民也确实因这旅游业的开发,从牲畜销售、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受益了。

下午,我们坐乌兰扣的车去几公里之外的他哥嫂家,路上,朋友打趣地对乌兰扣说:"你们结婚十多年好像脸也没有红过吧!"这对勤快少语的夫妻,没有搭腔,乌兰扣只是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的妻子其实是上海知青的后代,除了身材五官纤巧外,已看不出一点汉族人的样子了。他哥的草场大多处于干涸的湖道中,今年干旱少雨,草场上只长着低矮稀疏的白刺和芨芨草,房子后面有一片用刺草枯枝围成的菜园子,里面种植的白菜仍是一片翠绿,快尽秧的辣椒大多也让阳光晒红了。羊圈内的羊全都是黑头的土种绵羊,周边游荡着四处觅食的哈什哈小黄牛。这种令人心绪安宁的景象一直没有变,只是房子大变样了。走进去,看到采光良好的屋内铺着地板砖,厨房里取暖的小锅炉、液化气灶、烧柴草牛粪的灶台,排布的井然有序,灶台全部镶着白瓷砖,擦拭的一尘不染,卫生间里抽水马桶、洗浴蓬头和楼房一模一样,只是房间内保留着两个大炕,以便于接待亲朋好友相聚时住宿。

与乌兰扣性格不同的是这个大哥性格直爽健谈,笑声朗朗,虽然他们都长得浓眉大眼,外貌很像。当提前煮好的,声名远播的哈什哈黄焖羊肉和几盘凉菜端上时,他与我们开始喝酒,但不让妹夫喝,并一再嘱咐声音喑哑的妹夫也少抽点烟,保护好嗓子,俨然一副亲哥的模样。这一天我喝了很多酒,我感到奇怪的是居然没有醉,第二天早上醒来,呼吸着荒漠草原上凉爽清新的空气,感觉神气清爽,就像没喝过酒一样。朋友哥俩笑着说:"现在应该叫你曾大量了"!我也哈哈大笑,这是我听到别人夸我有酒量,罕有的真诚声音。当吃完砖茶泡羊肉离开时,他大哥热情地说,欢迎随时再来!朋友故意带着失意的口吻调侃道:"来了酒也不让喝嘛!"随后,大家都在欢笑声中告别。回来的路上我说:"你的妻哥就像是亲哥一样关心你",他脸上露出了舒畅满足的笑容,说:"他们的确像亲哥一样,遇到经济困难都是主动帮忙,有时怕我不好意思接受,就采取间接的委婉方式暗中帮助。"他又补充道:"外母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很有修养,对我像亲儿子一样!","你太有福气了",我发自内心地感叹道:"现在能有这样完美的亲情,太少见了!"。我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建立在信任宽容基础上的爱,是最珍贵的感情。只有真诚才能换得真心,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怨恨只能得到怨恨,这也是天道!但明白这个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时时付诸于行动,成为潜意识的自然条件反射。

这次到哈什哈,虽然时间短,但从朋友妻哥妻嫂的身上,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哈什哈人质朴勤劳、热情友善的品质,还是深深存留于这方热土人们的血脉中。我心中不由得为它祝福,但愿哈什哈的天空永远蔚蓝,哈什哈人的心中永远流淌着清澈的泉水,脸上的笑容永远纯净!

曾林松,文学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