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许可效应|该直面你的囤积癖了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165字,阅读约需2分钟;
心理学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学科,什么情况都可以整个效应出来,不过这个效应特别贴合我们的生活,看看你躺枪没有。

百度上关于“道德许可效应”的解释是:当自己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与这项道德标准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

什么鬼?说人话!意思就是当自己做了一些好的、努力的事情之后,会倾向于做一些坏的、堕落事情,来破坏之前的努力。

举几个你们可能会熟悉的例子:

正在减肥节食的你,刚刚完成夜跑,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甜品店,这个时候你看着里面的新品,冒出了一个想法——“就当是奖励自己了”,结果你一口气买了好几个,吃完后又开始怀疑人生——自己摄入的热量又超标了……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学英语,到网上找各种资料,网盘里囤了走进美国、科学、时代、经济学人全集等等,昨天又搞定了VPN,下载了推特,然而结果是,只有在最初的时候,只看过几篇经济学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碰过英语。

我有好好学习英语的意向,当我在做着这些准备的时候,我的大脑以为我已经付出了努力,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开始好好学英语。

你在开始行动前的这些“准备工作”,像是囤积资料、收藏文章等等,都是一种切切实实的道德许可效应,它令我们感觉良好,大脑以为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但实际上,我们还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也有囤积的毛病,自己的电子书库存了两百多本书,看了不到四分之一,当我将一本好书放进书库时,会有一种“已经拥有知识”的感觉,其实,我一页也没有翻过。

收藏癖、囤积癖,说到底是一种焦虑,当你在网上看到太多太多那么优秀的人,看到那些大神的时候,我们焦虑的,是自己还不够优秀、上进、努力,所以我们会收藏、囤积、保存,期待自己在某一天变得更好。

这些东西,给了你道德许可,你却还没有付出真正努力,还没有开始行动,你只是做了一个“准备工作”而已。

《自控力》中有一段关于道德许可效应的描述:
正如我的一位学生所说,他很喜欢参加效率研讨会,因为这样他觉得自己很有效率,但实际上他什么都没做出来。

当你在收藏、囤积、保存的时候,你知道你已经有了变好的可能性,所以你高兴地放纵、堕落去了,就像曾经的我羡慕那些早起、自律、学习能力强的人,于是在知乎上收藏了上百条相关的回答,到现在它们还保存在那里,我却一条都没有再看过了。

现在,我已经不再执着地追求自律、早起的方法论了,我知道了——自律水平取决于人的自尊水平,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当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上来了,他的自律能力自然就强了;早起的基础是早睡,早起没有睡眠质量重要;学习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掌握学习的道,比术要重要。

我所知道的这些,在道理许可效应中是学不到的,而是在实际的行动、努力中才明白,不用焦虑,付出行动就可以了。

在想放纵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提醒自己,这样能够帮助你走出道德许可效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