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能够遇到我们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恰好你愿意在这个领域钻精钻深,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现实是,大部分的学习,我们并不感兴趣,就没有内在驱动,产生不了很强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我们做事的驱动,只有两个,一个是内部驱动,就比如兴趣;一个是外部驱动,达到标准之后的奖励或是惩罚。 我想,你早就已经习惯了没有兴趣驱动的学习,但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而是用任务来驱动。 脱不花在《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的课程中就讲过:
通过“设立一个真实清晰的目标”来展开你的学习,在这期间,你要成为自己的导师,给自己寻找学习资源,自己给自己交付好的学习成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就能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且还能保持你的学习成就感。 任务式学习,就是要把一个阶段的人生任务,当作自己的学习课题,在这期间,所有的活动——阅读、听课、写作等等,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直到完成突破。 如果你掌握了任务式学习的理念,就不需要什么学习规划了,你能做的,只有全力以赴。 听起来,好像就跟我们平时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是一样的,还真不太一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持有任务驱动的理念,并且以考试得高分为目标的话,那么他就知道,在这个阶段,他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他会去问自己的导师,考试圈定的重点范围,然后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都搞懂,不懂就再去问老师。他会调动所有的注意力,去翻阅关于如何考试的书籍(可能就包括那本《考试脑科学》,强烈推荐),好书、烂书都翻一遍,去请教那些经常得高分的学长学姐,求教他们的相关经验和学习方法。带着这些想法,与自己的导师一遍遍地去聊,还会把已经学会的题目讲给别人听,教别人如何去做。 就是通过这种“一遍遍找别人聊、向别人请教学习经验、教授别人题目”的过程,反复确认自己究竟有没有掌握,最后,他还可能把整个章节的所有核心知识点和题型尽可能地全部列出来并在后面一点点添加或删改。 他不需要做什么看起来很详细的规划,只是一个清晰具体的任务,然后给自己划定一个合适的期限,这个阶段内,把这个任务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所有的活动、行为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去执行就可以了。 这就是任务式学习的价值所在,最重要的是去执行。 如果你想学吉他,那你可以给自己设定几天之内完成弹奏一首较难的曲子; 如果你想学英语口语和写作,你可以给自己十多天的时间完成一次5分钟的全英文演讲;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名计算机系的小白,那你可以给自己设定做一个网站或者写一个app的目标,而不是整天硬着头皮写代码。 你要有一个非常清晰具体实际的目标,当你有过一次这样成功的经验之后,你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完成每个人生阶段的任务了。 最后,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什么更重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比学什么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