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应龙区区一播州土司,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他有胆量对抗大明帝国?

 三戒AAA 2021-10-19

杨应龙祖上29代人统治播州700年,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五朝。土皇帝当久了难免幻想要升级,于是野心胀破胸腔的杨应龙,一心想擦掉那个“土”字。

家族富不过3代,王朝兴不过300,杨家却无视历史发展规律,“野蛮”生长700余年,历经30代,他们的基因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召国王酋龙即位后,与唐朝正式决裂并登基称帝。此后,酋龙发兵入侵西川、安南、邕管和播州(今遵义)。

唐军与南召在播州展开了十几年的拉锯战,875年,唐僖宗下诏招募骁勇之士对付南召。有个叫杨端的山西人,率领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应征,并打败南召收复了播州,从此杨端以大唐宣慰司宣慰使的身份,拉开了杨氏家族在播州700年统治的序幕。

杨应龙是杨端的第30世孙,期间中原王朝数次更迭,杨氏家族土皇帝的地位却一直屹立不倒。倘若不是杨应龙野心膨胀玩脱了自己,或许杨氏家族迈进大清王朝也未可知,那么杨应龙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的呢?

大明隆庆五年(1571年),20岁的杨应龙从父亲杨烈手中接过了第30任土司的职位。在万历十四年(1586)前,杨应龙还算守本分,曾经多次出兵帮朝廷平定叛乱,又为朝廷纳税输贡,因此被加骠骑将军,授都指挥使,还穿上了恩赏的飞鱼服。

穿上飞鱼服的杨应龙从此心开始“飞了”,他一面对统治下的五司七姓采取高压政策,企图靠杀伐建立个人权威;另一面他让自己的“待遇”无限向皇帝靠拢,例如在自己的官署府邸使用龙凤纹装饰,违制阉割男子给他当太监。

苦不堪言的百姓和当地士族开始不断告状,其中有个人的重磅炸弹,引爆了杨应龙。

告状的人叫张时照,是杨应龙的妻子张氏的叔叔。原来杨应龙怀疑妻子张氏绿了他,于是将张氏休了。后来杨应龙觉得还不解恨,于是借着酒兴,闯到张家杀了张氏的母亲,并且将张家灭门!

当时朝廷正在推行“改土归流”,杨应龙这类土官,本来就是政策的打击者,于是朝廷决定对杨应龙动手。万历二十年(1592),杨应龙被征召到重庆接受审查。

案件审理核定,杨应龙罪当处死。狡诈的他立刻腿一软:俺错了,俺痛改前非,俺戴罪立功。他表示愿意以2万金赎罪,同时派5000人马协助朝鲜战争。

万历皇帝碍于在朝鲜跟日本人的战事吃紧,同意了杨应龙的请求,并释放了他。没想到这家伙回到播州就翻脸: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

万历二十一年,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四川巡抚王继光分兵三路进入播州。杨应龙再度将他的狡诈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一面同意投降,一面派人偷袭明军,结果王继光大败,死伤过半。

事情到这一步,本来杨应龙已经没了回头路,但这家伙居然再次迷惑朝廷:俺错了,俺保证不再犯,俺愿意缴纳4万金罚款,俺永远给朝廷当看门狗。为了表示诚意,他一咬牙交出12名亲信给朝廷处理。

这种“壮士断腕”的表演,让朝廷真心感受到了“浪子回头”的诚意,于是朝廷下旨:杨应龙免职,职务由其长子杨朝栋接任,次子杨可栋到重庆为人质,准其罚金4万。

表面上杨朝栋接替了杨应龙,其实这不过是朝廷给自己留了个面子,却保住了杨应龙的里子。可失去了压力的杨应龙却想里子面子一起要,于是他再度耍无赖:要钱可以,除非我儿子活过来!

原来杨可栋到重庆不久,就突然死了,死因不明。

朝廷会不会杀害杨可栋呢?按理来说不会,一个杨可栋对朝廷来说无关痛痒,活着的杨可栋可以牵制杨应龙,因此朝廷没理由杀害杨可栋。

杨应龙不光不交罚金,还公然挑衅官府:“拥兵驱千余僧,招魂而去。”到此为止,双方又僵持起来,接下来的四年,杨应龙又开足马力,不断拔大明王朝的老虎须子,他所犯下的罪行,用令人发指都不足以形容。

其一,毁棺解尸:有个叫毛承云的余庆县官吏,曾经得罪过杨应龙。不过此时毛承云已死,杨应龙竟然将他的棺木挖出毁了,并将他的尸体剁碎。

其二,灭族张熹:杨应龙派他的弟弟杨兆龙,带兵袭击重安司长官张熹的家,对张家实施了“三光政策”。

其三,活剐仇家:杨应龙侵入江津县和南川后,捕获了仇家袁子升,在城下他将袁子升“脔割”。

其四,虐杀宋、罗:宋銮和罗承恩二人曾经状告过杨应龙,杨应龙侵入湖广四十八屯后,抓获了宋銮、罗承恩及其家人,对他们两家人展开了令人胆寒的报复。

“令诸苗对父奸女,面夫淫妻。或裸体坐木丛射笑乐,或烧蛇从阴入腹,人蛇俱毙。又掘坟墓焚尸,灰飞蔽天。”

当着父亲的面祸害人家女儿,当着丈夫的面侵犯人家妻子,逼手无寸铁的俘虏裸身坐在草丛里当箭靶子,用火烧蛇让蛇钻进女人下身,掘坟毁尸,简直是人间地狱。

其四,屠杀百姓: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又攻破綦江县,杀害了参将房家宠、张良贤,劫持了蜀王后,他又对老百姓展开大屠杀。

“应龙因劫令纵囚焚掠,出綦江库犒师,依仓就食,尽取资财子女去。老弱者杀之,投尸蔽江而下,水为赤。”

一个人残暴到这种程度,连老天都会愤怒。万历二十八年,结束了朝鲜战争的大明王朝终于腾出手来了,四省总督李化龙,挂兵部侍郎衔出征,全权负责播州之役,魔王杨应龙的末日来临了。

在李化龙面前,杨应龙成了“杨应虫”。明军24万人马分八路挺进,李化龙首先占据要道,将杨应龙堵死在播州不得流窜;又以最精锐的兵力,迅速攻克娄山关,使播州的门户大开。

杨应龙这次慌了神,无处可逃的他,将人马收缩于大本营海龙囤,企图靠海龙囤的地理优势严防死守。

与此同时,杨应龙再次祭出屡试不爽的骗招:俺错啦,俺投降,俺保证……

这一次李化龙理都不理他,明军在正面纵火,焚毁了杨应龙的营寨。同时,李化龙又派人从后山夹击,对海龙囤发起猛烈的进攻。

到这时候杨应龙才发现,祖上700年的荣耀,留给他的是一个坐井观天的虚幻,他一直鄙视的大明军队其实是个巨无霸。

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六月初六,明军攻破大城,杨应龙自知大势已去,他带着两名爱妾,仓皇地钻进一间密室,给自己点了一把大火。

明军后来从火堆里抢出了杨应龙的尸体,并将它与杨朝栋、杨兆龙等杨氏百余人一起解押进京,受磔刑于集市。至此,历经724年的播州土皇帝杨氏家族灭亡了!

杨应龙为何不顾祖训,放着眼前荣华富贵不要,偏要不自量力,跟朝廷作对呢?

其一,播州特殊的环境,助长了杨氏家族的胆气

当年杨端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发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播州那地方实在难搞,它地处西南边陲,山高林密,民风彪悍,靠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更收服不了人心。

因此,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这地方都采取羁縻政策,用世袭土司代替政府机构来行使管理权,只要他们承认中央王朝,履行必要的义务就行。

在播州之役中,明军两度大败,并非杨应龙战斗力有多出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军不熟悉地形,不适应山地战。这种先天优势,被杨应龙无限夸大,自以为即使打不过明军,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其二,杨氏在播州700年经营,实力确实够强

客观讲,杨氏家族700年的经营也不容小觑,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实力。

很多人说播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经济怎么会好?那是指整体经济状况,不代表杨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就弱。我们以海龙囤为例,这个杨氏家族的大本营占地1.59平方公里,一座宣慰司官署面积达4.5万平方米,可谓气势恢宏,竭尽奢华。

从杨氏家族墓考古出土的精美器具看,杨家的经济实力惊人,一点不亚于朱家王爷们,难怪杨应龙一开口自罚4万金。

另外杨氏家族与张氏、罗氏等当地豪族常年通婚,早已经把家族根系深深地扎进播州的角角落落。与此同时,他们与朝廷官员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交换,所以杨氏在朝中并不孤立。如果不是杨应龙公开谋反,以他们的人脉关系,伴随大明朝终始一点都不难。

另外,杨应龙是播州附近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豪酋。早年杨应龙也多次率兵,帮朝廷平定四川、云贵,乃至湖广地区的叛乱。杨应龙两次团灭明军,在与李化龙的对决中,他能调动7万大军,其军事实力可见一斑。

其三,大明王朝的没落,让杨应龙产生幻觉

见过李家王朝的败亡,又经历了朱、李、石、刘、郭五家走马灯似的轮换,再见赵氏、孛儿只斤氏的幻灭,杨氏家族可谓坐看风云起。老朱家来了,如今又日暮西山,临近300年大限,他们岂不是又一个历史过客?

其实杨应龙的判断并没错,至少的西南一隅,他看到的是朝廷相互倾轧,明军战斗力低下,以至于不得不把赌注押在他身上。

一边是杨家的强大,一边是朱家的衰败,于是杨应龙理所当然地得出一个结论:俺杨应龙应该就是一条龙,是时候擦掉那个“土”字了,700年的家族沉淀,也该开花结果了。

只是他忘了一句话:鹰有时候会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久离中原的杨应龙恐怕也不会记得,他祖先所在的中原,那是一个多么博大精深的地方。

繁华的杨氏府邸成了一片废墟,不知道杨应龙在地下见到29代祖先时,会发生什么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